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經過長時間的對峙後,印度這次老實了許多,主動提出和解

印度罕見主動呼籲和談,這次真的快扛不住了

在此前的軍長級會談中,有訊息人士透露稱印度多次要求中國必須從“印度領土”之中先行撤兵,才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協商。而最諷刺的是,印度此前多次在會談期間進行偷襲搶佔我國領土和高地的做法,令其公信力蕩然無存。

而在拉達克冬季的考驗面前,印度人率先敗下陣來:在這一次的呼籲中,印度主動要求開展進一步外交和軍事渠道對話,此態度與之前囂張至極的表現可謂是天差地別,如今看來印度的邊防部隊日子的確不好過。

宣傳中“重拳出擊”,現實裡卻開始“搖尾乞憐”

現在的印度軍隊表現的確讓人大跌眼鏡,此前印度多家媒體都一直在對中印矛盾採取鼓吹態度,並且稱“印度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善罷甘休”。

除此之外,印度軍方也曾不斷在中印邊境增添兵力,挑起矛盾。甚至在12月23號,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剛剛登上中印“爭議領土”附近的陣地進行視察,期間還高度讚揚“印度士兵士氣充沛,戰備充足”,煞有戰前動員的意味。

但是實際上印度邊境部隊的伙食和居住以及衣著等方面問題不斷:單一量少的食物卻要進行10小時的高原執勤,媒體相機中的板房和士兵自拍中的簡陋帳篷形成對比,甚至2000美元一件的衣服也被懷疑是二手貨。目前印度前線的物資和防禦壓力之大已經讓印度陸軍準備從現實出發,尋求一個退路。

疫情前就已經十分嚴重的失業率在疫情後更是雪上加霜

印度國內矛盾爆棚,一面反華一面依賴中國

在軍事上出現頹勢的同時,印度國內也逐漸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疫情帶來的大幅度經濟衰退讓印度國內失業率暴漲。而受莫迪的“印度製造”政策影響,近幾年印度對外商投資依賴性愈來愈強,而疫情和印度國內因農業政策和《公民身份法》相關問題導致的社會動盪卻讓許多外資止步不前。

因此目前來看中國是印度最大投資國這一身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變動。而在外貿上,作為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的印度也十分希望開啟中國市場,因此對於中印矛盾緩和也有著迫切的需求。

印度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和官方表態呈現出鮮明的對比,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印度一邊不斷對內鼓吹反中資本和反中產品,對外卻一直期望同中國和解,宛若一幅精神分裂的表現。

莫迪也明白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但是他需要“一個面子”

莫迪想給自己臺階下,但是又顧及面子問題

或許最初,印度是想著透過這種手段表現印度的“不妥協”,希望透過這種手段讓中國“知難而退”,但是最終事態的發展遠超印度的預料。

無論是在邊境上的對峙和衝突,還是國內的物資供給以及自身的經濟運轉,都已經清楚地表現出印度並不能承擔這樣一種“消耗戰”。此前透過對中國的歪曲和妖魔化宣傳如今反而成了自己的絆腳石。

印度國內的許多民眾受印度媒體的影響,對中國的敵意逐漸開始抬頭,如果印度此時直接宣佈妥協,勢必會引起國內劇烈的反噬,因此如今印度正透過示好,希望中國能在外交會談上給印度“面子”,讓其能體面的結束這場對峙。

中國手機在印度市場的佔有率超過50%,很說明問題

印度早知這樣為何還要死撐,自討苦吃

對於印度來說,類似死要面子自討苦吃的事情沒少幹。印度一直視中國為“競爭對手”,卻忽視了自己的先天差距。雖然說這種競爭如果能夠有效地激發內在發展動力,的確能讓全球進入良性發展之中,但是很可惜,印度似乎並不願意承認自身的種種問題。

例如對中國電子產品的妖魔化宣傳,跟隨美國稱中國電子產品“存在安全漏洞”,但實際上,印度目前手機銷量前5的品牌中,除一家韓國企業的產品外,全部都是中國產品,市場佔比總量高達90%以上。

“莫迪奇蹟”讓印度過於膨脹

此外,也有美國經濟學家從第三方角度客觀的分析了印度目前的尷尬場面:為了保證印度的貿易利益,印度必須要和中國維持關係,如果沒有中國的幫助,印度目前的處境將會愈來愈難。

這種情況下,印度挑起的此次衝突很可能只是為了將“對外衝突”作為轉移國內矛盾的一種工具,希望透過對周邊例如巴基斯坦和中國這兩個國家的動員宣傳,來維持自身對於國內局勢的控制。但是很明顯,在這次同中國的對峙之中,印度頗有失控的跡象。

14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斥巨資拍攝的《抗美援朝》,卻被雪藏20年,為何遲遲沒有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