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大家好,我是馬利。

歡迎大家來閱讀這一篇文章。我將會在開頭直接進入戰鬥部分。關於日軍炮擊中途島的初衷、炮擊艦隊的組成、 燃油補給的插曲以及中途島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的歷史和地理,我都已經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所闡述。推薦各位先閱讀以下文章,這樣可以對炮擊中途島的全程有更為完整的了解和體會:

下面,我將手錶迅速撥回至 1941 年 12 月 7 日的夜間 18 點 42 分,此時的中途島也要終於邁入戰爭了。

一、第一波齊射:驅逐艦打響了太平洋戰爭日方水面艦艇的第一炮

當地時間 1941 年 12 月 7 日晚 18 點 42 分,駐守中途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有一位偵察兵報告,在桑德島西南方向有未知光點出現。但是這個光點轉瞬即逝,並沒有得到最高長官的視覺確認。

在大約 3 個小時後的 21 點 30 分,美方的雷達在桑德島的同個方向,發現有不明水面艦艇靠近。與此同時,兩位美軍的觀察手在海面上也發現了一些有形狀的未知物體。在那個時候,美軍夜間觀測所使用的裝備,並不是夜視儀,而是微光望遠鏡(Night Glasses)。美國海軍有兩種倍率的微光望遠鏡,一種是 7 倍率,另一種是 8 倍率,兩者的物鏡皆為 56mm。

此時,掌管中途島上探照燈的一位美軍軍官阿爾弗雷德·布斯(Alfred L. Booth)向陸戰隊的指揮官哈羅德·夏農海軍中校(Lt. Col. Harold D.Shannon)請求,請求美軍使用探照燈將海面上的未知物體照亮,以確認艦艇的身份。但是這樣的請求被上級所駁回,美軍不希望自己過早地暴露島嶼的防守位置,同時美軍當時估計,也有可能是自己的艦艇航行至此,而之前因為某種原因沒有事先通報。

▲海軍中校哈羅德·夏農(Lt. Col. Harold Shannon),出生於 1892 年 9 月 16 日,他於 1913 年服役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終軍銜為上校,1943 年 2 月 16 日死於肺炎,享年 51 歲。

官方編號: 80-G-318249

這種保守的估計很快就被拋棄了,因為大概在 5 分鐘之後,日軍的驅逐艦主動開火了。

此時,驅逐艦“潮”號和“漣”號向桑德島打出了第一波齊射。這一波炮彈立即擊中了桑德島南面的一個美軍岸防炮臺,之後的幾枚敲到了島上的發電站。這個發電站不僅僅提供電力,它同時也是 .50 防空機槍排的指揮部。雖然發電站是混凝土結構,但是一枚炮彈正巧穿透了發電站的排風道,直接在建築內部發生了爆炸。發電站內部並不是空無一人,炮彈的爆炸直接導致一位美軍少尉重傷。這名少尉叫做喬治·加農(George H. Cannon),被彈片擊中後,他並未驚慌失措,反而鎮定地指揮美軍士兵恢復通訊暢通並撤離傷員。當另一位下士哈羅德·黑澤伍德(Harold R. Hazelwood)重新接過總機之後,加農才打算撤離,但是為時已晚。幾分鐘後,加農就死在了醫院裡。

▲少尉喬治·加農(1st Lt. George H. Cannon)的照片。他於 1915 年 11 月 5 日出生,在 1938 年服役之前,他已經從密歇根大學畢業,拿到了機械工程專業的學士學位。1941 年 12 月 7 日,他死於失血過多,享年 26 歲。

官方編號: NH 105688

請各位注意的是,喬治·加農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也是美國參與二戰以來,第一位被追授榮譽勳章的陸戰隊士兵。奇怪的是,如此重要的一個殊榮,並不是頒給了一位奮勇殺敵的戰士,而是一個在敵人進攻面前堅守崗位的低階軍官。然而,由於珍珠港事件在作戰規模、傷亡人數和心理震懾方面的“優勢”,關於太平洋戰爭初期的歷史書籍和戰史文章很少會把目光放在這個不起眼的中途島。也許是因為中途島在六個月之後會自然而然地舉世聞名,所以人們便忽略了這一段既不是驚心動魄,也不刻骨銘心,這一個少尉的英勇奉獻是默默無聞的。如果拿他和珍珠港中拿起機槍的黑人廚師來說,後者在宣傳方面和戰果方面均佔據著絕對優勢。但對於歷史上的無限個當下來說,這些基層官兵的堅守與努力並不能相互比較和量化,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段經歷在幾十年之後是被人們放大,成為熱點,亦或是被打入冷宮,遭人唾棄。

第一波齊射只持續了 5 分鐘,而此時的美軍還搞不清楚日軍艦艇的位置,因為開啟探照燈的命令並沒有下達。

二、第二波齊射:美軍岸防炮與日軍艦炮的胡亂對射

在第一波齊射結束後,日方艦艇稍作喘息,再次逼近中途島的海岸,馬上進行了第二波齊射。

第二波齊射的運氣不錯,日本兩艘驅逐艦準確命中了桑德島上的水上飛機機庫。機庫燃氣的熊熊火焰,反倒是給日方充當了照明彈,驅逐艦的炮手便可以更準確地發現並打擊中途島上的岸基目標。很快,島上泛美航空的無線電設施、洗衣房、商店全部被日軍的炮火擊毀。

面對日艦的猛擊,夏農中校顯然是忍無可忍,終於在 21 點 53 分命令部隊開啟探照燈。但是探照燈的照射範圍並能覆蓋兩艘日艦,只有桑德島南方的探照燈照到了敵方目標。此時,驅逐艦“漣”號在桑德島南面的 2500 碼處被探照燈勾勒出了一絲剪影。美軍眼看著反擊的機會就要到來,結果因為探照燈的亮度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日方的炮彈立即飛到了陣地旁邊,探照燈於是便被掐滅了。當美軍士兵重新修復了探照燈,並點亮了燈光之後,美方的 5 英寸岸防炮並沒有如期而至,確切的說是本應該開火的一號炮臺(Battery A)仍然保持著沉默。原來是因為岸防炮和夏農中校之間的通訊線路被日艦的炮火毀壞,炮兵一直沒有收到開火的命令。第二次機遇就這樣被錯過了。

▲炮擊中途島的日軍驅逐艦“漣”號(Sazanami)。“漣”號在炮擊後參與了爪哇海海戰(Battle of the Java Sea)、珊瑚海海戰(Battle of the Coral Seas)、東所羅門海戰(Battle of the East Solomons)。1944 年 1 月 12 日,她在前往楚克島(Truk)時,被美軍潛艇“長鰭金槍魚”號(USS Albacore, SS-218)擊沉。此照拍攝於 1940 年 4 月 15 日。

就算夏農中校沒有準確地將開火命令傳達到下屬的每個部隊,他的部分下屬也開始自作主張地進行反擊。四號炮臺(Battery D)的指揮官讓·布魯克納上尉(Cpt. Jean H. Bruckner)現在親眼看到了“漣”號驅逐艦上掛著的日本國旗。雖然四號炮臺打出了炮彈,探照燈的追光也很給力,但是炮彈並沒有擊中日艦,而參戰的炮手一口咬定炮彈一定是因為打穿了上層建築,美方才沒能看見明顯的爆炸火光。

當桑德島上的各大岸防炮和探照燈搞得人睡不著覺的時候,東島的美軍官兵也按耐不住了。位於東島的二號炮臺(Battery B)也加入了炮擊的行列,甚至連 .50 口徑的機槍也參與了戰鬥,他們認為只要日艦進入射程,機槍也應當一併伺候著。

▲炮擊中途島的驅逐艦“潮”號(Ushio)。“潮”號驅逐艦是日本帝國海軍為數不多的,在二戰前下水並存活至二戰結束的艦艇。她除了和“漣”號一樣,參與了爪哇海海戰、珊瑚海海戰和東所羅門海戰之外,她還參加了中途島海戰(Battle of the Midway)。1945 年 7 月 18 日,當美軍打擊橫須賀時,她為“長門”號(Nagato)戰列艦提供了防空火力,這是她最後一次戰鬥。該照拍攝於 1936 年 8 月 4 日。

陸戰隊的炮火反擊持續了 5 分鐘,然後所有的探照燈都被日艦所熄滅。幸運的是,探照燈的罷工也讓日軍瞎了眼。既然雙方都看不見對方,炮擊也達到了一定的壓制效果,於是日艦便結束了戰鬥,從中途島撤離了。雖然當時的美軍都認為自己的炮火擊中了日艦,也有飛行員的證詞,但是很可惜的是,這兩艘日艦毫髮無損。她們回到了與“尻矢”號會面的預定水域,並在 12 月下旬成功返航至日本本土。

在這場炮擊中,日方無人員傷亡,而美方共死亡 4 名士兵,另有 19 名人員受傷。在軍事裝備方面,桑德島的機庫遭到了日艦的炮擊。機庫的框架雖然完整,但是它們的“面板”卻被燒得面目全非,停放在其中的一架“卡特里娜”水上飛機被毀,另有一架同型號的飛機受創。美方的守軍雖然挺過了這次炮擊,但是他們並沒有掉以輕心。雖然他們不知道“霧島”號戰列艦和第五航空戰隊的空襲計劃,但是他們判定,日方還會再次光顧。

▲一架 PBY-3 “卡特里娜”水上飛機的殘骸。除了機頭還保持有大致的輪廓外,機身的基本框架已被摧毀。這一架飛機就是在 1941 年 12 月 7 日夜間,被日方艦艇摧毀的戰機。

官方編號: 80-G-2299

如果我們把時間倒退到 12 月 8 日的早上,那麼我們就會 100% 認同美方的判斷。從基本常識出發,美軍軍官的決策是符合常理的。日方的打擊計劃在珍珠港偷襲成功後仍然生效,但是事態的發展卻發生了重大變化。

三、半年後再見:日軍第二波炮擊編隊的戰略性決策

美軍在中途島和珍珠港遭襲之後,便開始運轉起它龐大的戰爭機器。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一週之內,第 231 偵轟中隊的戰機便從珍珠港的瓦胡島飛到了中途島。美國海軍陸戰隊除了第六防衛營本身駐島之外,第四防衛營(4th Defense Battalion)的兩個炮兵連和更大口徑的岸防炮也從本土調來。在 12 月 25 日的聖誕節,第 221 戰鬥機中隊(VMF-221)的 F2A“水牛”式戰鬥機也來到了中途島。截止到 1941 年年底,美軍在中途島已經部署了三個中隊的戰機,另有 3 英寸、5 英寸和 7 英寸的岸防火炮部署於此,第四防衛營和人員和大量物資也運抵了中途島。美軍認為,日軍一定會採取第二波打擊。

美軍的猜測並沒有錯,早在 1941 年 12 月 10 日,南雲忠一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便向聯合艦隊的各位指揮官傳達了空襲中途島的意圖。在真正的空襲到來之前,聯合艦隊打算派遣戰列艦“霧島”號、驅逐艦“浦風”號(Urakaze)和“秋雲”號(Akigumo)率先向中途島進發。不僅南雲這麼想,聯合艦隊的參謀宇垣纏(Matome Ugaki)也持同樣的意見。他認為僅僅撓一撓中途島的癢顯然是不夠的。但是,天氣突然來作怪了。

▲“霧島”號裝備了 8 門雙聯裝的 356mm 主炮,是“金剛”級(Kongo-class)的第三艘艦。該艦 1912 年 3 月 17 日下水,並經過大量改裝。“霧島”號主炮的一次齊射,以及她單舷 8 門 152mm 艦炮的齊射,足夠將中途島上的最高海拔削弱至海平面。此照拍攝於 1937 年 5 月 10 日。

持續性的風暴和大雨讓聯合艦隊一連好幾天都無法在海山進行補給。而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日軍將會在 12 月 14 日錯過中途島。此時,聯合艦隊內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第二航空艦隊的指揮官山口多聞(Tamon Yamaguchi)認為,如果聯合艦隊按照預定的航線徑直前往中途島,那麼當艦隊到達中途島時,天氣可能會好轉。但是第一航空艦隊的參謀草鹿龍之介(Ryūnosuke Kusaka)可不這麼看,他認為聯合艦隊不應該草率地駛入中途島附近海域,而且只為了回去多吹一點牛而去打擊一個戰略價值不那麼高的島嶼,真的屬於多此一舉。

我們如果暫時拋開半年後發生的中途島海戰,單獨來具體分析它的戰略價值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草鹿龍之介的判斷是合理的。雖然中途島和威克島、關島一樣,都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進入亞洲不可缺少的中轉基地,但是日方並沒有任何能力佔領中途島。如果真的佔領中途島的話,夏威夷的美軍便會在短時間內將該島奪回,而日方的艦艇要經過海上的長途跋涉以及對海上的颱風察言觀色才可以完成一次補給。因此,我個人認為,壓制中途島上的戰機,以保護聯合艦隊免遭打擊的目標,日方已經達到了。

▲日方的炮擊並不需要摧毀島上的所有建築物。因此這幅拍攝於炮擊之後的圖片顯示,前景的洗衣房只是被一些彈片蹭了一下。建築結構的完整性沒有遭到任何破壞。

官方編號: 80-G-2292

▲然而,中途島海戰的戰況就更為慘烈了。在炮擊中途島中完好無損的洗衣房,在 1942 年 6 月初的蹂躪下,已經失去了扭曲變形。

官方編號: 80-G-17057

除了草鹿龍之介持反對意見之外,航空參謀源田實(Minoru Genda)也並不同意二次打擊中途島的計劃。源田實認為,航空兵空襲中途島的效果並不會十分理想,日艦之前已經壓制過了,目的早已達到。而更為重要的是,源田實希望保持聯合艦隊的隱蔽性,這一點草鹿龍之介也是同意的。如果美軍發現了聯合艦隊的動向,那麼美軍的航母以及部署在周邊的海軍航空兵將會對聯合艦隊構成致命威脅,而解除這一威脅正是第一次炮擊中途島的主要目的。難道第二次炮擊中途島的目的是要和第一次炮擊唱反調嗎?

▲1941 年 10 月,“薩拉託加”號(USS Saratoga, CV-3)航母正在運送 F4F “野貓”戰鬥機、TBD-1 “蹂躪者”俯衝轟炸機和 SBD-3 “無畏者”魚雷轟炸機。在珍珠港遭襲之後,“薩拉託加”號航母便起飛了第 231 偵轟中隊的戰機搜尋聯合艦隊。如果南雲忠一執行對中途島的二次炮擊的話,美方的戰機很可能會鎖定日艦主力的位置,從而進行有效的抵抗,歷史將會重寫。

官方編號: NH 92500

除了日軍大本營的海軍部在 12 月 9 日通報一下昨天夜間炮擊的成果之外,因為天氣的緣故,聯合艦隊就再也沒有前往中途島進行二次打擊,直到半年之後的激烈交鋒。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寮國買下多款中國武器:可打出滾動火牆,敵軍立刻屍骨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