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許多人看到這架戰機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喵了個嘰的太卡通了,是假的吧?這圓滾滾肉嘟嘟的茶葉蛋難道也能飛?

然而這真的不是卡通畫,它是美軍當年開發的的XF-85“哥布林”(Goblin)戰機,它的設計目的是給重型轟炸機護航。平時“哥布林”會由轟炸機的炸彈艙攜帶,當遭遇到敵方升空的截擊機時,“哥布林”便會被釋放出去,掩護轟炸機完成任務。

因此,XF-85也被稱為“寄生蟲戰機”(Parasite-Fighter),它像寄宿在母體內的小蟲,需要的時候便飛出去執行任務,當任務執行完畢,它又會飛回來。是的,你沒聽錯,美國人並沒有將XF-85視作一次性的敢死隊兵器,他們希望這種戰機最後能在空中與轟炸機對接,然後被回收進機體。

然而“哥布林”最大的麻煩就是回收作業,別說冷戰時的技術水準,哪怕是現代航空條件,要把如此大的噴氣式戰機同步收回都是件難事兒。當時的人採取的方法是給“哥布林”的機頭安裝了一個可伸縮的鉤子,然後由轟炸機上垂下一個對接支架,雙方進行鉤掛對接後即可進行回收。

“哥布林”的回收試驗進行的比較坎坷,首次試驗就把飛行員砸暈了,隨後它一共進行了7次對接試驗,然而成功的只有3次,人們始終無法解決可靠性問題,尤其是“哥布林”與轟炸機貼近航行時,氣流和氣壓的紊亂令對接作業難度倍增,很容易機毀人亡。要知道,派出的試飛員是美軍的精英,他都難做到的事,不用指望戰場上的飛行員能可靠的操作下來。

所以美軍迅速的對“哥布林”失去了信心,尤其是當戰後其它噴氣式戰機紛紛發展起來後,他們發現“哥布林”由於太執著於“寄生”效能和對接穩定性,空戰效能無法與同時代的噴氣機相比擬時,便迅速的將XF-85打入冷宮了——打不過別人還留你幹嘛?

實際上,“哥布林”戰機的相關研究可以追溯到戰前,它是美軍“轟炸機編隊護航”理論的衍生品。二戰時期美軍制造了巨大的遠端轟炸機群攻擊敵軍,由於航程過遠,他們乾脆進行了無護航飛行。雖然因此創造了巨大的戰果,但遭遇Me262等飛機偷襲時的情景仍令美軍心有慼慼,如此便誕生了“寄生蟲戰機”的研發。

美國人的“寄生蟲戰機”思維可能受到過蘇聯人TB-3“連環子母機”,以及德國“槲寄生”戰機的影響,這兩種都屬於比較知名的子母釋放式戰機,甚至還可能受到過之前巨型飛艇的啟發。他們在早期試驗過用飛艇掛載F9C“雀鷹”戰機,而世界上像這種飛機空中連線的腦洞並不稀少,如果願意,我們還能在英國人、法國人那扒拉出一大堆來。

甚至美軍還在B-29轟炸機上搞出過一種與F84戰機“翼尖聯合”的方案,讓轟炸機與戰鬥機通過機翼相接,並共享燃料,使之能實現與轟炸機的遠端伴飛。不用說,這個專案也失敗了,讓F84與B29在空中翅膀對翅膀,實在是艱難了點。

不管怎麼說,“哥布林”還是被時代淘汰了,美軍在1949年10月砍掉了這個專案。XF-85的失業,除了噴氣機的高速發展、自身技術障礙無法解決等因素,與它的載體B-36轟炸機也有很大幹系。

美軍在1948年提出了B-52轟炸機方案,它可以不需要護航便單獨高空突破蘇軍防線,這使得紅了沒多久的B-36迅速降溫,間接導致了“哥布林”下馬。到1952年B-52試飛,麥克唐納公司的整個“寄生蟲戰機”專案就徹底黃了。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舉世覺醒,現代戰爭下毀滅一個國家,僅僅只需要18分鐘的空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