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CVB-41)是美國海軍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首艦。中途島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在1945年下水,並於日本投降後一個月服役,無緣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途島號在1992年退役,並在1997年除藉。2003年海軍將中途島號捐贈給民間組織,改裝為博物館艦。博物館在2004年6月於加州屋侖開放。根據英國航空母艦的作戰經驗和太平洋戰爭初期美國航空母艦受損的情況,美國海軍決定建造加強的防護(特別是飛行甲板的防護),增載入機數量的大型航空母艦。1942年8月,“中途島”號登記註冊。儘管該級艦沒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戰活動,但卻作為主力參加了侵朝戰爭、中東危機以及海灣戰爭。“中途島”號一直服役到1991年8月,為美國海軍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航空母艦之一。

注:建造時間:1943年

下水時間:1945年

服役時間:1945年9月10日

現狀:2003年7月9日捐贈作博物館艦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3,253人

艦長:295米

型寬:41米

滿載排水量:60,100噸

航速:33節

武器裝備

(1)CRP導航雷達(2)MK15 CIWS艦炮 (3)MK36 RBOC電子對抗(4)NTDS,OE-82,TACAN,SSR-1,WSC-3通訊指揮系統(5)SPN35A,SPN42,SPN44著艦指揮控制雷達(6)SPS 48C對空搜尋雷達(7)SPS10對海搜尋雷達(8)SPS49,SPS65對空搜尋雷達(9)WLR1,WLR10,WLR11,ULQ6 EW電子對抗(10)海麻雀,MK25,MK115發射器導彈及導彈發射器

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B/CVA/CV-42,簡稱羅斯福號),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名的軍艦。

羅斯福號在日本投降後兩個月服役,無緣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後,羅斯福號長時間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又與北約成員國的海軍演習,並時常到訪地中海各國的港口。羅斯福號沒有參與北韓戰爭,但在北韓戰爭時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更改為CVA-42。北韓戰爭結束後,羅斯福號進行代號SCB-110的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羅斯福號在1960年代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她曾在古巴革命及多明尼加政治危機期間到加勒比海戒備,但錯過了古巴導彈危機,沒有參與封鎖古巴。越戰升溫後,羅斯福號在1966年曾短暫派往越南作戰,後來返回到地中海作恆常執勤。羅斯福號在1968年進行第二次現代化改建,並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期間協助美軍運送物質增援以色列。1975年,羅斯福號被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42。由於羅斯福號的效能欠佳,艦體狀況惡劣,兼且翻新成本過高,海軍在1977年將羅斯福號退役除藉,並在1978年將其出售拆解。

注:建造時間:1943年12月1日

下水時間:1945年4月29日

服役時間:1945年10月27日

現狀:1978年4月11日出售拆解

製造廠: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3,583人

艦長:295.05米

型寬:41.45米

滿載排水量:60,100噸

續航距離:20000海里/15節; 服役:15000海里/15節

航速:33節

武器裝備

(1)18門單裝5寸/54火炮 (2)21門4聯裝40毫米高射炮 (3)28挺20毫米機炮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CVB/CVA/CV-43 [1] ),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它是美軍第二艘以珊瑚海為名的軍艦,以紀念太平洋戰爭中的珊瑚海海戰。珊瑚海號在1944年於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始建造,並在1946年下水,最後於1947年服役。1989年5月31日,珊瑚海號最後一次到地中海巡航。此行珊瑚海號先後到訪帕爾馬、馬賽、康城、伊茲密爾、亞歷山大港、安塔利亞及海法等地中海港口,並如常參與各項演習。同年黎巴嫩內戰踏入尾聲,但黎巴嫩真主黨的綁架人質事件持續不斷,聯合國維和部隊亦有士兵遭到擄殺。為保美國官員安全,美國在1989年9月將貝魯特的使館人員全數撤走,並由珊瑚海號派出飛機支援。9月6日珊瑚海號被美利堅號接替,由東地中海啟程返國,並途經馬拉加及哈利法克斯,最後於9月30日返抵諾福克,並預備退役。

“珊瑚海”號曾4次獲得美國海軍單位集體嘉獎,6次獲得弗拉特利海軍上將紀念獎,並獲得過其他一些獎勵和榮譽。

注:建造時間:1944年7月10日

下水時間:1946年4月2日

服役時間:1947年10月1日

現狀:退役;拆解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技術資料

編制:3,453人

艦長:295米(全長)

型寬:34.5米(水線)

滿載排水量:6萬噸

續航距離:1.5萬海里/15節

航速:33節

武器裝備

(1)14門MK99型127毫米炮(2)21座四聯40毫米高射炮(3)28門20毫米高射炮

CVB-44,為美國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由於建造計劃取消,並未進行實際建造,且並未命名。

福吉谷號航空母艦(CV-45)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23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埃塞克斯級的13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福吉谷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華盛頓與大陸軍在1777年冬天艱苦駐紮的陣地。服役期間,福吉谷號亦獲得了快活谷(Happy Valley)的綽號。福吉谷號於1944年9月7日在費城造船廠開始建造。1970年1月15日,福吉谷號正式退役,艦名亦於同日除藉。1971年10月29日,福吉谷號被海軍出售拆解。福吉谷號三次獲頒美國海軍特別表揚(Navy Unit Commendation),在北韓戰爭獲得八顆戰鬥之星,越戰則獲得九顆。

注:建造時間:1944年9月7日

下水時間:1945年11月18日

服役時間:1946年11月3日

製造廠:費城造船廠

滿排噸位:10000-50000噸

技術資料

編制:2,631人

艦長:270.8米

型寬:44.99米

滿載排水量:36,380噸

續航距離:20000海里/15節; 15440海里/15節(服役)

航速:33節

武器裝備

(1)4門2聯裝5寸/38火炮 (2)4門單管5寸/38火炮 (3)8門4聯裝40毫米機炮 (4)46挺20毫米機炮

硫磺島號航空母艦(CV-46)是一艘未建成的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原為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廿四號艦。硫磺島號航空母艦是美軍第一艘以硫磺島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硫磺島戰役。硫磺島號於1943年1月14日由美國海軍訂購;1945年1月29日,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建造。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近尾聲,美軍亦有多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服役。硫磺島號於1945年8月12日取消建造,即時拆毀。同日海軍亦停止建造復仇號航空母艦。三日後日本投降,二戰結束。

菲律賓海號航空母艦(CV-47 )由伯利恆昆西船廠建造。菲律賓海號航空母艦(CV-47)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24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埃塞克斯級的14號艦。按舷號次序,她是最後一艘埃塞克斯級;而按建造日期則是福吉谷號航空母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菲律賓海為名的軍艦,以紀念菲律賓海海戰。艦名原為萊特,紀念萊特兄弟,在建造中途更改。

菲律賓海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但在戰後下水。她是第二艘參與北韓戰爭的美軍大型航空母艦,並進行了三次北韓戰爭巡航,期間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47。北韓戰爭後菲律賓海號留在太平洋艦隊,於1955年改為反潛航母。1958年菲律賓海號退役。1959年菲律賓海號被重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11,繼續在後備艦隊待命。1969年菲律賓海號除籍,並於1971年出售拆解。北韓戰爭期間菲律賓海號獲得九顆戰鬥之星。

注:建造時間:1944年8月19日

下水時間:1945年9月5日

服役時間:1946年5月11日

製造廠:霍河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2,631人

艦長:290.6米

型寬:44.99米

滿載排水量:36,380噸

續航距離:20000海里/15節 服役:15440海里/15節

航速:33節

武器裝備

(1)4門2聯裝5寸/38火炮(2)4門單管5寸/38火炮(3)8門4聯裝40毫米高射炮(4)46挺20毫米機炮

塞班島號航空母艦(CVL-48)是以馬里亞納群島的一個在港口停靠 [1]島嶼塞班島命名的。塞班島是1944年6月15日盟軍首次登陸該群島的地點。經過岸上和海上的激烈戰鬥,該島於7月中旬被盟軍攻佔,並發展成為盟軍的空軍基地。塞班島號航空母艦仿效獨立級航空母艦,以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為基礎改建的塞班級輕型航空母艦,其外形酷似獨立級,但排水量稍大,和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想仿。1967~1969年間,參加7場越南戰爭的戰役。1970年1月14日,阿靈頓號主通訊中繼艦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軍港退役。1976年6月1日,該退役戰艦被出售給NASSCO(全國鋼鐵與造船公司)的代理尼科萊·喬夫。1976年6月18日從後備艦隊撤回並拖至NASSCO碼頭島,1976年8月20日抵達,1987年完成拆解。

注:建造時間:1943年7月15日

下水時間:1945年7月8日

服役時間:1946年7月14日

製造廠:費城海軍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1721人

艦長:208.36米

型寬:23.37米

滿載排水量:14500噸

續航距離:20000海里

航速:33節

武器裝備

(1)四聯裝40毫米炮5座(2)雙聯裝40毫米炮10座(3)20毫米機關炮若干

賴特號航空母艦(CVL-49),是美國以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為基賴特號航空母艦 [1]礎改建的塞班級輕型航空母艦,其外形酷似獨立級,但排水量稍大,和“突擊者”號想仿。於1943年9月登記註冊,於戰後建成,在一段時間內被用作飛機運輸艦。後來,又利用它的寬大飛行甲板和機庫,改建成了指揮艦。該艦用作指揮艦的時間不長,於1977年退役。1959年5月改為飛機運輸艦被改造成指揮艦的“賴特”號,艦上裝備了各種情報蒐集的處理裝置,同時增設了作戰室和參謀室,以便向世界各地的美艦傳送命令,為了裝設強有力的通訊裝置,在飛行甲板上豎起了高25米的天線杆,從而使該艦面目全非 。該航空母艦於1947年服役,在1977年宣佈退役。

注:建造時間:1943年9月

下水時間:不明

服役時間:1947年

製造廠:費城海軍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1,721人

艦長:208米

型寬:35.1米

滿載排水量:14,500噸

續航距離:8000海里/15節

航速:33節

武器裝備

(1)四聯裝40毫米炮5座(2)雙聯裝40毫米炮10座(3)20毫米機關炮若干

CV-50到CV-55屬於埃塞克斯級;CV-56到CV-57屬於中途島級;二戰後建造計劃取消,並未實際建造。

美國號航空母艦(CVA-58;另稱合眾國號航空母艦)是美國級的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是美國海軍旗下一艘原本預計要建造、但實際上卻在龍骨安放後就立刻停工而從未真正存在過的航空母艦,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使用國家名稱來命名的艦隻。 美國號航空母艦原本應該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起造的一系列五艘超級航空母艦(意指總排水量超過75000噸的超大型航艦)中的一號艦,但卻因為尷尬的用途設計與美國陸海空三軍間的任務與預算排擠問題,而半途叫停。並未建成~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CVA-59),是美國海軍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的首艦,是首艘為配合裝備噴氣式飛機而專門設計建造的航母。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首次採用蒸汽彈射器,斜角、直通混合佈置的飛行甲板,是美國第一個從建造時就設有斜角飛行甲板的航母,從而形成了美國當今航母的基本模式。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於1952年7月14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工,1954年12月下水,1955年10月1日服役,1993年9月10日退役,美軍原本打算將其改造成博物館,但各方無人積極響應,2013年以1美分的價格售出,當作廢料回收處理。

注:建造時間:1952年7月14日

下水時間:1954年12月11日

服役時間:1955年10月1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2720-2900名(軍官154),航空2035-2279名(軍官329),旗艦人員70名(軍官25)

艦長:317米;326.4米(改後)

型寬:76米(改裝後)

滿載排水量:改裝前標準:59060/60000噸;滿載:79250-81163噸;改裝後標準:59500噸滿載:80600噸

續航距離:8000海里/20節;4000海里/30節

航速:30-33節

武器裝備

(1)ITT SP-S48C對空3D搜尋雷達,E/F波段,220海里

(2)雷聲(Raytheon)SPS-49(V)5對空搜尋雷達,C/D波段,250海里

(3)休斯(Hughes)Mk23TAS對空搜尋雷達,D波段

(4)諾登(Norden)SPS-67水面搜尋雷達,G波段

(5)飛行進場控制(CCA)雷達,包括SPN41,SPN42,SPN43A,SPN44,J/K/E/F波段

(6)雷聲SPN-64(V)9導航雷達,I波段

(7)6部Mk-95火控雷達,I/J波段(用於對空導彈)

(8)URN-25戰術空中導航(Tacan)雷達

(9)綜合系統電子支援(ESM)電子對抗(ECM)SLQ32(V)3雷達告警、干擾和欺騙系統海軍戰術資料系統(NTDS),4A、11、14、16號資料鏈 [2] [9] [8] 3部MK-91導彈發射控制系統(MFCS)3型,作為“海麻雀”(NSSMS)Mk-57導彈系統的一部分。

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CVA-60),是美國海軍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的2號艦。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是為配合裝備噴氣式飛機而專門設計建造的航母,採用蒸汽彈射器,斜角、直通混合佈置的飛行甲板和光學著陸系統,創新增加了飛機出動率,顯著提高了作戰安全性,形成美國當今航母的基本模式。 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是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薩拉託加戰役而命名,於1952年12月16日在美國紐約海軍造船廠開工,1955年10月8日下水,1956年4月14日服役,1994年8月20日退役,2016年拆解,在服役的38年中,共參加過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22次行動部署。

注:建造時間:1952年12月16日

下水時間:1955年10月8日

服役時間:1956年4月14日

製造廠:紐約海軍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艦員2860名,航空3100名,海軍陸戰隊72名

艦長:317/324米

型寬:76米(改裝後)

滿載排水量:改裝前標準:59060/59500/60000噸;滿載:76300/80383/80643噸;改裝後標準:59500噸;滿載:80600噸

續航距離:4000海里/30節

航速:30-33/34節

武器裝備

(1)8門單管127毫米火炮(改裝前)(2)水面艦艇魚雷防禦系統(SSTDS)(3)2座8聯裝“海麻雀”Mk29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4)4座Mk36 SRBOC6管電子對抗紅外曳光彈和干擾箔條彈發射器,射程2.2海里(5)1臺SLQ-26“女水妖”拖曳式誘餌,後換裝為SLQ-36“水精”(Nixe)拖曳式誘餌(6)3座“密集陣”Mk15近程防禦火炮

遊騎兵號航空母艦(CVA/CV-61;又稱: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是隸屬於美國海軍的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三號艦。該艦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十艘以Ranger(遊騎兵/突擊者)命名的船隻,也是第二艘以Ranger(遊騎兵/突擊者)命名的航空母艦。第一艘遊騎兵號航空母艦為1946年退役的遊騎兵級航空號母艦(UCV-4)。 1992年,遊騎兵號航空母艦完成它的最後一次巡航任務;1993年7月10日宣佈退役。

注: 建造時間:1954年8月2日

下水時間:1956年9月29日

服役時間:1957年8月10日

製造廠:諾福克海軍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3826人

艦長:318.82米

型寬: 71.93米

滿載排水量:56000噸

續航距離:4050

航速:34節

武器裝備

(1)2座8聯裝“海麻雀”導彈發射裝置(2)3座“密集陣”武器系統(3)4座SRBOC電子對抗誘餌發射裝置(4)1臺SLQ-26“女水妖”拖曳式誘餌

獨立號航空母艦(CV/CVA-62),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艘航空母艦,是美國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的4號艦。獨立號航空母艦採用蒸汽彈射器,斜角、直通混合佈置的飛行甲板,從而形成了美國當今航母的基本模式。獨立號航空母艦是第5艘命名為“獨立號”的美國軍艦,於1955年開工,1958年下水,1959年服役,早期多數時間在地中海艦隊服役,1998年在服役39年後退役,現存放於華盛頓州布雷默頓軍港。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是美國二戰後三代常規動力航母中承上啟下的一型,在其基礎上改進的小鷹級航空母艦成為美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也是最大的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注:建造時間:1955年7月1日

下水時間:1958年6月6日

服役時間:1959年1月10日

製造廠:紐約海軍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艦員2790名,航空3100名,海軍陸戰隊72名

艦長:325米

型寬:76.8米

滿載排水量:76300噸(改裝前)80383/80600/81163噸

續航距離:8000海里/20節;4000海里/30節

航速:30-33/34節

武器裝備

(1)2座127毫米火炮(2)24座40毫米火炮(3)22座20毫米機關炮(4)3座8聯裝“海麻雀”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3座“密集陣”近戰武器系統,4座Mk36 SRBOC6管電子對抗紅外曳光彈和干擾箔條彈發射器,射程2.2海里,1臺SLQ-26“女水妖”拖曳式誘餌,後換裝為SLQ-36“水精”(Nixe)拖曳式誘餌,水面艦艇魚雷防禦系統(改裝後)。

小鷹號航空母艦(CV-63),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小鷹級航空母艦的首艦,是在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其主要任務是用艦載機對水面、空中和陸上目標進行攻擊作戰。小鷹號航空母艦在總體設計上沿襲了福萊斯特航母的設計特點,其艦型特點、尺寸、排水量、動力裝置等都與福萊斯特級基本相同,但小鷹級航母在上層建築、防空武器、電子裝置、艦載機配備等方面均做了較大改進。小鷹號航空母艦於1956年12月27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安放龍骨開工,1960年5月21日下水,1961年4月29日服役,2009年5月12日退役封存。小鷹號航空母艦由福萊斯特級脫胎換骨而來,是美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也是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效能雖不及核動力航空母艦,但也不失為美海軍航母中的骨幹力量。美國總統肯尼迪在給和他一起登上小鷹號的宋慶齡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希望你和我一樣,對‘小鷹’號維持和平和投入戰爭的巨大威力,以及這些強大的航空母艦和它們的護衛艦隊幫助全世界,包括遠方國家維護自由的作用留下深刻的印象。

注:建造時間:1956年12月27日

下水時間:1960年5月21日

服役時間:1961年4月29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技術資料

編制:5480人

艦長:323.6米

型寬:93.6米

滿載排水量:81700/81780噸

續航距離:4000海里/30節;12000海里/20節,連續航行350小時

航速:30節-32節

武器裝備

(1)3座八聯裝MK29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裝置(最初小獵犬防空導彈)(2)3座MK16型密集陣6管20毫米速射炮(3)SLQ-36“女水妖/水精”水面艦艇魚雷防禦系統(拖曳式魚雷誘餌-SSTDS)

星座號航空母艦(CV-64),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小鷹級航空母艦的2號艦。星座號航空母艦繼承了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的基本構造及外型,採用傳統動力設計,效能與小鷹號基本相同,也是美國海軍最後一批退役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主要任務是用艦載機對水面、空中和陸上目標進行攻擊作戰。星座號航空母艦於1957年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工建造,1960年下水,1961年服役,2003年退役,2016年拆解。

注:建造時間:1957年9月14日

下水時間:1960年10月8日

服役時間:1961年10月27日

製造廠:布魯克林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5480人

艦長:323.6米

型寬:93.6米

滿載排水量:82583噸

續航距離:12000海里/20節,連續航行350小時

航速:30節-32節

武器裝備

(1)3座八聯裝MK29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裝置(最初小獵犬防空導彈)(2)3座MK16型密集陣6管20毫米速射炮(3)SLQ-36“女水妖/水精”水面艦艇魚雷防禦系統(拖曳式魚雷誘餌-SSTDS)

企業號航空母艦(CVN-65,中文:常被意譯為“進取”號或“勇往”號,綽號:大E/Big E),是美國海軍及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唯一一艘建成的企業級航空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是美軍第八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同時也是美國的一種多用途超大型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唯一一艘具有8具核反應堆的軍艦。企業號航空母艦1950年開始設計,1958年2月4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建造,1960年9月24日下水,1961年11月25日服役,2012年12月1日舉行退役典禮,在美國海軍服役51年,是在役最長的航空母艦。企業號航空母艦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負責封鎖古巴海域,之後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1964年在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環球航行一圈。1965年企業號由大西洋調往太平洋艦隊,先後七次派往參與越戰,並在戰爭結束前夕參與西貢的撤僑行動。除大型戰爭外企業號也參與冷戰時期多場地緣政治事件,在其一生服役生涯中其足跡遍佈全球。 企業號航空母艦主尺度為342.3米×40.8米×11.9米,艦員編制3215人,動力為8座A2W壓水反應堆,渦輪電力推進,四軸四槳,最大航速35節,續航力400000海里/20節,飛行甲板331.6米×76.8米,最大載機量84架。

注:建造時間:1958年2月4日

下水時間:1960年9月24日

服役時間:1961年11月25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技術資料

編制:3215船員+2480航空兵

艦長:342.3米

型寬:40.8米

滿載排水量:94000噸

續航距離:400000海里/20節,12天航空燃油

航速:33節-35節

武器裝備

(1)MK29艦空導彈,綽號“海麻雀”(2)RIM-116艦空導彈(3)MK15密集陣近防速射炮

美國號航空母艦(CV-66),是美國海軍隸下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3號艦。美國號航空母艦是美國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的改進版本,主要任務是用艦載機對水面、空中和陸上目標進行攻擊作戰。美國號航空母艦於1961年1月9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1964年2月1日下水,1965年1月23日服役,參加過包括越南戰爭、沙漠風暴行動、波黑的“持續自由”行動等重要戰事,1996年8月9日退役,2005年5月用於試驗被炸沉。小鷹級航空母艦由福萊斯特級脫胎換骨而來,是美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也是最大的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該級航空母艦的效能雖不及核動力航空母艦,但也不失為美海軍航空母艦中的骨幹力量。

注:建造時間:1961年1月9日

下水時間:1964年2月1日

服役時間:1965年1月23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技術資料

編制:共約5480人,航空兵 2480名,其中軍官320名;艦員2930名,其中軍官155名

艦長:319.3-323.6米

型寬:93.6米

滿載排水量:79724-81123噸/84914噸

續航距離:12000海里/20節,連續航行350小時;4000海里/30節

航速:30節-32節

武器裝備

(1)小獵犬防空導彈(2)3座八聯裝MK29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裝置(3)3座MK16型密集陣雷達主動制導6管20毫米速射炮

肯尼迪號航空母艦(CV-67),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的最後一艘,同時也是美國建造的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母。 [1-2] 肯尼迪號航空母艦被認為是小鷹級的改進型,主要任務仍是對水面、空中和陸上目標進行攻擊作戰,原本計劃採用核動力,最後因經費不足而改為常規燃燒重油作為動力來源,它和其他小鷹級航空母艦在外觀上最大的區別是艦橋結構旁向外伸出的煙囪。肯尼迪號航空母艦命名是為了紀念美國前總統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於1964年在美國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建造,1967年下水,1968年服役,2007年退役,之後封存。肯尼迪號航母的“足跡”遍及全世界,曾參與兩次伊拉克戰爭,曾兩次隨“肯尼迪號”出征的後勤部隊指揮官韋伯斯特,也被邀請出席航母的榮休儀式。“感覺苦樂參半。喜的是各位船員可以踏上另一段事業之路,悲的是這艘偉大的戰艦不再出航。”

注:建造時間:1964年10月22日

下水時間:1967年5月27日

服役時間:1968年9月7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技術資料

編制:載員艦員3045名,航空人員2500名

艦長:323.6米

型寬:93.6米

滿載排水量:82650-82655噸

續航距離:12000海里/20節,連續航行350小時

航速:30節-32節

武器裝備

(1)小獵犬防空導彈(2)3座八聯裝MK29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裝置(3)3座MK16型密集陣雷達主動制導6管20毫米速射炮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CVN-68 ),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首艦,為現役核動力大型航空母艦。該艦採用核動力推進,裝備4座升降機、4臺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阻索,可以每20秒彈射一架作戰飛機。艦載作戰聯隊中的機型配備根據作戰任務性質的有所不同,可搭載不同用途的艦載飛機對敵方飛機、艦船、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並保護海上艦隊。以它為核心的戰鬥群通常由4至6艘巡洋艦、驅逐艦、潛艇和補給艦隻構成。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於1968年6月開工建造,1972年5月下水,1975年5月交付美國海軍。該艦先被編入大西洋艦隊,母港為美國東海岸的諾福克港。後調入太平洋艦隊,駐地改為埃弗裡特海軍基地。

注:建造時間:1968年6月22日

下水時間:1972年5月13日

服役時間:1975年5月3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艦員3184人,其中203名軍官;航空聯隊2800人,其中266名軍官;編隊司令部70人,其中25名軍官;

艦長:飛行甲板長332.8米;兩柱間長317米;斜角甲板長:237.7米

型寬:40.8米(船體);76.4米(飛行甲板)

滿載排水量:101196噸

續航距離:400000海里/20節,12天航空燃油

航速:30節

武器裝備

(1)3×MK-25/29海麻雀短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2)2×MK-31拉姆短程防空導彈系統(3)3×MK-15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全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CVN-69,別名:Ike/艾克),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是美國建造的第三艘核動力航母,是現役的一種多用途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型的級作戰船艦別。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遠洋戰鬥群的核心力量之一,以它為核心的戰鬥群通常由4至6艘巡洋艦、驅逐艦、潛艇和補給艦隻構成。 其艦載作戰聯隊中的機型配備根據作戰任務性質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可搭載不同用途的艦載飛機對敵方飛機、船隻、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保護美國海上艦隊和海洋利益。 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以帶領美國走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第34屆總統艾森豪威爾命名,於1970年8月15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建造,1975年10月11日下水,1977年10月18日服役。

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是一座浮動的機場和海上城市。它的艦上的甲板面積相當於3個足球場,艦身高達30層樓,攜帶的核燃料可用13年。艦上還有廣播站、電影廳和郵電所、百貨商店、服裝店、理髮店、冷飲店,僅照明燈就有29184盞。參觀過這艘軍艦的人,都用“海上巨獸”來形容它。

注:建造時間:1970年8月15日

下水時間:1975年10月11日

服役時間:1977年10月18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技術資料

編制:艦員3184/3200;航空2480/2800人

艦長:332.8米;317米(兩柱間)

型寬:40.8米

滿載排水量:91487/91500噸

續航距離:400000海里/20節,12天航空燃油

航速:30節

武器裝備

(1)3座雷聲公司的GML5 MK29型“北約海麻雀”八聯裝防空導彈系統(2)3座通用電氣/通用動力公司的MK15型“密集陣”6管20毫米近戰武器系統或RIM-116拉姆導彈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CVN-0),是美國海軍現役的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該艦為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3號艦。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於1975年10月11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敷設龍骨、開工建造,1980年3月15日下水,1982年3月13日服役。該艦1990年開始在進行了為期2~3年的改裝,並於2005-2007在紐波特紐斯船廠大修和補給核燃料。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以聖迭戈為母港,是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海域經常部署巡弋的航母,多次熱點事件和行動中都有其參與。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全長330多米,滿載排水量為9萬多噸,航速為30節,續航力80~100萬海里。編制人員6300名。飛行甲板寬76.8米,可裝載飛機90餘架。艦上武器有八聯裝海麻雀導彈發射架3座,密集陣6管20毫米火炮3座,還有若干雷達、通訊和導航系統。艦載機主要有F-14“雄貓”戰鬥機,F-18“大黃蜂”戰鬥機,“徘徊者”電子戰飛機,E-2C“鷹眼”預警機,S-3“海盜”反潛飛機。著名事件是在阿拉伯海埋葬本拉登。

注:建造時間:1975年10月11日

下水時間:1980年3月15日

服役時間:1982年3月13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3,200+2,480(艦艇人員+空勤人員)

艦長:332.8米

型寬:40.8米

滿載排水量:91487噸

續航距離:400000海里/20節

航速:30節

武器裝備

(1)3×MK-25/29海麻雀短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2)2×MK-31拉姆短程防空導彈系統(3)3×MK-15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N-71;譯文: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簡稱: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建造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4號艦。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雖然隸屬於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但由於從該艦開始的七艘同級艦與前三艘航母,在效能規格上較大幅度的改進,包括在艦身兩舷處設有隔艙系統,機庫、彈藥庫等重要部位的頂部和兩側裝有63.5毫米厚的凱夫拉裝甲加強防護,排水量增加5000噸,吃水增加至11.8米等。雖然該艦改進幅度大,但美國官方仍然將其歸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於1981年開始建造,於1984年下水,1986年10月25日正式服役。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是現役尼米茲級10艘航空母艦中作戰次數最多、實戰經驗最為豐富的一艘艦,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該航母都有出色表現。

注:建造時間:1981年10月31日

下水時間:1984年10月27日

服役時間:1986年10月25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技術資料

編制:3360人,其中軍官160人 航空人員:2500人,其中軍官366人

艦長:332.9米

型寬:甲板76.8米;水線40.8米

滿載排水量:104600噸

續航距離:80萬-100萬海里

航速:30節-35節

武器裝備

(1)3座8聯裝海麻雀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2)4座MK15“密集陣”(3)4座MK36-S-RBOC發射裝置

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CVN-72,簡稱林肯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五號艦,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承造,起造於1984年,1988年下水。林肯號是以帶領美國走過南北戰爭的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為名,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使用這名字的船艦。

注:建造時間:1984年11月3日

下水時間:1988年2月13日

服役時間:1989年11月11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乘員 3,200人(軍艦);2,480人(飛行聯隊)

艦長:333米

型寬:全寬 76.8米(甲板);40.8米(水線)

滿載排水量:104,000噸

續航距離:基本無限(理論上)

航速:30節-35節

武器裝備

(1)3座海麻雀導彈發射器(2)2座21單元RIM-116滾體導彈(3)3座密集陣近防系統(4)3座“海麻雀”導彈裝置(5)4座6管20毫米炮

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CVN-73;簡稱: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建造的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母之一,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6號艦。該艦建造於上世紀80年代,排水量達9.8萬噸。該航母的甲板面積是足球場的3倍,包括艦橋在內的高度接近20層樓,達81米。船艙有3300多間,可容納6250多名船員。艦上搭載90多架F-18“大黃蜂”戰鬥機、超級大黃蜂戰鬥機、E-2C早期預警機以及直升機。“喬治·華盛頓”號的“前任”是2008年5月離開日本、服役期間與東亞安全域性勢密切相關的常規動力航母“小鷹”號。

注:建造時間:1986年8月25日

下水時間:1990年7月21日

服役時間:1992年7月4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3,200人(軍艦);2,480人(飛行聯隊)

艦長:333米

型寬:全寬 76.8米(甲板);40.8米(水線)

滿載排水量:104,000噸

續航距離:基本無限(理論上)

航速:30節-35節

武器裝備

(1)2座海麻雀導彈發射器(2)2座21單元RIM-116滾體導彈(3)3座密集陣近防系統

約翰·C·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CVN-74;簡稱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建造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7號艦。斯坦尼斯號是以來自密西西比州、著名的美國參議員約翰·C·斯坦尼斯命名的。該艦於1993年下水,1995年12月9日正式服役,母港為華盛頓州布雷默頓,以其為核心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是美國海軍主力的海外武力單位之一。

注:建造時間:1991年3月13日

下水時間:1993年11月11日

服役時間:1995年12月9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技術資料

編制:約5000人

艦長:317米

型寬:全寬 76.8米(甲板);40.8米(水線)

滿載排水量:10.2萬噸

續航距離:基本無限(理論上)

航速:30節-35節

武器裝備

(1)“斯”艦裝有3座“海麻雀”艦空導彈發射裝置(2)4座“密集陣”近防系統

哈里·S·杜魯門號航空母艦(CVN-75 ;簡稱:杜魯門號航空母艦),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建造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8號艦。杜魯門號是以美國第33任總統哈里·S·杜魯門命名。關於杜魯門總統名字中間的字母S的爭議,大衛·麥卡洛在他的傳記《杜魯門》和總統的親生女兒瑪麗·瑪格麗特·杜魯門·丹尼爾在她的傳記《哈里·S·杜魯門》中,都使用了“S”,因此艦名一直使用中間字母“S”。該艦於1993年開始建造,1996年9月13日下水。該艦於1998年7月編入美大西洋艦隊服役,母港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注:建造時間:1993年11月29日

下水時間:1996年9月13日

服役時間:1998年7月25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艦員3200名,航空人員2480名,海軍陸戰隊172名

艦長:332.8米,水線長317米

型寬:全76.8米,吃水線寬40.8米

滿載排水量:97000噸

續航距離:基本無限(理論上)

航速:30節

武器裝備

(1) 3x 海麻雀飛彈發射(2)4x20mm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羅納德·里根號航空母艦(CVN-76),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建造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9號艦,也是美國在進入21世紀以後第一艘入役的航空母艦。該艦2001年時完工下水是以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命名。里根是第一位本人還在世時就海軍軍艦命名的前美國總統。不過由於新艦下水時里根本人因病無法參加儀式,是由前第一夫人南希·里根代表出席,里根本人則在航艦正式服役後隔年與世長辭。2018年5月14日,日本神奈川縣警方表示,里根號航空母艦的一名船員涉嫌走私毒品,鑑於該船員逃跑與毀滅證據的可能性較低,神奈川警方認為不需要進行逮捕。

注:建造時間:1998年02月12日

下水時間:2001年3月4日

服役時間:2003年7月12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6000人

艦長:336.5米

型寬:全41米

滿載排水量:98900噸

續航距離:基本無限(理論上)

航速:30節以上

武器裝備

(1)3x 海麻雀飛彈發射器

(2)4x 20mm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布什號航空母艦(CVN-77),又名“喬治·H·W·布什”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建造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10艘中最後一艘航母。該艦延續CVN-76里根號航空母艦的艦型,飛行甲板未做大的修改,為CVN-78福特號航空母艦的漸改設計做探索。布什號航母是尼米茲級航母中造價最高,技術最先進的航母,也是世界上現役攻擊力最強的航空母艦。布什號航空母艦由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建造,於2001年1月26日簽署訂單,2003年9月6日開工建造,2006年10月9日下水舾裝,2009年1月10日正式交付美國海軍服役。該艦隸屬美國大西洋艦隊,以弗吉尼亞州諾佛克為母港。

注:建造時間:2003年9月6日

下水時間:2006年10月9日

服役時間:2009年1月10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技術資料

編制:5680人

艦長:飛行甲板長332.8米;兩柱間長317米;斜角甲板長:237.7米

型寬:40.8米(船體),76.8米(飛行甲板)

滿載排水量:104000噸

續航距離:基本無限(理論上)

航速:30節

武器裝備

(1)3套MK-29型ESSM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2)2套MK-31型RAM海拉姆近程防空導彈系統(3)3套MK-15型CIWS20毫米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福特號航空母艦(CVN-78;全稱:傑拉爾德·R·福特號航空母艦),是美國福特級航空母艦的首艦,是美國海軍在役的第11艘航母。福特號航空母艦造價達約130億美元,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造價最高的一艘艦船。該艦採用了諸多高新技術,主要包括綜合電力推進、電磁彈射技術,將成為21世紀美軍海上打擊力量的中堅。福特號航空母艦於2005年8月11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2009年11月13日安放龍骨,2013年11月9日正式下水[2] ,2017年4月8日開始海試 [3] ,2017年7月22日正式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注:建造時間:2005年8月11日

下水時間:2013年11月9日

服役時間:2017年7月22日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技術資料

編制:船員4660人,航空人員600人

艦長:332.85米

型寬:40.84米

滿載排水量:112000噸

續航距離:基本無限(理論上)

航速:30節以上

武器裝備

(1)兩座改進型“海麻雀”RIM-162導彈八聯裝發射裝置(2)兩座“海拉姆/公羊”RIM-116防空導彈發射器(3)3座MK15型20毫米6管密集陣火炮

肯尼迪號航空母艦(CVN-79),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艘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福特級航空母艦的第二號艦。肯尼迪號航空母艦2015年開工鋪設龍骨,預計於2020年或者稍候入列美國海軍。肯尼迪號航空母艦的前型是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肯尼迪號航空母艦與亨利.福特號和企業號是姊妹艦。

注:建造時間:2011年2月25日

下水時間:不明

服役時間:不明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技術資料

編制:預計船艦組員1150人,飛行大隊600人

艦長:337米

型寬:77米(甲板);41米(水線)

滿載排水量:120000噸

續航距離:基本無限(理論上)

航速:30節以上

武器裝備

(1)2× RIM-162 ESSM和2× RIM-116 RAM(2)2×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企業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在建的一艘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福特級航空母艦第三艘,2012年12月1日,CVN-65企業號航空母艦停役當天,美國海軍正式宣佈命名第三艘福特級航空母艦為CVN-80企業號。

主要資料:艦長:385米;艦寬:78米(甲板)45米(水線);吃水:15米;排水量:標準121,600噸滿載132,000噸;人員編制:船艦組員1,150人,飛行大隊680人;動力裝置:3 ×A1B核反應堆;續航力:食物可儲存68天份;航速:35節以上;導彈5×RIM-162 ESSM5×RIM-116 RAM其他4×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艦載機標準86架各型飛機,365×78米的飛行甲板。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敘俄聯軍強攻無名高地,數千精銳人海衝鋒,無法再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