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街巷口
1947年夏季攻勢,“東聯”在林彪的率領下四處出擊,接連收復40多座城鎮。戰後,長春、吉林、四平等地的蔣軍發現,東北的解放區已經連成一片,蔣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經過研究後,“東總”認為,如果能在此時解放四平,就能徹底切斷吉林、長春等地蔣軍的聯絡,使其首尾不能相顧,便於各個擊破。6月上旬,“東聯”主力1縱、6縱17師、16師與遼吉縱隊共6萬餘人將四平團團圍住,打響了三戰四平的序幕。
相比之下,守城的蔣軍實力顯得有些弱:蔣軍第71軍軍長陳明仁的手裡,連同保安團、鐵路守備隊、警察等輔助力量在內,也不過才3.4萬人。兵、槍、炮雖然少,但陳明仁卻也有自己的優勢:71軍控制四平城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不僅在城內修築了大量立體化防禦工事,還在四平內、外設定了大量的鐵絲網、雷區、草繩索等障礙。面對記者的採訪,陳明仁狂妄地表示,“東聯”既沒有攻城重炮,也沒有飛機支援,想要打下“固若金湯”的四平,無異於痴人說夢!
6月14日,集結於四平城附近的各路大軍頂著傾盆暴雨,向守敵發起了總攻。
四平戰役紀念館復原的東總司令部指揮情景,林總穿的衣服沒錯,相貌卻不甚逼真
陳明仁
發起總攻後,“東聯”炮兵集中了數百門各式口徑的火炮,對四平城內的蔣軍陣地展開地毯式轟炸。炮擊剛結束,戰士們便端著手中的火器,喊著口號發起了衝鋒。雙方的戰鬥一直從午夜戰至天亮,誰都不肯退讓一步。戰鬥中,鄧華領導的遼吉縱隊負責在西北方向打助攻,即便如此,部隊還是足足打了三天,才突破蔣軍的防線。
獨1師負責在中路突破。戰鬥打響後,師長馬任興與政委鄧東哲不顧個人安危,爬上29米高的水塔眺望遠方敵陣,指揮部隊進攻。1團3營連續進攻9次,以巨大傷亡打開了突破口。得知戰情後,馬師長顧不上休息,立即跟隨1團向前推進,一直打到城西北部的一座大紅樓(四平法院)前才停下腳步。
這座紅樓,由敵71軍88師特務團防守。該團團長陳明信,是陳明仁的弟弟。紅樓的每層視窗都被蔣軍當成了機槍射孔,樓下還有子母堡互成犄角,且明、暗堡相連。即便是地下室,也被蔣軍改造成了殺人的“迷宮”,樓頂還配有迫擊炮陣地。戰前,陳明仁前來視察詢問陳明信要不要增援,陳明信信誓旦旦地表示,這座紅樓是“炸不塌、打不透的壁壘”,根本無需操心。
事實,也的確如此。獨1師1團對紅樓連續發起多次衝擊,均告失敗。戰至最後,全團可用的兵力僅剩4個班,團長都急得直掉眼淚。馬任興在望遠鏡裡也看見了戰士們衝鋒的悲壯一幕,憤而下令:“把全師炸藥集中起來,讓敵人坐‘土飛機’!”
一聲令下後,獨1師迅速組織起爆破組。戰士們冒著蔣軍的炮火,往返於紅樓與陣地之間足有12次。在大樓地基處塞足2000斤炸藥後,爆破組點燃了引信。巨響過後,“炸不塌”的紅樓塌了一半,裡面的蔣軍或死或傷,活著的也被炸蒙了。馬任興再度組織衝鋒,終於衝進樓內。蔣軍特務團宣告覆滅的同時,陳明信也成了“東聯”的俘虜。
陳明仁胞弟陳明信(1909-1974)
馬任興(1904-1947),河北平山人,三戰四平時擔任遼吉縱隊西滿獨立1師師長,在戰鬥中不幸犧牲
拿下“紅樓”後,獨1師在鐵道公園內殲滅了71軍264團一部,並將200多名蔣軍警察繳械。隨後,他們與友軍一同攻入71軍指揮所,將道西的殘敵全部肅清。陳明仁撤至道東後,連連向瀋陽發報求援:“敵突破我最後防線,四平危在旦夕,速來救援!”
6月21日,獨1師奉命向道東進攻。3團為主攻,2團為助攻。當晚8時,3團從白天橋至鐵道公園向東推進,尖刀連一度攻佔敵三座前沿地堡,但後梯隊遭蔣軍火力攔阻,無力向縱深發展,久戰難克。次日晚7時,傷亡過大的獨1師終於得到調令,準備南下阻擊援敵。
直到這時,獨1師的戰士們才發覺,自己在四平這座“血肉磨坊”裡已經血戰一個禮拜了。
23日,獨1師轉移至四馬路街一帶休整。馬師長與鄧政委走出涵洞,想要透透氣。望著眼前的一片瘡痍,馬任興突然有了興致。他對鄧東哲說:“馬上要撤走了,我們再看看兄弟部隊如何組織進攻的,以後好總結分析。”
話說完,馬師長突然覺得有些口渴。這一週以來,獨1師上至師長,下到基層官兵,都沒有吃過一頓好飯,睡好一次覺。他接過警衛員遞來的一杯水,剛準備喝下去,突然手停住了。鄧政委發覺事情不妙,馬上接過杯子。幾秒鐘的工夫後,馬任興就倒在了他的懷裡,犧牲了。
事後查明,一枚從路東射來的流彈,擊中了馬師長的左胸。馬任興犧牲後,東北局特地將四道街命名為“任興路”,以紀念這位英雄。
劇照:“東聯”官兵血戰四平
滿目瘡痍的四平城
遼吉軍區政委陶鑄後來專門為馬任興烈士題詞:“四平名將,遼吉功臣,建場紀念,無上光榮。”
而四平之戰的血腥程度,在整個解放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29日,蔣軍9個師的援兵抵達四平附近,30日拂曉,“東聯”不得不放棄城區,退出戰鬥。
三戰四平,我軍以傷亡1萬餘人的代價,俘、斃、傷敵3萬。雖未能解放四平,但這次攻堅戰,卻給“東聯”各級總結了不少寶貴經驗,最終被應用到遼瀋、平津之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