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1年4月21日,彭德懷力排眾議,率部全線放棄漢城退出三七線,被動接受敵軍總司令李奇微拉開為期85天的第四次反擊戰役結束後,在付出較大傷亡代價下,殲敵7.8萬多人,將敵軍的兇猛攻勢牢牢扼制在三八線南北附近地區後,於次日立即開啟為期50天的第五次戰線拉鋸戰役,在付出8.5萬餘人的慘重傷亡代價下,殲敵8.2萬餘人,重新奪回戰場主動權。

但在這次戰役中,我志願軍180師深陷敵軍的重重包圍,傷俘人員多達近7000餘人,全軍覆沒蔚為悲壯,所以在戰後彭德懷在檢討自己的指揮失誤之餘,也當著全軍的面著重批評了直接負責人韋傑和王近山。

1951年3月下旬,正奉命在四川剿匪的180師緊急受調前往河北整訓,11300人被臨時編入陳賡指揮的第三兵團隨軍出征,因為該部成軍時間短,大多數成員都是新兵、學生兵和起義軍,所以在4月初,180師歷經18個晝夜,每日急行軍100多里順利抵達伊川一直默默無聞。

當時正值第四次戰役到第五次戰役的緊張變陣關口,為了保證第五次戰略戰鬥的順利進行,第三兵團副司令王近山下令留下一個師甚至一個軍的兵力,透過機動休整消耗的方式牽制敵軍,確保主力軍可以順利轉移。

而這支由新兵、學生兵和起義軍組成的180師在匆匆被拉上戰場後,一開始只是當做預備役使用,但不料兩個兄弟主戰師部都被韋傑臨時劃給了主戰軍,所以掩護兵團機關和傷員撤退的重任就全部落在了180師身上。

180師被派駐到江南岸地區,進行進攻防護的任務,並嚴令他們要在原地堅守5天時間,而當志願軍所有主力全部安全轉移撤退後,兵團總電臺因為受到敵軍空襲被毀,180師就徹底與總部失去了聯絡。

因欠缺作戰經驗,所以在直面戰場突如其來的變化時,師首長在反覆突圍失利後,全軍在飢寒交迫中被迫退守鷹峰,與敵展開長達數月的敵後游擊戰役,終因彈盡糧絕身陷囹圄,近7000餘名戰士壯烈犧牲,1萬多建制的師部,最後僅存不到2000人,時任電臺報務員的張文榮戰中被俘後,被關入敵軍在巨濟島的戰俘營。

因為張文榮早年曾考入黃埔軍校第23期通訊科,是在1949年年底才起義的將領,所以戰俘營的管理人員在得知他的身份後,紛紛對其進行嚴刑拷打,並透過威逼利誘極力拉攏,最終使他被迫屈服,成為了敵軍的一名間諜特務,並在輕武器射擊、通訊跳傘和爆破刺殺的訓練任務中表現積極,成功獲得了敵軍信任。

1952年2月中旬的一個深夜,張文榮帶領三個特務小組登上美軍運輸機,飛往我軍在鐵原底西的谷山郡駐地,執行一項針對志願軍的秘密情報任務。

飛機起飛後,張文榮便在昏暗的機艙裡悄悄做準備,趁人不備偷偷將一枚手榴彈捏在掌心,到達指定區域後,張文榮第一個揹著傘包跳出機艙,但在臨跳出機門之際,他卻突然回身將手心裡的手雷拉開拉環丟進機艙,然後迎著凜冽寒風成功跳傘。

幾秒後飛機突然在空中炸響,所有敵軍全被撕裂成碎片,因為負責指揮該次行動的美軍飛行員教官哈里森,在事發時恰好就在艙門口,所以成功跳傘逃命,事後被地面上的志願軍生擒活捉。

從他的供詞中,也證實了張文榮當初只是假意投敵,實則是為了暗中積蓄力量,為國為民的壯舉,因此張文榮也完成了從戰俘到志願軍英雄的華麗轉身,一直活到2000年才因病逝世,終年74歲高齡。

12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印度按捺不住了?印外交部再次呼籲會談,期望中印取得實質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