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軍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一場現代化戰爭。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韓軍兵力最多時曾達110多萬人,其中美軍54萬餘人,約佔敵軍總數的一半;此外還有艦艇310艘,飛機2400多架。敵人在戰場上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裝備。志願軍的兵力最多時達到130餘萬人,也使用了比國內解放戰爭時期大為進步的武器裝備,但是與敵人相比,優劣懸殊仍然很大,這種狀況嚴重製約著戰局的發展。

戰爭之初,以陸軍作戰的決定性力量炮兵為例:美軍地面部隊每個師除裝備坦克外,還有各種火炮959門,包括榴彈炮72門、各種山炮、野炮、無坐力炮120門、各種迫擊炮160門、高射炮64門、火箭筒543具,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330餘門。美軍在朝鮮有7個師和第八集團軍總部,總計有各種火炮6049門,其中榴彈炮568門、高射炮784門(不包括韓軍和其他“聯合國軍”的)。美軍的火炮口徑大、射程遠、機動快,具有巨大的火力優勢。

志願軍一個軍才編有各種火炮522門,包括有各種山炮、野炮108門、各種迫擊炮333門、火箭筒81具,而且沒有坦克,也沒有榴彈炮和高射炮,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僅190餘門。志願軍一個軍的火炮還不如美軍一個師,僅相當於其火炮數量的54%。志願軍第一批入朝的6個軍(其中第50軍和第66軍火炮編制更少),加上3個炮兵師的火炮在內,共有各種火炮不足3000門(其中榴彈炮320門、高射炮36門),僅相當於美軍火炮總數的45%左右。志願軍的火炮絕大部分都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戰利品,比較陳舊、型號雜、口徑小、射程近、機動性差,火力不強。

運動戰時期,志願軍以一往無前的英勇精神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經過五次戰役連續突擊300公里,將敵人從鴨綠江邊驅趕至三八線地區。但由於火力弱、裝備差,而未能大量殲滅敵人,更沒有消滅較大建制的美軍。比如第一次戰役,我軍以美軍兩個師、英軍一個旅以及韓軍四個師為作戰物件,結果僅不成建制的消滅敵人1.5萬餘人。第二次戰役,我軍企圖殲敵六、七個師,結果只殲敵3.6萬餘人,其中成建制殲滅的美軍只有一個團。雖然在總體上曾經一度形成了包圍敵人的有利態勢,但最終敵人還是大部突圍逃走了。

第五次戰役,我軍企圖在第一階段殲敵五 個師(其中三個美軍師)、兩個旅,第二階段殲敵四個師,結果兩個階段只殲敵4.6萬餘人,其中基本殲滅的只有韓軍一個師,美軍團以上建制單位一個也沒有。當時,我軍曾經分別包圍營團規模的敵人十多股,但是敵人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兵的支援下,得以突圍逃走。

就在第五次戰役接近尾聲的時候,毛主席總結歷次戰役的經驗教訓,在1951年5月26日給彭德懷司令員的電報中,提出了打小殲滅戰的方針。他根據我軍武器裝備的實際情況提出:“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前期之所以未能大量殲滅敵人,根本原因是武器裝備落後。炮兵少,火力不能形成優勢;沒有坦克配合作戰,突擊力不強;徒步行軍,機動性差;運輸困難、糧彈供應不足;沒有空軍掩護等等。對擁有優勢武器裝備的敵人作戰,僅僅依靠兵力上的優勢是難以殲滅敵人重兵集團的。

實戰經驗證明,對於敵人的武器裝備方面的優勢要有正確認識。誇大它的作用,會影響作戰決心,不敢大膽殲敵,這是不對的;反之,看不到敵人武器裝備優勢制約了我軍的作戰能力,確定過大的殲敵目標,也是不對的。因此,毛主席根據我軍武器裝備落後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的戰術,先要打好小型殲滅戰,將來才能打好大型殲滅戰。這就是面對優勢裝備敵人,努力揚長避短,“積小勝為大勝 ”的道理!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11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肩扛式巴雷特,古巴曼比14.5mm口徑反器材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