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在立flag這件事情上,怕是在軍事領域能比得過印度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了,印軍的各種時間表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不斷的改了又改,最為明顯的就是那艘航母了,當然好訊息是這艘航母似乎真的要成型了,不過依然要注意這個“似乎”,而同樣也建設了有7年多的新山地軍,現在如何了呢。
7年時間:印度9萬人的山地軍建設如何了,僅有一個師
在2012年時,印度為了加強山地作戰能力,決定建設一支新的山地打擊軍,並於2014年開始組建;其實原本印軍就認為自己在山地作戰的能力方面是最強的,此番操作,可能是想和其他軍力拉開差距。
印軍第17山地打擊軍原計劃中,這是一支專門用於進攻性作戰的山地作戰部隊,人員編制規模很大,多達9萬人,擁有2個山地步兵師、1個炮兵師、2個獨立裝甲旅和2個獨立步兵旅,預計用時7年。
不過這支山地軍的組建工作不是很順利,當初2014年的預計用時7年,在2021年便實際到期了,但是目前的第17山地打擊軍,最先順利完成的是軍部,並已經組建了一個師,然後呢?僅此而已。
現在,第17山地打擊軍正在試圖組建一個炮兵旅,在原有的計劃中,並沒有看到這個編制,不過起碼是在具體實施中,比僅有一個師級單位的“空頭”山地軍要好得多。
其實,印度組建第17山地打擊軍,主要面臨兩個問題:
1、裝備的問題
組建山地打擊軍,需要大量的山地作戰裝備,不過以目前印度國產裝備的能力和質量來看,顯然不是那麼靠譜,印度國產的阿瓊坦克,在平原地區奔跑起來尚且勉強,到了山地高原,能穩當的座移動炮臺就不錯了,加上糟糕的基礎交通條件,機動能力基本無從談起。
因此,印度想要買俄羅斯章魚空降戰車當坦克用,且不說戰鬥力的問題,這麼好的買賣,俄羅斯會“放過”印度麼?
同樣,在火炮的選擇上,印軍選擇是的美軍的M777超輕型榴彈炮,就重量和空運機動性上,這型火炮堪稱上佳,但是缺點同樣明顯,就是高機動性非常依靠直升機,而且是大量直升機,這一點又有些難為印軍了,因為這意味著,為了這型火炮的山地機動,實際需要在組建高原效能良好的重型直升機單位,配合作戰。
另外就是,M777超輕型榴彈炮的155毫米炮彈問題,印度雖然也能自己生產,但是,在試射的時候,上來就打中了炮管,如此不靠譜的質量,也讓印軍自己心有餘悸,在美國買,好吧,再掏銀子。
而坦克和火炮不僅山地部隊作戰的中堅力量,同時也只是眾多裝備中的兩種,印度想要認真組建第17山地打擊軍,需要的配套裝備還真的有很多。
2、錢、錢、錢
在原計劃中,第17山地打擊軍準備用110億美元組建一支9萬人規模的隊伍,不過就實際看起來,這筆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比較難。
2019年時,印度軍費開支世界第三,達到710億美元,看起來數目不小,但是與世界前幾的其他國家不同,中美俄的大型裝備基本都是自己造的,在成本山相對可控,而印度則不同,多數裝備都需要買,尤其是重要的戰鬥機。
雖然說,目前印度在大力的投入國產裝備,不過效果很直觀,並不算如意,重要裝備仍需外購,就連最基本的自動步槍,也是和俄羅斯合作建立的生產線,而想要建造先進的航母、四代機和五代機,更不是一朝一些就完成的,其北方的鄰居也是幾十年自力更生不斷投入才實現的。
而印度這支山地打擊軍,僅僅是裝備採購這一項上,需要的開支可能就要超過這110億了,畢竟,組建兩個裝甲旅的配套裝備,可不是小數目,要知道,在2018年時,澳大利亞採購211輛拳師犬輪式裝甲車,就花了21億歐,印度這支9萬人的山地軍,僅僅是防寒服一項,花銷就不會少了,更不要說其他武器裝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