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奇蘭恩“骨牌”
面積約1.8萬平方千米的庫奇蘭恩,是印度河入海口附近的鹽鹼沼澤地,由於在雨季大部分地區被洪水淹沒,印度和巴基斯坦從未在這裡正式劃定國境線。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地方,竟成了這次大規模戰爭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從1947年至1956年,該地區一直為巴基斯坦控制,巴在此建立了警察哨所。但是1956年印度破壞巴哨所並趕走了巴邊防警察,建立了自己的哨所。1965年2月,印度陸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突然佔領了庫奇蘭恩的北部地區。3月起,印度以進行“箭頭”演習的名義向庫奇蘭恩地區持續增兵,使地區的兵力達到3個旅,並奪了取了巴基斯坦的幾個哨所。
1965年9月,一輛AMX-13 被印軍遺棄在了喬裡安
巴基斯坦起初認為庫奇蘭恩是不毛之地,因此,對印軍的侵入只是提出了抗議而未採取實質性的行動。但不久傳出庫奇蘭恩地區可能蘊藏石油及其人礦產資源的訊息。巴基斯坦坐不住了,遂向庫奇蘭恩地區派出了第8師的兩個旅。在對峙中,雙方發生了對射,衝突進一步升級。4月24日,印巴兩軍在庫奇蘭恩發生小規模的武裝衝突,由此拉開了印巴第二次戰爭的帷幕。
4月26日,巴基斯坦又增援一個坦克連進入庫奇蘭恩。為了從印軍手中奪回失去的地方,巴基斯坦的第8師制定了代號為“沙漠之鷹行動”的作戰計劃。27日早晨6點30分,在強大火力支援下巴基斯坦軍向印軍發起了猛烈進攻,並從印軍手中奪回了一哨所。戰鬥中,發生爆炸,造成了一些傷亡。印軍在巴基斯坦坦克火力的打擊下,傷亡了大量士兵,被迫向東撤退了30多千米。
經過兩個月的有限衝突,由於庫奇蘭恩地區地勢狹小,水網遍佈,不適合大規模的作戰行動,雙方終在英國首相道格拉斯·霍姆的調停下,於7月1日簽訂停火協議。
印巴在雙方初戰庫奇蘭恩雖然很快就結束了,但戰爭的火種並沒有因此熄滅。印巴在庫奇蘭恩發生的衝突,加重了兩國在領土爭端中的矛盾,表明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開始恢復了戰爭的爭奪,預示著衝突將發生連鎖反應和將進一步升級。
大滿貫行動
在印巴雙方簽訂停火協議的當天,印度內政部長髮表談話,宣稱:克什米爾是印度的一部分,是“不容辯論和談判的既定事實”。這番言論大大激怒了巴基斯坦。8月5日,大批號稱“自由戰士”的穆斯林武裝人員進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對印軍的哨所、補給倉庫、車隊進行襲擊,以達到迫使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進行讓步之目的。但穆斯林武裝人員很快被印軍所鎮壓,5291名穆斯林武裝人員被打死。為進一步打擊穆斯林武裝,印軍至8月下旬在停火線一帶集結了6個師的兵力,並越過停火線向巴控區發起了進攻,戰火燃到了巴基斯坦。8月28日,印軍以兩個師的兵力進攻停火線西側的烏里河以南方向的巴基斯坦軍隊,並奪佔了巴邊防軍的3個哨所。
面對印軍咄咄逼人的進攻,巴基斯坦感到克什米爾局勢的嚴重性。8月31日晚,巴總統阿尤布汗主持召開有陸軍司令穆薩、空軍司令努爾·汗等高階軍官參加的作戰會議,會議決定出動正規部隊對克什米爾西部的查木布和喬裡安地區的印軍實施反擊。此次反攻計劃代號為“大滿貫行動。”
在jīng心計劃和充分準備後,9月1日凌晨3點30分“大滿貫行動”正式開始,巴軍炮兵部隊向駐守在查木布和馬達拉的印軍進行了3個小時的炮火準備,6點30分,得到坦克和重炮加強的巴軍第12步兵師,在馬利克少將的指揮下,向據守查木布的印軍第191旅發起猛攻。雙方在查木布的周圍發生了激烈的坦克戰。到上午9點時,巴軍坦克部隊強行接近了德瓦。9點15分,為了解救查木布的緊張形勢,印軍從馬達拉抽出一批AMX型坦克到查木布,在行進中,遭到了巴基斯坦坦克部隊的阻截。雙方在查木布一帶發生了激烈戰鬥,巴軍不顧傷亡,最終在下午2點佔領了德瓦,其先頭部隊抵達了查木布,迫使印軍不斷後退。為了阻止巴軍坦克的進攻,下午4點30分,印軍轟炸機從高空俯衝轟炸,大量地殺傷了巴軍的坦克和步兵。雙方在查木布展開了空前的血戰,幾經拼2殺雙方均遭到了巨大的傷亡。
巴軍在進攻查木布的同時,在9月1日下午4點,還組織和加強了力量,在查木布北面的馬達拉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印軍步兵進行了猛烈反擊,但是,在巴軍強大的炮火轟擊下,漸漸頂不住了。巴軍前進到距印軍在馬達拉的最高指揮部300碼的地方後,遇到了已經沒有退路的印軍的頑強抵抗。為了阻擊轟鳴前進的巴軍坦克,印軍使用了人體戰術,印軍士兵接近巴軍坦克後,用炸藥包炸燬了衝過來的第一輛坦克後,隨後,又炸燬了第二輛。但是,巴軍推開被炸燬的坦克,繼續發起衝鋒,並且佔領了馬達拉周圍的許多地方,使印軍陷於被動。到下午7點,巴軍在查木布和馬達拉之間已經成功打開了兩個缺口,將印軍分成南北兩個部分。為了免於陷入絕境,9月2日凌晨,印軍將全部兵力撤至德維河西岸地區。
為了扭轉不利局面。印軍在加強地面部隊防禦力量的同時,派出空軍部隊參戰。但由於巴軍“佩刀”式戰機配備有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雷達系統和“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在空中格鬥中4架印軍戰機被擊落,致使印軍飛機不敢輕易升空。9月2日7點30分,巴軍在葉海亞·汗將軍(他後來成為巴基斯坦總統)的指揮下,強行流過德維河,向喬裡安的重要屏障德瑞提發起攻擊。遭到了印軍的頑抵抗,進展不大。在德瑞提要塞附近,巴軍和印軍展開了生死搏鬥,雙方的炮火和喊殺聲震天動地。經過一番拼殺,次日中午巴軍擊潰在此防禦的印軍第41山地旅,佔領德瑞提。在掃清喬裡安的外圍據點後,9月5日零時55分,巴炮兵的火力暴雨般地澆向了印軍陣地,爾後巴步兵在坦克的引導下向喬裡安發起了總攻,強佔了喬裡安的印守軍支撐不住,開始向後方潰逃。由於戰場混亂和來不及撤退,印軍在喬裡安前線遺失了大量坦克。7點30分,巴軍開進了滿目瘡痍的喬裡安。至此,“大滿貫行動”告一段落,巴軍不但解了“自由戰士”之圍,還乘勢奪取印控克什米爾約500平方千米的土地,使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門戶洞開。
德里的大雨
印軍在克什米爾兵敗消傳到國內後,引起了印度朝野的極大震動。印內閣連夜召開會議,決定實施一項更為大膽的計劃,開闢新的戰場,即越過印巴邊境線,直接對巴本土發動攻擊。陸軍參謀長喬杜裡受領任務後,迅速組織參謀制定了作戰計劃。印軍計劃使用1個軍,即以第15步兵師、第7步兵師和第4山地師分別從阿姆利則、卡哈如、克姆卡蘭三地出發向巴基斯坦的重要城市拉合爾進攻。另外,印軍將第2獨立坦克旅作為戰役後備力量用於縱深作戰。9月5日晚印度的電臺播發了一條訊息:“德里地區未來48小時將有大雨!”但實際上從天氣角度而言,德里根本沒有降雨可能。這條訊息上是印度政府用“暗語”向全體軍人釋出的戰爭動員令。
9月6日凌晨,印軍不宣而戰,突然向巴基斯坦發起大規模進攻。“德里的大雨”傾盆而下,鋪天蓋地。而巴基斯坦顯然對印軍這一招毫無準備,一線守軍節節敗退,很快就退到了亞克爾運河邊。亞克爾運河是拉合爾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如果此地失守,印軍將直搗拉合爾,爾後向巴基斯坦腹地進攻,後果將不堪設想。巴軍決心堅守亞克爾運河,不再後退半步。9月6日,巴總統阿尤布·汗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向軍隊下達了總動員令。然而此時巴軍的主力尚在克什米爾戰場,國內的陸軍預備隊寥寥無幾,如果單靠現有的陸軍肯定支撐不住,於是巴政府將扭轉戰局的希望全都寄託在空軍身上。
巴空軍共擁有戰機141架,而印度空軍則擁有755架飛機。雙方數量相比,印度空軍顯然佔有5:1的優勢。然而,巴基斯坦的主力戰機為當時較為先進的美製F-86F“佩刀”式飛機和F-104“明星”式飛機,其中“佩刀”式飛機上裝備有AIM-9“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導彈,而印空軍沒有裝備空空導彈。AIM-9“響尾蛇”導彈能夠在3000米外發射,是巴空軍的撒手鐧。此外,美國人還幫助巴基斯坦建立了兩座高功率的FPS-20型固定式預警雷達站,可掃描200千米的空域,為巴軍提供有效預警。可見,印巴空軍之間的較量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數量型軍隊與質量型軍隊的比拼。
9月6日,巴空軍司令努爾·汗下令出動32架F-86和8架F-104戰機對印本土縱深的5個機場和3個雷達站發動突襲。突襲非常成功,僅在帕坦科特基地一處就擊毀了未來得及起飛的7架米格-21和5架“神秘”式飛機。而在空戰中,F-86又上演好戲,擊落了近10架印軍戰機。遭到重創的印度空軍迅速從縱深機場調來200多飛機,對巴空軍展開全方位反擊。然而經過近兩天的激戰,巴空軍在空中擊落印機19架,在地面擊毀35架,而自已僅損失6架F-86飛機、1架F-104飛機和1架B-57轟炸機,從此印空軍戰機再也不敢輕易上天,巴空軍在奪取制空權的同時,還為地面部隊提供了火力支援,初步扭轉了戰局。由於巴空軍作戰有功,9月7日總統阿尤布·汗通令嘉獎空軍,並將這一天定為巴基斯坦空軍節。
查溫達坦克戰
9月7日,不甘失敗的印軍將預備隊第1裝甲師投入戰鬥,協同3個步兵師,兵力兩路,沿錫亞爾科特向拉合爾發起強大攻勢。將巴軍壓縮到查溫達地區。查溫達是通向查謨和克什米爾的門戶,距離克什米爾南部中心查謨僅27千米,巴軍以前就是透過這裡進入克什米爾參戰。如果查溫達失守,就等於切斷了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之間最重要的聯絡通道。
巴軍為了保護戰略要地,準備與印軍在查溫達進行決戰。巴陸軍司令穆薩上將急令集中所有直升機,以最快速度向查溫達輸送兵力,同時對全國鐵路實施軍管,用軍列將第6坦克師200輛坦克緊急運至該地。印軍為了儘快攻佔查溫達也在調整部署,不斷增調裝甲部隊,在查溫達地區集中了400多輛坦克,準備對巴軍發動決定性攻擊。印巴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一觸即發。
在經過幾開試探性交鋒之後,9月16日,急不可耐的印軍出動坦克近400輛,向查溫達發起攻擊,巴軍坦克也傾巢出動。同時,兩國空軍也在戰場上空展開激烈廝殺,印巴雙方的戰場較量由此進入高潮。此時,巴空軍又佔了上風,迅速掌握了戰場上空的制空權,然後對印軍坦克進行攻擊。巴軍在總結以往飛機打坦克的經驗後,改進了飛機上的彈藥裝置,在每架飛機的機翼下均配有4個可投式吊艙,每個吊艙可帶7枚高爆反坦克彈頭的摺疊式尾翼航箭彈,7枚齊射的命中機率為75%-85%。在巴空軍的突襲下,印軍在查溫達地區的坦克遭到毀滅性打擊,整個部隊幾乎癱瘓。同時,巴第6坦克師在空軍的支援下,也越戰越勇,查溫達成為埋葬印軍“百人隊長”式坦克的墳場。戰至夜幕降臨,巴軍取得了決定性的生利,擊毀敵坦克近百輛,迫使印軍停止了進攻。印巴雙方決定性的勝利,擊毀敵坦克近百輛,迫使印軍停止了進攻。印巴雙方沿亞克爾運河形成對峙。在拉合爾以南地區和印度邊境重鎮克姆卡蘭,巴軍透過積極的進攻,也取得重大勝利,巴軍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
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佈: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
成功經驗
縱觀此次戰爭,巴軍自始至終掌握著戰爭的節奏和主動權,取得了作戰行動的巨大成功,概括起來其成功經驗主要有:一是注重發揮空軍的作用。在戰鬥的過程中,巴軍發現了他們在空軍上的優勢後,就大規模地使用空軍參戰。空軍不僅擔負了打擊印空軍的任務,而且還承擔了打擊印軍主要地面火力的任務。據戰後統計印軍被毀的坦克90%以上是由巴空軍擊毀的。二是採用避實擊虛的戰術。在印軍向亞克爾運河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時,巴軍派部分兵力進行抵擋,而用大部分兵力向印軍防務空虛的克姆卡蘭發動攻擊,不僅解了亞克爾之圍,還攻下了克姆卡蘭。印軍雖然處處顯得被動,但在某些戰場上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主要有:一是達成進攻的突然性。印軍在發動大規模攻勢前,準備工作隱蔽,致使巴方事先對印軍的作戰意圖與進攻方向並未察覺;在發起進攻時間的選擇上,印軍多利用拂曉或深夜進行,使作戰行動的突然性和有效性都大大增加。二是在進攻中強調集中優勢兵力,力圖速戰速決。印度在主戰場集中了對巴軍二比一的優勢兵力(區域性地區的兵力甚至多達巴軍的四至五倍)對巴造成極大威脅。像在拉合爾和錫亞爾科生氣勃勃的進攻,印軍就集中了優勢兵力,在發起進攻後不入就取得了重大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