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時光飛逝,曾為建立這個偉大的國度奮戰終身的革命先輩們,如今早已離開這個世界。但他們的兒女卻繼承優秀的革命傳統,繼續為祖國的發展儘自己的所能。

先輩們的孩子出身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卻沒有因此享受特殊的待遇,但他們依靠自身的努力,也能闖蕩出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他們中最為出色的一位,他就是少奇主席的兒子劉源。

父親的遺產

1951年,劉源生於北京。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本應更多受到家人的寵愛,但是父親對他們公平對待,管教很嚴厲,而且還定下了規定,要求9歲要學會游泳、騎腳踏車,13歲開始下鄉勞動,每年寒暑假都要去農村工廠勞動,接受鍛鍊。

而在劉源的記憶中,他從七歲入校就開始住校了,其實學校離家裡並不遠,住校是父親為了培養他們獨立的生活能力。

他上學的時候,正值國家困難時期,在學校每天都是吃紅薯幹,時間長了劉源吃不下去,但他也怕浪費,就在週六回家時帶回家吃。

後來父親偶然發現這事,還以為他想向自己告狀學校伙食差,就對劉源說:“現在全國都很緊張,有吃的就不錯了,千萬不要浪費。你拿回來是讓我看看,我知道了,但是你們能吃到這個就不錯了”。

當時劉源見父親誤解自己,心裡也很委屈,但也正是因為父親常這樣教導他們,讓他們懂得不少大道理。

說完吃,其實在穿上,劉源也很可憐。他記得在14歲以前都是穿哥哥的舊衣服,而且都是有補丁的。

有一次阿富汗國王和王后訪華,當時由劉主席和王光美夫婦接待,期間對方提一要求,想見見他們的孩子。

王媽媽趕快回家準備,但翻箱倒櫃發現所有衣服都有補丁,最後還是從少先隊獻花隊那借了幾套衣服,給孩子們穿上。

當時在學校裡,也有不少學生是開國功臣的孩子,但數劉源和劉平平父親官職最高,但他們的穿戴是最樸素的。有一次他們的老師家訪,期間有一位老師說:“您家的兩個孩子的勤儉和樸實,是全校出了名的。”

劉主席聽後只是說:“勤儉是一種美德,不要說現在我們的國家還很窮,就是以後生活好了,我們應該提倡勤儉節約,學校和家庭就要從小培養他們這種勞動觀和集體主義思想。”

劉源多年後曾說,父親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資產,但他給我們留下的是光輝的思想、高尚的品格和不朽的功績,我們能繼承這筆巨大遺產,還能將他發揚光大,這是父親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們此生最為自豪的。

37歲當副省長

70年代,劉源曾在北京起重機器廠幹了兩年工作,高考恢復後,讓他燃起重新改變命運的渴望。經過一番精心準備,他順利考入北京師範學院,四年大學生活匆匆而過,在母親的建議下,他畢業後去了河南,因為這是他父親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其實他還有更多好的發展機遇,當時他只是想起父親的教導,要為老百姓幹些實事。作為當年的天之驕子,他只是新鄉縣七里營公社的16個公社副主任之一。

上任之初這個公社幹部經常幫司機擦車,把看電視的前排位置讓給公社廚師,這些“格格不入”的行為讓大家感到好笑,幾個月後得知他是劉主席的兒子後,大家更是以各種複雜的心態打量他。

漸漸紮實肯幹、工作務實、與老百姓打成一片、不擺官架子的形象漸漸打動大家,因工作出色一年後他就升為副縣長。此後無論什麼工作,劉源都是腳踏實地的去幹,他的確在幾年之內提升的很快,因為他接手的所有工作任務都是擔子最重、困難最多,啃得都是硬骨頭,但他從沒有被困難嚇倒,因為他的背後是父親的偉大光輝的身影在支援著他。

1988年,37歲的劉源當選為副省長,在當時引起轟動。當時100多位代表在推薦理由中說:“我們推薦他為候選人,不是因為他是劉主席的兒子,而是他謙虛謹慎、工作敢想敢幹而又任勞任怨,有突出的政績”。

對於一位革命家庭出身的人,能夠成為軍人也是畢生的心願。當年因為父親的原因,劉源沒有當成這個心願,多年後卻因為自己過人的能力得以實現。

1992年,劉源調入武警部隊,擔任水電指揮部第二政委兼副主任。當時水電指揮部的專案遍佈全國,為了儘快熟悉專案進展,他就得全國四處跑,即使瞭解了所有工作進度,他也要經常到處蒞臨現場指導工作。

辛勤的付出總會有回報,入職後不久,41歲的劉源就被授予武警少將銜,八年後晉升為中將,9年後早已擔任軍事科學院政委的他,成為一位上將。

職位的提升標誌著身負責任的重大,每一份工作的調動,都會迎來新的挑戰,但劉源將軍有父親留給他豐厚的遺產,雖然這份遺產看不見,但它產生的動力是無盡,正因為有了它,劉源將軍才能創造出今天的輝煌成就。

26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俄羅斯計劃測試一種具備打擊能力的重型無人機,代號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