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有八個人在人民大會堂獲得了共和國勳章。這裡面,有大家只要吃飯就認得的袁隆平,很多人還認得屠呦呦。但我發現,我身邊有不少朋友竟然對這八個名字不太熟悉。比如獲獎的孫家棟。
他可是我們中國的衛星之父。他原本是遼寧人 ,是哈工大的學生,哈工大以前是超牛的一個學校。
後面進入了蘇聯的一個空軍工程學院學習。成績非常得好,得到了學校最高的斯大林獎章,純金的。回國以後,他本來是學航空的,結果讓他去搞導彈。
那也沒辦法, 國家需要什麼,那會的要去做,不會的也要去做。
搞了導彈以後,錢學森又點將去當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總負責人。
從此, 孫家棟就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領頭人。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科學實驗衛星、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他是技術總負責人;中國第一顆通訊衛星、北斗導航衛星,他擔任工程總師;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他再次挑起工程總設計師重任。他當時已經75了。
反正一句話,“國家需要,那就去做。”
還有于敏,很多人也不知道,其實他是我們中國的氫彈之父。
我們中國的氫彈的構型就叫于敏構型。世界上有兩種,一種是美國的,一種就是我們中國的。英俄是跟美國學的。法國據說是用很多高科技跟我們中國換的。
現在中國的這個于敏構型是什麼樣子,還是一個高度機密,有人說跟美國的一樣,但一定有不同。因為美國人收集了我們氫彈的資料,他沒有說我們模仿或者偷他們的技術,說明我們跟他的就是不一樣。
于敏構型有個特點,當量可以做得很少,然後又易於維護,所有有人說可能只有中國才有常役氫彈。這當然是比較誇張了。
但于敏也不出名。因為于敏沒有留過學。而且他的身份高度保密,他的研究從來都沒有公開發布,他的名字在1988年都沒有人知道。他到美國訪問,去了一個月,基本一句話都不說的。
他以前得過兩彈一星的功勳獎,但在2015他又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時,今年又獲得了共和國功臣稱號。有人猜測,他可能在九十年代甚至新世紀後又取得了什麼科技大突破,但這些現在都是機密,可能要五十年以後我們才知道于敏又做了什麼貢獻。
所以,中國人,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對我們共和國的功勳科學家了解得太少了。其實孩子應該了解一下這些共和國功勳科學家。不僅僅是他們為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是孩子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艱苦奮鬥的精神,對科學的熱愛。
其實,共和國七十年的發展歷史過程中,有很多這樣默默奉獻、不計名利的科學家,比如:錢學森、王淦昌、彭桓武、王大珩、鄧稼先、申紀蘭、李延年、張富清、黃旭華等。
錢學森,美國人說:“放走錢學森,就等於放走了兩個機械化師,寧可殺死錢學森,也不要讓他登上回國的飛機”
王淦昌,核物理的奠基人,為科研改名王金,因為隱姓埋名,兩次錯過諾貝爾獎。他說:科學雖然沒有國界,科學家是有國界的,我的祖國正在遭難,我要回去為我的祖國服務。
彭桓武,跟于敏並稱氫彈之父,講個他的故事吧,他有十幾套西服,從來不洗,編上號每天輪換著穿。當上副院長之後,邊走路邊考慮問題,他那髒不拉幾的西服和西服裡的鈔票引起了警察的懷疑,然後他老人家在派出所喝了半天茶才反應過來自己是在被審訊,還是李覺少將打電話把他要出來的。
王大珩,中國光學之父,原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攻讀應用光學。1942年,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當了解到祖國的科技發展急需光學玻璃工藝,便毅然放棄攻讀博士學位,到英國昌司公司學習和工作。隨後,他回到中國,研製出中國第一臺紅寶石鐳射器,僅比世界第一臺紅寶石鐳射器晚了10個月。
鄧稼先,世界頂級的物理學家,當年友人問他研究原子彈,國家發了多少錢,他說二十塊,原子彈十塊,氫彈二十塊。
還有今天獲得共和國功臣獎的孫家棟,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
一位科學家,就是一面科學旗幟,就是一座精神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