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圖為中國海軍航母編隊

今年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各方在南海海域軍演的頻率達到最高,甚至有人稱南海海域海上力量密度隱隱有成為全球最高的趨勢 。解放軍軍演的目的是使國家主權不受外敵的侵犯,而那些打著航行自由幌子跑到南海耀武揚威的軍艦背後實為“霸權主義”在作祟。

圖為美軍航母

文章內容稱,在政權交接的這個特殊時期,美國外交專家紛紛為拜登政府“出謀劃策”並對未來局勢做出預測。大家最為關心的是中美兩國之間的外交政策,特別是關於處於對抗中的南海政策。文章寫出了所有可能出現的場景,從最好到最壞。

最糟糕的結果-不可能是戰爭

從今年開始,中美兩國在南海地區已經進行了多次競爭性質的軍演。有人就認為就目前對抗局勢很容易引起戰爭,這可能嗎?很明顯這不可能,不過需要給出結論的根據。首先雙方雖然處於對抗局勢下,但是短期內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雙方似乎默契地達成了一個隱形共識,不去觸碰“紅線”,一旦越過“紅線”就極有可能演變為一場軍事衝突。大國之間的戰爭毫無疑問就是核戰爭,哪個國家承擔得起全面核戰爭的後果呢?誰都承擔不起。

圖為核彈爆炸模擬圖

一般的結果-維持現狀

中美雙方都在避免著在南海發生衝突、對抗,繼續保持著目前的局勢和策略,從較短的一個期限內來看,這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雙方保持分歧的同時軍事演習將不會停止。

最好的結果-中美雙方友好共存

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預測,拜登政府將對中國“重新接觸並與中國合作”。被拜登政府提名為國家安全顧問的沙利文也提出了相似的主張“與中國有管理的共存”。如果這些高官的態度能變為現實的話,會產生一個良好的結果。中美雙方恢復並改善各領域的溝通交流,那麼就不會出現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圖為港珠澳大橋

總的來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政策:霸權和維持所謂“國際秩序”不會改變,但是在做法上可能會產生一些變化。雖然美國擁有著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核武庫,能毀滅地球幾十甚至上百次,但毀滅一次和毀滅一百次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任何軍事、經濟貿易之上的摩擦美國終會自食其果,明年南海的局勢大機率是出現軍演繼續,最壞的結果不可能是戰爭。(海海)

25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搬出蘇聯,俄羅斯設計局宣佈重啟封存的蘇聯神秘極地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