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近日在人民空軍成立70週年專題報道中,出現了中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巡航雪域高原的畫面。通過現場畫面可以看到,3架運-20運輸機正在雪山旁飛行。加上1架出鏡的運-9和拍攝機本身(很可能也是運-9),這次演練出動的應當為3架運-20和3架運-9組成的空運編隊。

3架運-20出鏡

青藏高原地理環境惡劣,高海拔、大面積低溫凍土、複雜的地形、大海拔高度差等等條件使得在青藏高原駐軍成本一直以來都十分高昂,有“養高原1個兵相當於平原7個兵”的說法,而僅僅是墨脫周邊縣級公路的造價和養護費用則已經與沿海地區高速公路相當。對於航空兵而言也是如此,高海拔低含氧量加上覆雜的氣象條件,青藏高原本身非常不利於航空兵長期進駐,同時機場設施建設維護、後勤物資運輸、飛機有效載荷也受到巨大的影響。青藏高原本身面積又如此遼闊,從內地前往青藏高原邊境地帶普遍需要2000公里以上的路程,這種地理環境下,青藏高原又確實需要駐軍存在、宣誓主權。

世界屋脊

因此,這筆龐大的開支的使用效率也頗為難辦。一般而言,防衛的模式在於前方少量駐軍、後方大兵團可以保證快速集結和快速投送,這是目前而言最為有效的防衛方法。幸而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個地理屏障,有效隔離了南亞向北進攻的能力,所以在青藏高原地區存在的主要地緣威脅是小規模戰術滲透和投機式蠶食,遭到大規模進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前方少量駐軍、後方大兵團可以隨時快速投送的模式也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高原部署困難不小

基於這種模式,防衛的關鍵就在於後方大兵團的集結和投送效率。青藏地區目前只有青藏線一條鐵路可以快速投送到拉薩-日喀則地區,川藏鐵路尚在修建,而此時距離邊境尚有100-200公里左右的路程。因此,對於少量前沿駐軍而言,航空投送就是最為關鍵和快速的投送方式。所以高原航空運輸能力顯得至關重要。

最後100-200公里的地面機動速度無法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空軍現在批量裝備的運-20和運-9都具備高原飛行能力,而且數量上和產能上都逐步充足,航空運輸能力可以得到快速保證。運-9已經是高原運輸任務的主要機型,曾在2018年3月接回一名山南任務一線的病危軍官,並轉送到後方醫院搶救。考慮到運-9已有專門的醫療型出現,這樣的案例可能將逐步不再是新聞。

2018年3月運-9接回病危軍人到後方搶救

但是僅有投送能力還不夠,之前所說,青藏地區機場設施修建和養護成本很高,這就註定了機場設施數量的相對不足。而且以青藏地區的廣袤地理環境而言,後勤補給線最後100-200公里的耗時反而會最久,因此空投能力是對前沿部隊進行後勤補給支援的最有效手段。2014年,中國空軍首次在6000米高度上實現高原空投,2016年8月實現高原5000米高度重灌空投,而在2018年5月,中國空軍在高原地區進行重型翼裝精確空投系統測試取得成功,這些都對於空軍在高原上發揮戰略作用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援。

重型翼裝精確空投系統

而對於運-20而言,儘管其規格更大、對機場要求更高而不適合進行一線戰術空投任務,但其運載量的優勢同樣非常明顯。更為至關重要的是,運-20可以運載類似於15式輕型坦克這樣的重型裝備在2-3小時內抵達拉薩、日喀則,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重灌部隊的機動時間,而且考慮到駐地,運-20幾乎是唯一可以支援西南地區重灌部隊快速投送的裝備,而從成都到拉薩的地面公路機動時間需要幾天,西南地區的重型裝備調動時間將可以縮短到原來的數十分之一。

運-20(圖片來源:航空新視野)

這也是為什麼運-20、運-9的服役被認為是空軍成為“戰略軍種”的原因,運-20負責戰略運輸,運-9則可以在國內滿足部分戰略運輸和大部分戰術運輸任務,兩者的大量服役將改善解放軍在青藏地區的防衛態勢,為未來的國際博弈增加籌碼。

大量入役的運-20和運-9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解放軍某部這群新兵的“購物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