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前幾天壹哥查詢資料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資料,那就是抗美援朝一次戰役前後對於我軍某幾個軍的軍械統計。

從圖上可以看到,堂堂39軍一個主力軍,下轄數萬人之眾,在一次戰役之前竟然只有一萬多支步槍、一千多挺輕機槍和不到200挺重機槍。難道,我軍在抗美援朝時期,還需要像紅軍時期那樣,三四個人合用一把槍嗎?

▲抗戰前手槍是中國軍隊的主力裝備

▲由於當時缺乏槍械,紅軍與後來的八路軍都裝備了 一些這樣的“老鄉造”,只能算是看著唬人 聊勝於無吧

實際上,當然不是這樣了。為抗美援朝出戰的志願軍們,背後得到了整個東北軍區甚至是全國的支援,除非是運力不足,不然的話基本不用考慮武器彈藥的補給問題。例如在1951年總後勤部致中央軍委的電報《志願軍武器損耗嚴重 應儲備一部武器以備補充部隊》一文中指出:為了保證部隊的裝備齊全,並保證已改裝部隊口徑的統一,應經常儲備三個師的蘇式武器、一個師的舊裝備武器,以備部隊休整時,及時的補充與調整。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志願軍在入朝作戰一段時間之後,蘇聯支援的軍火也如期隨至,一個兵團甚至能預先儲備一個軍的武器裝備,完全可以證明志願軍在北韓戰爭中武器的數量是完全不缺乏的,擁有足夠的武器裝備是一定的,只是有時在面對敵人的猛烈封鎖時難以有效的補給運輸。

那麼回到主題,為什麼一支幾萬人的部隊,僅有一萬多支槍呢?其實細心的小夥伴們可能發現了,在壹哥找到的檔案中,並沒有列出手槍和卡賓槍。當然卡賓槍很多還是通過一次戰役之後繳獲所謂“聯合國軍”所得。

至於手槍,無論是德國的毛瑟還是繳獲的王八盒子,我軍一直裝備有為數不少的手槍。而這些手槍,往往會裝備於各級指揮員、卡車司機、警衛人員等作戰人員手中。換句話說 ,有些人不配備步槍,但是配備了手槍的。

除此之外,即便是作戰部隊中的步兵建制,也不是每個人都配槍的。例如輕重機槍的副射手、迫擊炮手等等(近些年來由於現代步槍的體積和重量相比老式步槍大為下降及觀念的改變,解放軍也開始給這些崗位的戰士配槍了),他們運輸武器的彈藥以及部分零部件已經很困難了,再給他們配備步槍和相對應的彈藥,只會增加他們的負擔。

▲即使是要背彈藥和配件 也是要帶步槍的

而且迫擊炮小組本身就遠離戰場最前沿,輕重機槍的副射手雖然更靠近前沿,但是他們主要擔任為輕機槍運輸並及時更換供彈具、為重機槍觀測射擊諸元等職責,給他們配備步槍也很難物盡其用。

那麼,為什麼不給基層士兵們配備手槍呢?

實際上,基層戰士們對於手槍的需求並不大。對於他們來說,多攜帶一把手槍還不如帶一枚手榴彈或者多攜帶一個步槍彈匣來的實用。而且攜帶手槍不僅只是攜帶一把手槍,相配套的攜行具、備用彈匣、手槍彈等等都要一應俱全才行,這些裝備加在一起保守估計也有個兩公斤的重量。而且手槍在作戰中,幾乎沒有什麼作用,還不如一枚手榴彈管用。

▲使用M16A4自動步槍的美軍士兵 身上並沒有攜帶手槍

而且從戰術意義上來說,手槍的存在感非常低。一般手槍的有效射程僅有50米,實際情況下基本上超過20米就很難打中移動目標了;不僅如此,手槍的停止作用也非常小,美軍相關手冊曾規定,在使用手槍射擊時,至少要對目標連續射擊三次以上,才能基本瓦解無防護有生目標的抵抗。

而且現在的步槍也開始逐漸短小精幹起來,火力方面也早已實現了全員全自動。手槍目前除了輕便靈活之外,已經沒有了任何優勢。所以在大部分時候,戰士們並不願意攜帶手槍。當然了,日常訓練中手槍也是要進行訓練的,避免在真正用到手槍的時候不會用。

當然了,除開一線的作戰部隊,還有一些並不會直接用槍投入戰鬥的部隊,比如說野戰醫院的醫生與護士、中高階軍官、各類載具的駕駛員、軍隊機關中的文職人員等等,還是有必要配備手槍的。

但是這種呢,往往又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手槍對於他們來說基本都是可有可無的。畢竟這些職位平時就不以射擊訓練為主,而是以該職業的專業技術訓練為主,即便真要用上手槍了,以手槍的效能和實際的訓練來說也很難發揮出什麼作用,也只能是聊勝於無罷了。

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和觀念的進步,在近些年來的報道當中,解放軍的機關幹部及二線人員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05式衝鋒槍的配發,05微衝無疑比手槍更加適合戰鬥。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RQ180隱形無人機航程2.5萬公里,是多種戰略飛機平臺,中國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