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91年4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38國聯軍開始了海灣戰爭的地面戰階段,以解放被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伊拉克1990年8月入侵併佔領了科威特。聯軍在發動地面攻勢之前已對伊拉克進行了猛烈的空襲行動,空襲行動始於一月中旬,2300架聯軍飛機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空中攻勢,出動了10萬次以上的架次,投下了88000噸的彈藥。

海灣戰爭期間的英軍挑戰者1型坦克

英國軍隊在海灣戰爭的兩個階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共部署了近53462名英軍部隊,參戰兵力居聯軍第三名,僅次於美國和沙特。在地面作戰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英國陸軍第1裝甲師,該師於1990年11月從德國前往沙特。為了即將到來的作戰行動(英軍將此次作戰行動命名為格蘭比行動)。

聯軍地面攻勢行動示意圖

該師共擁有2600輛裝甲車輛,其中包括221輛“挑戰者I型”主戰坦克。指揮其中一輛挑戰者坦克的是英軍皇家愛爾蘭輕騎兵部隊D中隊的提姆-帕布里克上尉。

提姆-帕布里克

英軍第1裝甲師的師部於1990年部署到沙烏地阿拉伯,在海灣戰爭中指揮英國陸軍。它指揮著英軍第4裝甲旅和第7裝甲旅。戰爭期間,它隸屬於美國第七軍,是大規模的裝甲左勾拳的一部分,左勾拳行動消滅摧毀了許多伊拉克共和隊的守衛隊。該師的兩個旅交替前進。師參加了諾福克戰役。在這次交戰中,它摧毀了伊拉克數個連的T-55坦克。經過48小時的戰鬥,該師消滅或孤立了四個伊拉克步兵師(第26、第48、第31和第25師),並在幾次激烈交戰中擊敗了伊拉克第52裝甲師。該師在97小時內前進了217英里。它俘獲或摧毀了約300輛伊拉克坦克和大量裝甲運兵車,卡車,偵察車等。該師還俘獲了7,000多名伊拉克戰俘,其中包括兩名師長和另外兩名將領。

挑戰者1型坦克英國在1970年代為了取代酋長式而開發的主力坦克。由於英國預期酋長式不足以應付1980年代的蘇聯新型坦克,西德與美國共同研發的MBT-70又因為嚴重超支及技術不成熟告終,兩國基於對下一代主力坦克有共同需求,於是一度合作展開MBT-80計劃,但該專案於1977年被取消,德國獨自開發出豹2型坦克,這時英國也為伊朗巴勒維皇朝以酋長式坦克為基礎而開發出波斯獅2式坦克(Shir 2),1979年伊朗巴勒維皇朝被推翻,於是英國把波斯獅2式坦克由出口改內銷,從而進一步發展成為挑戰者1型坦克。

挑戰者1型坦克的車身和炮塔是焊接結構,前方大幅傾斜,英國坦克的設計理念是防護第一,挑戰者1型坦克也不例外,其裝甲是英國研製的喬巴姆式裝甲,全車重達62噸,動力來自帕金斯CV12柴油引擎,馬力1,200匹,因為車重較大,故挑戰者1式坦克的機動性並不優良,但懸掛系統選用油壓式,因為各組懸掛臺車是各自獨立,沒有管道互相連線,所以不能像日本的74式主力坦克可前後左右調節車高,但這款油壓懸掛系統不佔用車體內部空間。因為挑戰者1型配備油壓懸掛系統,路輪可適應起伏路況作較大範圍的擺動,可提升越野能力;雖然挑戰者的引擎馬力不及美國M1坦克和德國豹二型,但這套油壓懸掛系統在越野時可彌補引擎馬力的差距,挑戰者的越野時速同為48公里。主炮方面,挑戰者1式坦克沿用自酋長式的120毫米口徑L11線膛炮但炮管壽命提高至400發,其射控系統採用YAG鐳射測距儀。乘員:4人(車長,炮手,裝填手和駕駛員)。

主要技戰性引數為:車長:8.39米,車闊:3.51米,車高:2.5米,重量:62噸,最快速度:60公里/小時,續航距離:450公里,主武裝:120毫米口徑L11線膛炮(備彈44至52發),副武裝:7.62毫米口徑FN MAG通用機槍兩挺(子彈4,000發)。發動機:帕金斯CV12水冷式柴油發動機(1,200匹馬力)。

發起進攻

1991年2月26日05時,也就是地面攻勢發起兩天之後,帕布里克上尉和他手下其他三名車組成員得到了一個短暫休息的機會,他們和中隊的其他成員隨後向繼續向前推進。D中隊早上的行動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大的敵情,只是和十幾輛伊拉克陸軍車輛進行了短暫的交火。英軍發現,伊拉克車輛在很遠的距離外活動。D中隊前方的伊拉克方面的活動相對來說不是很多,直到黎明到來。英軍觀察到,伊拉克前線有活動。帕布里克上尉從他的觀察鏡觀察到遠處有多個伊拉克目標。目標是伊拉克T-55坦克。

T-54/55型坦克是由原蘇聯設計的中型坦克。其原型於二戰結束前的1945年3月問世,量產則開始於1947年。其後,T-54/55型坦克迅速成為蘇聯及華約國家的裝甲主力,並被輸出到眾多國家(主要是社會主義各國和第三世界國家)。因而,T-54/55型坦克參加了20世紀後半葉的幾乎所有武裝衝突。T-54/55系列坦克可說是有史以來產量最大的坦克,其總資料估計高達86,000-100,000輛。

在蘇聯,T-54/55型的主力地位很快被後繼的T-62和T-72所代替,但在其他很多國家,T-54/55系列被沿用多年。直到今天,仍有50多個國家在使用T-54/55及其種類繁雜的改型。

其主要技戰術指標為:重量39.7噸,長度6.45米,寬度3.37米,高度2.40米,操作人數 4人。裝甲 炮塔203毫米(僅在炮塔最底部有這個厚度)、車殼99毫米。主武器 100mm D-10T,副武器:1×7.62 mm SGMT機槍、1×12.7 mm DShK重機槍,發動機V-55 12缸柴油機433 kW 懸掛:扭杆懸掛,底盤高度:0.425 m,燃料容量:961 升,作戰範圍:501公里 , 600公里(有副油箱),速度時速45公里。其炮塔的彈架完全沒有防護,故T-54/55一旦被遭擊穿就無法避免炮彈誘爆。

D中隊立刻採取了行動。帕布里克命令他的車組人員進入戰位,選定了一輛伊拉克軍隊的T-55坦克,那輛T-55坦克利用地面的一個小高地來掩護自己的車體。裝填手P(未披露他的全名)給挑戰者120毫米坦克炮裝填了一發黏著榴彈或碎甲彈(HESH),炮手加斯-戴維森鎖定了伊軍坦克並開火。炮彈在飛行3600米後落在伊軍坦克前方的地面上,未能擊中目標。數秒鐘後,帕布里克命令P再次裝彈,裝填一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rmor Piercing Fin 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APFSDS)是反坦克火炮的主要彈種之一,一般由大口徑滑膛炮發射,脫殼穿甲彈的威力一般也是衡量坦克火炮威力的最重要的標準。比較常用的標準是穿甲深度相當於多少毫米軍用均質鋼裝甲。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由最初的普通穿甲彈一步一步進化而來,穿甲彈的威力取決於炮彈擊中目標時的動能(速度、質量)和炮彈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穿甲彈在炮膛中被髮射藥加速出膛之後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為了使穿甲彈在擊中目標時仍然存有較大的速度,穿甲彈在設計時就必須採用有利於減小阻力的形狀。

根據基本的物理學知識,彈體越細,阻力越小。但是考慮到火炮口徑是一定的,科學家們想出了用一個輕質彈託把穿甲彈彈體夾在中間,彈託的口徑與大炮口徑一致,穿甲彈被做成細長的桿狀,出膛之後彈託由於阻力的作用自動脫落,彈體沿著炮管指向繼續飛行,這就是“脫殼”一詞的由來。為了保證細長的彈體在飛行過程中的平穩和精度,在製造穿甲彈時,在尾部安裝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稱“尾翼穩定”。

動能決定於速度和質量,在速度一定的情況下,增加彈體的質量就是增加動能的另一種方式,故而穿甲彈一般由密度較大,較為堅硬,同時耐受高溫的金屬製成。這樣還可以保證彈體在與被打擊裝甲碰撞時不易彎折,碰撞產生的熱能不會降低彈體的強度。較為廣泛採用的材料是碳化鎢和貧鈾,其中,貧鈾的密度更大,且具有自銳性(撞擊過程中保持尖銳),是更為理想的材料,不過由於貧鈾具有輻射,倍受人道主義人士的譴責,僅有少數國家使用。

穿甲彈是純粹的動能彈,完全依靠自身的動能撞擊坦克裝甲,高速穿甲彈對坦克的衝擊大大超過了裝甲的承受極限而能強行穿透。穿甲彈在穿過裝甲的過程中高速的彈芯會和裝甲發生劇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裝甲熔化、並隨穿甲彈一起飛入坦克內部對人員和裝備造成損壞。

經過多年的發展,早期的次口徑脫殼穿甲彈(APDS)已經演變成了今天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彈芯的外形近似長箭,彈身細長,直徑20-30毫米(老式的達到40毫米),長徑比超過20:1,彈芯尾部有尾翼,可保持飛行中的穩定性和射擊精度。這種近似長箭的外形不僅可以減小飛行阻力、保持速度,而且在和裝甲撞擊時作用面小、衝擊力大,可有效的增加穿甲深度。由於APFSDS的直徑遠遠小於火炮口徑,因此必須在彈芯上套一個彈帶才能由火炮發射,彈帶的作用是密閉炮膛,並增大彈丸的受力面積,使彈丸獲得高炮口初速。西方的APFSDS的炮口初速已經達到了1.7公里/秒左右-這相當於5倍的音速,彈帶的外邊包裹著一層薄薄的銅箍,在彈丸飛出炮管的過程中銅箍會和炮管發生摩擦,在彈丸飛出炮管後,彈帶受空氣阻力的作用而分裂、脫落,剩下的箭形彈芯則保持高速繼續飛行。。

由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完全靠動能破壞裝甲,所以彈芯的動能和材料硬度便成了最重要的效能指標。為了穿過坦克裝甲,彈丸的硬度必須夠高,這樣才能在“硬碰硬”的過程中佔優勢,動能對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也極其重要,動能越大,穿甲威力越大。

戴維森在調整瞄準鏡後再次開火,但是,和上一發一樣,這一發也落在伊拉克坦克的前方。 P又裝上了一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炮彈在飛行了3.6公里後,英軍車組人員觀察到一個小的閃光,那發炮彈穿過了伊拉克T-55坦克,造成了伊拉克坦克的內爆,將其坦克炮塔炸飛。

被摧毀的伊軍坦克

戴維森在他的瞄準鏡觀看了這一切,向他的同事通報了伊拉克坦克已被消滅。不過,英軍車組人員沒有時間來評估戰果。帕布里克上尉再次發現了一輛伊拉克T-55坦克,那輛坦克就在英軍坦克的正前方4700米處。從理論上來說,伊拉克T-55坦克位於挑戰者坦克的射程之外。皮布里克和他的手下完全知道這一情況。不過,戴維森仍向帕布里克請示,是否能開火。帕布里克回答道:“哦,為什麼不呢?。”

創造歷史

在裝上一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後,戴維森鎖定了那輛伊拉克-55坦克,從瞄準鏡看去,它不過是遠處的一個小黑點。戴維森開了火。4.7公里之外,伊拉克T-55坦克冒出了黑煙,戴維森直接命中了那輛T-55坦克。這是有軍事歷史記錄以來最遠距離的坦克殺。帕布里克上尉評價稱:“戴維森進行的射擊是人和機器所取得的最高技術成就。4700米是挑戰者坦克1200米作戰距離的三倍多。”

被擊毀的伊軍T-55坦克

人們經常對挑戰者和那輛被直接命中的T-55坦克之間的距離提出各種說法。一些人認為,距離不超過4公里,而其他人則稱,距離為5.6公里。不過,帕布里克上尉證實,距離是4.7公里。

D中隊的其它挑戰者1型坦克在其它地方與伊拉克坦克和裝甲步戰車交戰,在90分鐘的交戰中估計擊毀了50輛至60輛伊拉克坦克和步戰車。

就在戴維森創造坦克擊殺最長距離記錄的當天,一支美國海軍陸戰隊分遣隊進入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並與一些科威特抵抗分子取得了聯絡。2月27日,聯軍地面部隊攻入科威特首都,從而有效地解放了被伊拉克佔領7個月之久的科威特城,當天距聯軍發動地面作戰行動只有72小時。

38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國際觀察丨美艦擅闖南沙島礁當天,中俄轟炸機聯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