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紅星電視臺近來就圍繞著這一話題製作了一檔特別節目,領銜的是紅星電視臺軍事欄目的臺柱子葉格若夫,他和他的攝製組獲准進入俄羅斯聯邦國防部第十二中央研究院的“禁地”,這裡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在和平時期也能觀賞到“核爆”景觀的地方。
之所以要給“核爆”二字加上雙引號,是因為這裡的發生的“核爆”都是由特殊器材模擬出來的。這種“核爆”測試主要是圍繞著第十二中央研究院的“祕密武器”——UT-5000型衝擊管來進行的,UT-5000型衝擊管直徑達5米,在該管中引爆特製炸藥之後,就能在近距離上模擬出類似於核爆衝擊波的效果。
俄羅斯人模擬核衝擊波並不是閒極無聊想放個大炮仗玩玩,這種模擬對於檢測車輛,尤其是軍用車輛在核戰爭背景下的承受力是非常有用的,蘇聯在冷戰時期時期的戰爭哲學和戰略思想就是圍繞著大打核戰爭而展開的。
受這種氛圍影響,許多蘇式裝甲車輛都具備較為完善的三防功能(防核、防生、防化)。防護生化武器襲擊的模擬測試相對好做,但防核的就麻煩一些,總不能每回測試就引爆一枚核彈,然後讓裝甲車群都衝進核爆中心去吧?因此,核爆模擬衝擊管應運而生。
這輛參與測試的小轎車生動詮釋了什麼叫“帥不過3秒”。
雖然現在距離冷戰結束已經快過去30年了,但俄羅斯人在新一代裝甲武器的設計上,仍然不敢輕易降低對於防核的要求。別看UT-5000型衝擊管只是用常規炸藥來模擬核爆,但其所能夠產生的衝擊速度超過了音速、震撼力超過了雪崩、破壞力超過了海嘯。普通民用轎車在面對這種壓倒性衝擊波時顯得是那樣的渺小無力,幾乎瞬間就被烈焰和氣浪給拍散了。
與之一同參與測試的,還有俄羅斯近幾年來才推出的幾款新型陸戰戰備。雖然它們在面對衝擊波時也被吹得七葷八素,但最後基本都堅持了下來,與民用轎車的一觸即潰形成了鮮明對比。
雖然現在俄羅斯已不太可能會回頭去279工程的那種怪物級的裝甲戰車,但三防功能對於現代化的陸戰裝備而言仍然是有必要的。
目前俄羅斯還在不遺餘力地推行著“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還有“波塞冬”核動力潛航器等大殺器的研製工作,核戰爭的陰霾從未離我們遠去,大國之間的關係仍然遵循著《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獵人們都在擦槍磨刀,進行著類似於抗核衝擊波這樣的試驗,等待著、警惕著、準備著下一場不知道何時到來的存亡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