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20世紀的時候,朝鮮在蘇聯的支援下,對韓國發起了戰爭。他們想要收復自己失去的土地。有了蘇聯的幫助,打起仗來是如魚得水,朝鮮的收復計劃相當成功,打的韓國節節敗退,韓國被逼只好向美軍發起求助。美軍聯合了英,加,法等國對南韓的支援,沒過多久以美軍為主的部隊便在仁川登陸了。當然在美國的飛機大炮面前,朝鮮招架不住,戰局變得非常的被動,被美軍打得落花流水,無奈向中國發起求救訊號,毛澤東毅然決然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成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一路上長途跋涉,不敢停留,直奔朝鮮。在長達三年的抗戰後,1953年7月美軍簽訂了停戰協議,雙方軍隊開始撤出了朝鮮。但是有一部分志願軍並沒有回國,而是繼續駐紮在韓國境內。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簽署協議後一部分撤回了國,但直到1994年部隊才完全撤回,中國人民志願軍們為何在朝鮮駐紮長達40年之久?

在當時,儘管已經簽署了停戰協議,但美國軍隊依然駐紮在韓國,如若他們捲土重來,那之前的流血犧牲都是白費。而且在簽署條約裡有規定,參加此次戰鬥的國家必須要留下來一些人駐守三八線,一方面是處理協議以後的事情,一方面是起到震懾聯合國軍隊的作用。在這場長達三年的戰役中,雙方都損失慘重,死亡人數多達上百萬。如果在停戰協議簽訂後雙方都撤離了,誰都不能保證會不會再一次開戰。他們簽訂的是停止戰鬥的協議,而不是說永不戰鬥。如果哪天韓國和朝鮮互相看不順眼,再一次開戰,這是誰都不想要看到的局面。對於那些戰死的近百萬人來說,可能他們都會死不瞑目吧,三年的浴血奮戰也只是一場徒勞,所以直到1958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才分批撤離,期間駐守五年的時間,幫助朝鮮恢復元氣的同時震懾美軍。但是在停戰協議簽署以後,雙方成立了“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委員會的任務就是監督停戰的各項步驟有序的開展,以及戰俘的遣返問題。

對於戰後的朝鮮,已然是滿目瘡痍,千瘡百孔。百姓民不聊生,國家也動盪不安。正是缺乏人力資源的時候,志願軍們都加入到朝鮮的戰後重建工作中。在戰後不久,朝鮮發生了一次天災,河床乾涸,大地開裂,老百姓的莊稼顆粒無收。那時駐紮在朝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把自己的糧食,衣服,能用的東西都拿出來分給了朝鮮人民,在駐紮的日子裡,志願軍們並沒有閒著,他們參加朝鮮的戰後重建工作,他們修復新建橋樑,車站,隧道。為人民群眾搭建房屋,新修學堂,在這次戰役中,朝鮮的青壯年都被拉去上戰場,死的死,傷的傷,老百姓家裡留下的都是婦女兒童,老弱病殘。志願軍們還幫農戶們耕地,種田,中朝友誼因為有了志願軍們而變得更加牢固。

有幸聽到過抗美援朝老兵對這場戰役的回憶,他們面對美軍的飛機大炮,毫不畏懼。在天寒地凍的戰壕裡,浴血奮戰,由於天氣嚴寒,有一些同志被活生生的凍死,當接到指示打掃戰場,看到戰壕裡被凍死炸死的戰友,他們手裡緊握著槍,有些懷裡揣著手榴彈還沒來得及扔出去,有些已經是血肉模糊。老人家在講述的過程中,幾度哽咽,也讓我們後人銘記於心。

時間來到1991年,我們之前說到過“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在這一年開了最後一次會,從此一直屬於休會階段。1994年軍委覺得“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存在已經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於是在同年12月15日,中央軍委釋出號令,調回駐守在朝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直到這一刻,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為了歷史,成了歷史上那耀眼的一筆。當時的電視臺報道,一個抗戰老兵熱淚盈眶的說"看到他們身穿志願軍的服裝,肩戴志願軍的肩章投入祖國的懷抱,異常激動,只要看到他們,就會想起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對於參加過這場戰役的軍人來說,那段記憶永遠都是清晰的。

對於那些長眠異國他鄉的志願軍們,你們都是偉大的,是你們用生命換來了戰役的勝利,豎起了中國的尊嚴,我們不是東亞病夫,我們是一隻即將甦醒的雄獅。也正是因為這場戰役的勝利,中國也擁有了話語權。

20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國防部46億大單買的SEPv3是什麼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