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使俄軍重新調整人和機器在戰場上的位置,加快發展戰鬥機器人。戰鬥機器人擁有人力無可匹敵的速度和精確度,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傷亡的情況下高效完成作戰任務,達到既定作戰目標。在未來戰場上,將賦予戰鬥機器人“隨心所動”的智慧化操作,屆時高度智慧化的“代理戰士”“機器人兵團”有望成為俄軍未來作戰的新樣式、新角色。
俄軍未來戰場上的主角戰鬥機器人是一種用於軍事領域的具有某種仿人功能的自動化裝置,是按遙控操作或者按預程式設計序自主運作的、攜帶進攻性或防禦性武器遂行作戰任務的一類武器平臺。它一般包括指揮控制系統、作業系統、資訊傳輸系統、動力系統、移動裝置系統和武器裝備系統。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戰鬥機器人在通訊、打擊、自主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可靠性和實用性大幅提升。
戰鬥機器人實行編組以及無人與有人作戰單元協同編組,將成為未來戰場上的主角,無人與有人、無人與無人間的協同作戰將成為未來戰爭的重要樣式,人與機器的“共生混合”和機器之間“自主適應”將成為未來戰場力量編組的新形態,自主實施“分散式”“蜂群式”協同作戰。戰鬥機器人在戰場上的應用,具有低風險、易操作、自主性、高效能等特點,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戰場上的軍用機器人
一是非接觸零傷亡。戰爭中最大的損失在於人的損失,而將戰鬥機器人用於戰爭,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這種損失,符合非常規作戰需求和零傷亡要求。防務專家洛倫·湯普森說:“終極目的就是隻有戰爭、沒有傷亡,即便達不到這個目標,也要把那些枯燥而危險的任務儘可能讓機器人承擔,儘量保護美國士兵的安全。”戰鬥機器人已被證明適合於從事重複性或具有危險性的工作,從而把從事這些工作計程車兵解放出來。
二是保障更加有力。戰鬥機器人先天具備能夠夜以繼日高效率工作的能力,再加上機器人不會疲憊和生病,能夠對作戰部隊實施有力保障,特別是戰鬥機器人載重大、速度快、機動性好,可以滿載裝備和物資跟隨部隊前進,可以在崎嶇地形中保障徒步的野戰部隊,甚至可以伴隨士兵翻山越嶺,跟進到車輛無法開進的地方。
三是行動更加高效。戰鬥機器人具有補給週期短、反應速度快等優勢,可以滿足分散式作戰需求,實現精確保障;遠端操控乃至無人操控,具有抗輻射、抗生物和化學武器攻擊等特點。在叢林、山嶽、高原等特殊地域執行任務的部隊,可以依靠伴隨行動的戰鬥機器人,提高部隊作戰行動的遠端性、永續性和機動性。戰鬥機器人種類多、用途廣、適應性強,具有強大的機動能力,可以在危險的環境下代替人類作業,執行巡邏偵察任務,也可以作為“敢死隊”對敵人發起突擊,在夜間作戰時也可裝備適應的感測器使其獲得夜視能力。為了適應複雜多變的戰場環境,有些戰鬥機器人還能夠感受人體不能感受的資訊,如放射性、化學毒劑、磁場、紅外線、紫外線等,以此完成特殊的戰場任務。
軍用機器人配合單兵作戰
在戰場上,戰鬥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到戰場上執勤站崗、偵察保障、佈雷掃雷和執行攻擊任務等。在一些作戰任務中,戰鬥機器人可以代替士兵,為他們完成任務提供支援,減少完成作戰任務所需計程車兵數量;可以執行需要士兵每天輪班倒的任務,極大地節省人力。士兵只需遠端操控機器人,就可以有效提高作戰力量的機動性,同時避免由於人體因素所帶來的戰機延誤,最終完成作戰任務。此外,戰鬥機器人也可根據戰時需要,單一或叢集作戰,也可與其他兵種協同作戰,使作戰方式更加靈活,機動性更強。
在執行戰術任務時,戰鬥機器人不會因各種情緒而影響判斷、制約行動,只需根據演算法和得到的各種資訊理性地做出最佳判斷和最優選擇,以達到效率最大化。另外,因為戰鬥機器人的“鋼鐵之軀”不需要預留承載人員的空間,同體積下它們往往能攜帶更多的武器以增強殺傷力。俄軍的MRK-27-BT機器人十分小型,僅有坦克的十幾分之一大,但配有2具火焰發射器、2具榴彈發射器、1挺機槍、6具煙霧彈發射器和100發子彈,稍加改造甚至能完成排雷作業。戰鬥機器人在實戰中的殺傷力與破壞力,已然成為非常明確的戰略訊號,作戰手段無人化進入實戰階段,並逐漸成為戰爭的主角。戰鬥機器人作為顛覆性技術裝備所具有的優勢,必將加速推動未來戰爭向智慧化、無人化的方向發展,已經成為國家間軍事博弈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俄軍加大戰鬥機器人的研發力度。2015年12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成立國家機器人發展中心”總統令,將發展軍用、特種和軍民兩用機器人系統作為俄聯邦科學、工藝和技術的優先發展方向。俄羅斯國防部發布的《2025年先進戰鬥機器人技術裝備研發專項綜合計劃》中明確提出,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是重點研發的新軍事技術,至2025年,無人作戰系統在俄軍武器裝備中的比例將佔到 30%。
軍用機器人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19年11月23日報道,到2025年,俄羅斯將組建可執行戰鬥任務的多功能機器人部隊。在操作員最小協助的情況下,該部隊可以自主操縱5個作戰機器人,每個機器人將完成自己的特殊任務。目前,俄軍機器人部隊協作技術正在指向標實驗平臺進行驗證,該平臺於2019年10月首次在馬格尼託戈爾斯克“機器人系統和綜合體”試驗場公開亮相。
隨著系列先進軍事技術綜合整合的不斷創新發展,俄軍的戰鬥機器人正在向著體系化、智慧化、模組化和通用化的方向發展,未來戰場將形成無人與有人作戰系統互動融合的新型作戰體系,無人作戰軍團必將成為俄軍未來戰場上的主力軍。
俄軍研製的主要戰鬥機器人目前俄軍正處在研發試驗和應用的戰鬥機器人多達11種,比較典型的有天王星-9多功能機器人、平臺-M戰鬥機器人和指向標戰鬥機器人。
天王星-9多功能機器人是典型的純資訊戰武器地面作戰武器,用於偵察、火力支援和敵方裝甲車輛的破壞,全重10噸,車長4.5米、寬2米、高1.4米,最大行駛速度40千米/小時。天王星-9戰鬥機器人裝備了制導武器綜合系統,配備4枚9S120大黃蜂-M反坦克導彈、4枚9K33針式防空導彈、1門備彈200發的2A72型30毫米機關炮以及針對步兵的7.62毫米車載機槍,其反坦克導彈射程理論上能達到5800米,不僅具有強大的火力,還安裝了目標發現、識別、跟蹤和火控裝置,結合鐳射告警裝置和主動偵搜的裝置,足以威脅當今的主流裝甲目標。從火力配置上看,天王星-9實際上已達到了重型步戰車,甚至是輕坦的戰鬥標準。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19年1月24日報道,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康采恩公司總經理弗拉基米爾·德米特里耶夫表示,天王星-9戰鬥機器人將列裝俄羅斯軍隊。
俄軍的天王星-9戰鬥機器人
平臺-M戰鬥機器人體型小巧靈活,長1.6米,高1.2米,重約800千克,能爬25度陡坡,完成巡邏、偵察等作戰任務。平臺-M機器人還裝備有1挺機槍、4具火箭筒,能夠消滅有生力量和輕型裝甲目標。當遇到棘手目標時,平臺-M戰鬥機器人還可以將目標資訊回傳後方,交由大口徑武器予以殲滅。如果將平臺-M戰鬥機器人搭配至機器人戰鬥團隊,理論上可以替代跟隨裝甲部隊作戰的步兵。
指向標戰鬥機器人作為俄軍最新研發的新型戰鬥機器人,於2019年首次公開展示。指向標戰鬥機器人在移動時,可以根據感測器查明的障礙物分佈情況自動修正路線,無需操作人員介入,尤其是在城市建築密集和丘陵地帶的條件下,可以自動開闢路線,並自主行進。俄軍目前已經有多款戰鬥機器人服役。
俄軍的平臺-M戰鬥機器人
俄軍戰鬥機器人的實戰應用2015年底,俄軍首次叢集化運用人機混合編成的戰鬥機器人,在敘利亞戰場上執行地面反恐作戰任務,無人機群和戰鬥機器人透過與仙女座-D系統連線,不間斷回傳戰場態勢資訊。俄軍的戰鬥機器人小型叢集在攻擊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某要地時,透過仙女座-D指揮系統提供支撐,實現6個平臺-M履帶式機器人、4個暗語輪式機器人和1個洋槐自動化火炮群以及數架無人機,根據戰場態勢的自主反應和相互間的隨動響應。當反政府武裝分子遇上能夠自主反應的智慧化戰鬥機器人叢集時,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其防線很快崩潰。這次參加作戰的智慧化戰鬥機器人叢集雖然規模較小,但已初現未來智慧化戰爭依靠系統支撐、自主反應、隨動響應的行動控制雛形,充分展示了戰鬥機器人強大的作戰效能,即使全副武裝的人類士兵在人數佔優的情況下,也很難在與戰鬥機器人的交付中獲得優勢。此後,俄軍戰鬥機器人在多次戰鬥中大顯身手。這些“鋼鐵士兵”們的優異表現讓俄軍對戰鬥機器人情有獨鍾。
2018年,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上部署了天王星-6無人戰車等不同型別的排雷機器人用於排雷,圓滿完成了巴爾米拉和阿勒頗大量的排雷任務;天王星-9無人戰車多次突破叛軍的堅固陣地,併為後續部隊打開了前進通道;平臺-M 戰鬥機器人負責衝鋒、打擊、吸引武裝分子開火,並引導自行火炮群將暴露火力點逐個摧毀,奪佔了久攻不下的多個高地。
俄軍的指向標機器人
在敘利亞戰爭中戰鬥機器人初露鋒芒之後,俄軍加緊了戰鬥機器人的研發程序。當前俄軍的戰鬥機器人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在遭到襲擊但未被摧毀的情況下,能夠迅速作出應對,對敵人予以致命一擊。
目前,俄軍能夠用於實戰的戰鬥機器人還不多,而且已經用於實戰的戰鬥機器人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如天王星-9在敘利亞戰場上頻頻“掉線”失控,在戰鬥當中發生了19次失去聯絡的情況,最長的一次達到了90分鐘,特別是有建築物擋住了人工控制站與天王星-9的時候,控制系統的無線訊號就會被隔絕;遙控距離太短,很容易暴露在敵方的火力之下;履帶和火控系統都存在問題;在移動過程中發射武器,會出現延遲問題,而且無法準確瞄準目標等。但是,這些問題都不影響俄軍對戰鬥機器人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智慧化戰爭將把戰鬥機器人的特性和潛能發揮到極致,極大體量、極低成本的戰鬥機器人自動生產,極度靈活的戰鬥機器人叢集作戰,導致作戰效能接近極限,這種極限作戰將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戰爭形態、作戰樣式和戰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