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部名叫《決戰中途島》的美國主旋律電影引起了國內軍迷的注意。電影總體來說差強人意。電影幾乎完美還原了亞利桑那號沉沒和貝斯特命中赤城號的經典畫面,但是也起碼忽略了戰役中非常重要的友永仗市的決死出擊(可能僅僅因為他是日軍),很多看完電影的人都不知道美軍約克城號是怎麼沉的,甚至不知道約克城號沉了。接下來兩篇文章,我們就從電影中沒有詳細介紹的細節中再度還原中途島海戰,撥開歷史的迷霧,看看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是不是鬼迷心竅,以及南雲忠一在中途島戰役中是不是要負主要責任。
決戰中途島海報
學生與老師的對抗說起美國,這個國家還曾經是日本的啟蒙老師。1853年7月,美國海軍准將佩裡率領艦隊強行駛入江戶灣的浦賀及神奈川,試圖迫使日本開啟國門。日本人迫於壓力,於1854年3月在神奈川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日本國門從此開啟。不久,英、俄、荷等國援例而至,也和日本政府簽訂了類似條約。
“上喜撰喚醒太平夢,喝上四杯就難再眠。”與中國龐大而緩慢的身軀不同,善於學習的日本人迅速覺醒,甚至當時就有人試圖在夜裡翻上“黑船”跟著艦隊去西方學習,這讓佩裡也十分感慨。很快,日本人的好學便有了回報。二十世紀初,成為了一戰戰勝國的日本終於有機會跟西方列強談笑風生了,而中國則抱了老大的屈,苦求收回青島而不得。
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期間,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義大利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限制了主力艦的噸位和主炮口徑。美英日法意分得的主力艦噸位比為5:5:3:1.75:1.75,日本的份額僅次於美國英國,位列世界第三。
條約簽訂時日本正在製造兩艘天城級戰列艦,但是由於條約限制被迫改成了航空母艦。其中首艦“天城號”在關東大地震中損毀,但是“赤城號”成功建造完成。雖然赤城號存在許多先天不足,艦載機搭載量僅為66架,但這也是日本第一艘實際意義上的重型航空母艦,日後該艦也在太平洋戰爭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軍國崛起時間進入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軍國主義日本對周圍國家,尤其是中國展開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動。這些侵略活動主要是為了落實日本早年間制定的大陸政策,消除位於日本西方的龐大國家——中國給其帶來的隱形競爭壓力,將日本勢力範圍從島嶼延伸向大陸,並奪取相關自然資源以緩解日本本土資源不足的發展掣肘。若此計劃得以實現,那麼一家獨大的日本領導著一系列傀儡國和依附國足以發展成為稱霸世界一方的超級勢力。1940年8月,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在為德國駐日大使奧特舉行的招待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大東亞共榮圈”的計劃。
在大東亞共榮圈中,日本本國與滿洲國、中國為一個經濟共同體。東南亞作為資源供給地區。南太平洋為國防圈。為實現大東亞共榮圈,日本在內閣設立大東亞省。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與偽滿洲國、汪偽國民政府、泰國、菲律賓、緬甸、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等共同召開大東亞會議,並在會後發表《大東亞宣言》揭暨其目標。
不過,征服、殖民與掠奪式的合作顯然無法吸引主權國家參與進來。例如蔣介石民國政府雖然已經被打到了去西部大開發的境地,但是依然誓死相抗,以至於日本陸軍馬鹿沉浸在中國戰場中無法自拔。而委員長手下的買辦階級也“壞心辦好事”,由於他們在所謂“黃金十年”壓根沒有在中國建立起任何像樣的大工業,所以日本拿下的看似繁華的中國東部對日本工業貢獻小的可憐。除此之外,中國大陸又缺乏兩種重要的軍用資源——石油和橡膠。所以日本急於開拓新的戰略方向。
時至今日,東亞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在由中、日、韓、朝組成的狹義東亞範圍內,生活了16億人(佔全世界的21%),創造了近20萬億美元的GDP(佔全世界的23%)。雖然東亞有日本和南韓兩個發達國家,但是由於資源匱乏,日南韓內的社會競爭絲毫不比發展中國家小,北歐的咖啡加旅行的愜意生活更像是奢求。
但是如果東亞能夠放下歷史包袱,做到求同存異,擺脫某國影響,在和平的前提下完成整合與分工,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那麼歐美依靠先發優勢積攢的科技資本將會被迅速稀釋,西方國家將被迫重回產業競爭中來。若是如此,世界重心的天平一定會慢慢偏向東亞。目前,中日韓三方已就推動談判全面提速達成共識。中日韓三方商定將於11月底(2019年),在南韓舉行中日韓自貿區第16輪談判。也許東亞聯盟的實現會困難重重,但是東亞國家也必須邁開腳步,盡力向共識出發。
諾門坎——蝴蝶效應的源頭麻省理工學院的洛倫茲教授曾說過:“亞洲腹地的一隻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許幾周後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場風暴。”
1936年8月7日,廣田弘毅內閣提出把“南進”和“北進”兩方面作為國策方針。1938年,日本在張鼓蜂以北率先挑起了與蘇聯的“張鼓峰衝突”,不過沒有佔到便宜。鑑於日本陸軍“北進”派在蘇聯邊境蠢蠢欲動,斯大林力求一戰打疼日本。機會很快來了。
1939年夏天,諾門坎戰役暴發。斯大林特地調來日後在衛國戰爭中成名立腕的朱可夫率領精銳蘇軍對日本一頓爆錘。日軍發現自己飛機也落後,坦克也落後。日軍甚至試圖通過細菌戰攻擊蘇軍,結果一千多日軍感染了自己在河裡撒下的霍亂、傷寒和痢疾。最後,日軍第23師團被合圍,僅存的兩千多名士兵只能使用手榴彈突圍。雖然日軍單兵素質很高,也殺傷了不少蘇軍,但是裝備上的缺失是明擺著的。此戰也成為了日本“北進”派永遠無法隱藏的軟肋。在大戰比比皆是的二戰中,諾門坎戰役看似只是一場小小的戰役,但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場日蘇之間的小小戰役卻給美國帶來了一場浩劫。
“這是一場陌生的、祕而不宣的戰爭。他們在人們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裡發洩著憤怒”。——1939年7月20日 《紐約時報》
兩年後,日軍偷襲珍珠港。兩千多美軍灰飛煙滅。
諾門坎戰役最後一階段
1940年美日談判隨後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西踹中國,南誘東南亞,其稱霸東方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這嚴重影響了美國的利益,使羅斯福政府警覺起來。美國政府一方面不斷為中國提供貸款,另一方面屢次威脅切斷日本的能源補給線。態度逐漸強硬的美國政府讓日本很是不安,因為日本的石油及橡膠資源嚴重依賴從東南亞進口,東南亞又是美國和歐洲盟友的殖民地,所以美國只要大手一掐,日本坦克、汽車、飛機、艦隊就立刻趴窩。為此,雙方從1941年3月起就東亞利益分配展開了談判。
起初,日本製定了一份《日美諒解方案》,美國對此方案進行了補充。《日美諒解方案》主要圍繞四點展開:1. 中國地區的利益分配;2. 關於德意日三國同盟的問題;3. 關於“機會均等”原則;4. 關於西南太平洋問題。雙方主要共識與分歧如下:
美日談判梳理
由此可見,在《日美諒解方案》中,中國差點被賣的底兒掉。雙方對出賣中國利益已經取得了初步共識,如果美國日本“一不小心”談成了,東北恐怕就再也不是中國領土了,此外在日本主導的日蔣談判中中國必然還會失去更多核心利益。大國間的外交併無什麼道義可言,只是在各自利益中尋求最大公約數,出賣一些弱小國家的利益司空見慣。前段時間土耳其美國和俄羅斯關於敘利亞局勢的談判甚至沒有敘利亞的參加,可見一斑。
雖然近衛文磨對《日美諒解方案》很感興趣,但是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卻是個鷹派,由於他認為日本在《日美諒解方案》中讓步太大,所以堅決不同意以此方案進行談判。他的設想是把蘇聯拉入德意日三國同盟,以此施壓制衡美國,迫使美國讓步。隨後,松岡洋右提出了《松岡修正案》,主要內容是:1. 軸心同盟是防禦性質的,如美國對德宣戰,日本將履行同盟義務;2. 美國承認《近衛對華三原則》,承認汪偽政權,立刻勸蔣議和;3. 日美締結新的通商條約;4. 日本以和平手段在東南亞發展,但是美國要協助日本獲得東南亞的資源。
1940年5月12日,美國收到《松岡修正案》後表達了強烈不滿,國務卿赫爾認為這份修正案完全沒有談下去的必要。並且表示松岡洋右是美日談判的最大障礙。此舉迅速點燃了松岡洋右和近衛內閣的矛盾,野村吉三郎對松岡洋右也非常不滿。於是首相近衛文磨決定罷免外相松岡洋右。
東京審判中的松岡洋右等人
從蘇德戰爭到偷襲珍珠港1940年9月,日本與德國和義大利正式締結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條約正式以文字形式明確了共同防禦責任。這明顯是針對美國訂立的,意圖讓美國無法同時兼顧東西兩岸的戰事以避免美國參戰。此時,松岡洋右試圖讓德國成為日蘇之間的中間人,緩和日本同蘇聯的關係,解除來自北方的威脅,以期儘快解決中國問題,讓美國退出東亞。終於,1941年4月,日蘇簽訂《日蘇中立條約》。
可是,出乎日本預料的是,《日蘇中立條約》還沒焐熱乎就gg了。1941年6月,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了閃擊戰。如果說日本偷襲珍珠港讓德國怒不可遏,那麼蘇德戰爭爆發給日本帶來的憤怒也絲毫不會少。日本設想的德意日與蘇聯的合作頓時化為泡影,來自北方的壓力陡然上升。在1941年7月的“關東特別大演習”中,日本將關東軍的人員和裝備進行了很大升級,但是這支“總軍”級別的軍隊卻被蘇聯長時間的牽制在了中國東北。
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國內進行了長達十天的路線討論,“南進”與“北進”的爭論再度爆發。在會談當中,兩派進行了熱情洋溢的交談(罵街),充分交換了意見。“南進”與“北進”看起來是戰略問題,但深層次上是陸軍與海軍對戰爭主導權(經費)的爭奪。由於“北進”是從中國東北以日本陸軍為主進行作戰,戰場深處內陸,日本海軍很難插手。但是“南進”策略則不同,由於“南進”戰略主戰場是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島嶼,日本海軍將成為作戰主力,陸軍則淪為陪襯。
當時日本海軍的實力比陸軍強
日本海軍伙食
由於經費傾斜,日本海軍的伙食始終要比陸軍強很多。
以曾經長期擔任聯合艦隊旗艦的長門號戰列艦為例,軍官長早餐內容為魚乾、海苔、味噌湯、醃醬菜、白米飯;如果有人想吃西式的早餐,也可以於前一天晚上告訴勤務兵誰備咖啡、麥片粥、麵包之類的英式早餐。軍官午餐內容為按照湯、魚、肉、甜點次序上菜的西式全餐。軍官晚餐為日式,包括生魚刺身、鹽烤加吉魚、蒸蛋、醃漬蔬菜、味噌湯等日式料理。在軍艦停泊於不同地方時,會有當地風味菜,如龍蝦、鯛魚等。晚餐後,吃不飽的軍官會向勤務兵要剩飯,事實上是伙房特地多煮一鍋飯來應付這些軍官,另外再加上幾個荷包蛋,澆上醬油、烏醋等,當作第二頓晚餐。
一般士兵不像軍官一樣必須每天吃全套西餐,但是菜色中也是和洋並有,包括炸豬排、奶油燉雞、咖哩牛肉等洋菜,味噌湯、魚、醃醬菜等日式菜。艦上士兵七點半用早餐,以米飯、醬菜、味噌湯為主,但是在輪到吹起床號前就必須起床值日的時候,為了先填飽肚子,值班士兵會跑到廚房先要些吃的。通常廚房給他們的是用大麥飯和切成碎塊的油豆腐拌上醬油跟醬菜做成的“雜菜飯”。
相比之下,日本陸軍(尤其是戰爭後期)怕是要捧著“日之丸便當”哭暈在廁所了。1942年,陸軍著名的昭和三大參謀之一的辻政信中佐來聯合艦隊見山本五十六,在“大和”號上吃了一頓工作餐,海軍給了他一份軍曹(也就是士官)伙食,故意沒給他軍官伙食,是帶有幾分羞辱的意思。但即便是軍曹伙食,也讓辻政信驚歎不已,從此將“大和”號稱為“大和旅館”。
日之丸便當
最後,日本海軍成功搶下了夢寐以求的軍費,因為東南亞的石油、大米、錫和橡膠實在是無法替代。7月16日,堅持北進的松岡洋右被罷免,18日,海軍大將豐田貞次郎出任外相,24日,日本進軍印度支那,赫爾四原則被否定,美日戰爭的危險隱約可見。
日本釋放的一系列訊號美國早已捕捉到。美國終於忍無可忍,相繼下令凍結日本在美資產和石油禁運。日本終於被掐住了脖子。資源是人家的,搶又不能搶,買又買不得,又沒有替代品,事到現在,認為日本不該與美國開戰的人你們說一說,日本怎麼辦?
當年10月18日,東條英機接替近衛文磨出任日本首相,日美談判從此變成了日本開戰前的偽裝。1941年12月7日清晨,忽然出現在珍珠港的日本戰機徹底炸醒了美國人。
珍珠港
偷襲珍珠港後的煩惱在偷襲珍珠港中,美國有四艘戰列艦被擊沉,三艘戰列艦受傷,三艘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被擊沉,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受損,2402人陣亡。而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65名士兵。
對於日本來說,戰果固然不小,甚至比預想要大,但是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卻高興不起來,因為聯合艦隊沒有找到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母。當時,美國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位於本土大修,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正在支援中途島,企業號航空母艦正在向威克島運送海軍陸戰隊和飛機。
此時,在前不久上映的電影《決戰中途島》中大放異彩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在大西洋中立護航,其在珍珠港被襲擊後才調往太平洋;剛服役一個半月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正在諾福克島訓練;遊騎兵號航空母艦正在加勒比海巡邏,後來由於設計缺陷也沒有參戰;黃蜂號航空母艦一直在大西洋執行任務,後來珊瑚海海戰後,黃蜂號緊急馳援太平洋,不過剛好錯過了中途島海戰。
事實上,即使沒有打過照面,日本在珍珠港也感受到了美國航母的威脅。由於始終無法確定美國航母位置,害怕美國航母及時趕到對聯合艦隊進行進攻,日本前線指揮官南雲忠一否決了屬下發動第三次空襲的建議,而此時哈爾西的企業號航母的艦載機已經憤怒的升空,只不過他們找錯了方向。
南雲放棄第三次攻擊的決定備受後人指責,甚至有人將南雲比作一個入室盜竊的小偷,偷到點東西就滿腦子想著怎麼跑。但是在我看來,每當你認為歷史上的某些戰略決定很愚蠢時,你很可能是漏掉了一些重要的背景條件。與我們開了戰爭迷霧不同,南雲當時所處的位置確實非常危險,他並不知道美國的航母無法趕到。再加上永野修身再三囑咐南雲把所有航母帶回來,南雲確實是壓力山大。其實,“冒險派”們本應該能夠意識到南雲的困境,因為隨後爆發的中途島海戰完美還原了如果美國艦隊就在附近南雲艦隊會是個什麼樣的結局。
1942年5月4日到8日,珊瑚海海戰爆發。日本在珍珠港沒有摧毀美國航母的惡果初顯。在這次人類歷史上首次航母編隊的遠距離艦載機攻擊中,日本雖然擊沉了美國重型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但是卻也損失了翔鳳號輕型航空母艦。此外,翔鶴號重型航空母艦重傷,瑞鶴號重型航空母艦雖然逃過一劫,但是損失了過半艦載機。兩艘參加過偷襲珍珠港的重型航空母艦由此退出了後來的中途島戰役,為日本輸掉中途島海戰埋下了巨大的伏筆。
在電影《決戰中途島》中,珊瑚海海戰的鏡頭只有一個熊熊燃燒的約克城號。
在珊瑚海海戰中,山本五十六深深意識到了美國航空母艦的巨大威力。於是,為了畢其功於一役,摧毀美國太平洋上所有的航空母艦,一個比偷襲珍珠港更為龐大的計劃開始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日本海軍自此滿懷信心地走上了絕路。
“一去不返”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