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49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空軍正式成立,預示著中華大地也有了空中打擊力量。短短數十載祖國空軍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最初的一代機殲5到現在的五代機殲20其中都有哪些變化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盤點盤點祖國空軍飛機發展史。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最初戰機:殲五

殲-5研製從1954年10月開始,1956年7月13日全部採用中國自制零件的第一架殲-5完成總裝。1956年7月19日,殲-5原型機由試飛員吳克明駕駛首次試飛成功。殲-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量生產,到1959年5月停產,共生產767架。在殲-5的基礎上,成都飛機廠研製殲-5甲和殲教-5飛機,分別於1964年11月和1966年試飛成功。殲-5的研製裝備,標誌著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能夠成批生產噴氣戰鬥機的國家之一。

殲六:

殲-6是中國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曾是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中中國產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在各次實戰中,殲-6共擊落20多架各型飛機,而自己沒有一架被擊落。2010年6月12日殲-6戰鬥機正式退出中國空軍裝備序列。

殲七:

殲-7是中國研發的第一種兩倍音速噴氣戰鬥機,大量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戰場前線制空權,也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屬於典型的第二代戰鬥機。殲-7的技術特點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輕小靈活的特點,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殲-7戰鬥機曾批量出口到世界多個國家。

殲八:

殲-8(中國代號:J-8,英文:Shenyang J-8或F-8,北約代號:Finback,譯文:長鬚鯨)戰鬥機,是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設計研製的雙發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期的主力戰鬥機種之一,正逐步退役,被殲-10和殲-11所取代。

殲十:

1994年,01號原型機開始建造,1998年3月23日首飛(已送至航空博物館展出)依照慣例02號原型機用於地面測試。1999年12月殲-10開進行飛行測試。2002年6月首架裝備俄製發動機的殲-10小批量生產型號首飛。2003年殲-10生產型正式交付。2003年12月殲-10雙座型號原型機首飛(雙座型原型機已送至航空博物館展出)。2004年,中國空軍開始換裝殲-10戰機。

殲十一:

殲-11D戰鬥機是一種重型戰鬥機,於2015年4月29日成功首飛,機身編號為“D1101”。殲-11D換裝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等電子系統,機體也經過優化,空中作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殲十五:

殲-15(英文:J-15,中文綽號:飛鯊“Fēishā”,英文:Flying Shark,北約代號:側衛D型,英文:Flanker-D)是中國參考從烏克蘭獲得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以中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殲-15在世代劃分上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即第四代半戰鬥機。[1]殲-15在外形上與俄製蘇-33非常相似,但殲-15融合了殲-11B的技術。在殲-11的基礎上新增鴨翼、配裝2臺大推力發動機,實現了機翼摺疊,全新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使得飛機在保持優良的作戰使用效能條件下, 實現了著艦要求的飛行特性。

殲十六:

殲-16(英文:J-16 multirole fighter),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在殲-11戰鬥機基礎上發展研製的四代半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該機外形參考俄式蘇-30MKK殲擊轟炸機。殲-16裝備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可同時識別攻擊多個目標,具備遠距離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與殲轟-7比較殲-16的機體更大,最大載彈量12噸,可以發射鷹擊62和鷹擊83空對艦導彈。該機裝備中中國產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其效能與美國F-15E戰鬥轟炸機相當。

殲20:

殲-20(英文:Chengdu J-20,代號:威龍,北約代號:Fire Fang,譯文:火焰獠牙)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制空戰鬥機。2019年10月13日,殲-20戰機列陣人民空軍‘王牌部隊。

以上就算祖國七十年空軍戰鬥機發展史,從最初護國殲五到世界一流殲二十我們看到了祖國空軍飛快的成長也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繁榮,祝願祖國母親越來越強大昌盛,祖國空軍70週年生日快樂!!!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國陸軍正在研製新型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