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學家薩姆爾·紐蘭德這樣評價諾曼底登陸戰役 :“從日軍偷襲珍珠港到巴黎陷落、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任何一次戰鬥的意義能夠與諾曼底登陸相媲美。”這場足以扭轉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局的“史詩級”搶灘登陸究竟始末幾何?這次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之爭到底多麼巨集大壯烈?多少生命在其間慘遭屠戮,又有多少人因此被拯救與水火?
01. 諾曼底登陸的由來斯大林在1941年9月就向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提出要求,在歐洲西部開闢歐洲第二戰場來實現對納粹德軍的夾擊與牽制。1941年12月8日,偷襲珍珠港事件後美軍正式參戰,盟軍實力大增,歐洲戰場局勢逐漸翻轉。1943年華盛頓會議中決定,在1944年實行歐洲戰場登陸,隨即盟軍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考薩克”開始制定作戰計劃,最終選定諾曼底海灘作為這次搶灘登陸的地點,行動代號:霸王行動(Operation Overlord)。
02. 諾曼底登陸的關鍵人物想要真正了解這場戰鬥,除了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等各參戰國首腦外,當時作戰雙方的幾位重要將領不得不說。
戰役設計師-摩根作為盟軍歐洲遠征軍大腦“考薩克”的負責人,他正是這次登陸戰役的總設計師,摩根曾在一戰中屢立戰功,並親歷敦刻爾克大撤退、北非與德軍的交戰,成為參謀部負責人後,摩根更是時刻保持工作狂的狀態,敲定了選擇登陸地點的原則:一要能方便得到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機的掩護,二縮短航路距離以便運輸部隊,三在大港口附近。摩根最後選定諾曼底為霸王行動的登陸點。沒有他的頭腦與決斷,這場稱得上改變人類歷史的戰鬥可能結果會被改寫。
戰役設計師-摩根
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諾曼底戰役的總指揮官,功勳顯赫的五星上將,更是美國第34任總統,是美國曆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軍事家之一。正是他對摩根提出的戰役方案提出了關鍵性修改,擴大登陸面,增調兵力,延後登陸時間以獲取更多戰爭物資。並在原定登陸日6月5日出現惡劣天氣之時,果斷推遲登陸,利用6月6日凌晨天氣轉好的間隙實施搶灘。
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
獵狐手-蒙哥馬利1942年,蒙哥馬利將軍就率軍擊潰了“沙漠之狐”隆美爾堪稱不敗的非洲軍團,“獵狐手”的美名也不脛而走,他還想出讓一位與其長相相似的中尉冒充自己在非洲視察,自己卻暗中參與策劃並指揮諾曼底登陸。而這位假蒙哥馬利故意向德軍透露了諾曼底由於不好突破因此盟軍將改變計劃的假訊息,使得德軍判斷盟軍將在加萊登陸,並抽調大批諾曼底駐守兵力到加萊參與防禦。6月6日凌晨登陸作戰開始,蒙哥馬利親自在近海指揮作戰,功不可沒。
納粹戰神-隆美爾納粹德國最為著名的戰略家、軍事家,素有納粹戰神之稱,戰爭初期其率領的非洲軍團更是在非洲戰場所向披靡,詭異多變的戰術和清晰冷靜的頭腦讓對手聞風喪膽,是德軍當之無愧的定海神針。但是正是這位希特勒最為信任和仰仗的將領卻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來臨之際做出了致命的判斷。登陸開始前夕,隆美爾還在家中心情愉悅準備為妻子慶祝生日,心中還盤算著:已經到了變幻莫測的暴風雨季節了,盟軍已經錯過了登陸搶灘的時機,而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正在他高枕無憂之時,盟軍的進攻如一把鋼錐一樣直刺納粹帝國的心臟。儘管隆美爾在第二天帶領精銳部隊反擊,但也難扭敗局。
03. 戰鬥始末為了等待足夠的軍艦、裝甲車、戰機的集結,登陸計劃從開始的五月初延遲到了六月,此時的英吉利海峽時而狂風暴作、時而大雨傾盆,氣候環境已經相當惡劣,從任何一方面看這都不是登陸作戰理想時機,而這場壯烈的大戰就是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開始的。
盟軍先後調集了36個師,達288萬兵力,大有破釜沉舟之勢,其中17.6萬以英美軍為主的先頭部隊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直接在德軍的防線上撕開一道缺口。隨後盟軍乘勝追擊,在6月14日攻破德軍在聖索沃地區的防線,並在兩天後佔領了聖索沃,取得聖索沃大捷。而此時的德國已經陣腳大亂,緊急從匈牙利調集兵力,但是由於當時法國境內的鐵路已經遭到盟軍空軍的嚴重破壞,前來救援的軍隊機動困難,因此錯失了良好的時機。
6月22日盟軍開始對瑟堡發起強攻,瑟堡是法國西北部軍事海港與要塞,有著極高的戰略地位,盟軍集結500架戰機對其進行轟炸,並調派精銳部隊對其駐守德軍進行強攻,6月底盟軍全面戰略瑟堡,而瑟堡在之後的戰鬥中成為盟軍在歐洲的第二大港口,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之後盟軍調集14個師的兵力向德軍進行正面猛攻,此後盟軍勢如破竹、摧枯拉朽,接連佔領重要關隘,最後形成了正面寬150公里,縱深15-35公里的登陸場,百萬大軍蜂擁而入,為盟軍在歐洲戰場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目前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戰役,參戰人數達幾百萬,傷亡數十萬,更有無數平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慘烈狀況空前,戰役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而搶灘登陸的6月6日更是被艾森豪威爾稱為“最長的一天”。
04. 盟軍取勝的原因由於搶灘登陸作戰複雜,在戰鬥準備期間盟軍進行了大規模的逼真的戰前訓練,使得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增加;並且成功組織了戰略欺騙,使得德軍統帥部判斷錯誤,不僅保障了登陸作戰的突然性,還保證了戰役順利進行,對整個戰役具有重大影響;此外盟軍集結了足夠的戰鬥火力,選擇了最優的登陸點,掌握了絕對的制空權與制海權。
但其中最關鍵的可能是盟軍將登陸時間選在了英吉利海峽氣候惡劣的6月,這本來是為了調集部隊的不得已所為,卻鬼使神差的大大的降低了德軍的警惕,使其措手不及。當時的德國工業實力水平無二,有傳言很多堪稱黑科技的軍事武器都即將問世,也有一些軍事學者認為,如果德國研發程序稍微提前,這場世紀之戰的結果將很難預測。這些歷史性的巧合也促成了這場軍事史上的教科書般的戰例。
05. 大熒幕中的諾曼底戰爭一直是影視作品的慣用題材,優秀的二戰電影不勝列舉《敦刻爾克》、《贖罪》、《血戰鋼鋸嶺》,其中著名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就是以諾曼底搶灘登陸為背景拍攝的,電影講述了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週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的故事。而電影選擇了五個搶登海灘中戰況最為慘烈的奧馬哈海灘。
電影場景拍攝巨集大寫實,潮溼腥臭的海灘,屍橫遍野的道路,槍林彈雨的城鎮,一陣陣的震動觀眾的瞳孔與心靈。主角瑞恩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用其精湛的演技征服了世界各地無數的觀眾,引發了許多人對戰爭殘酷、生命脆弱、人性是非的思考。
電影中有句臺詞:如果上帝與我們同在,那麼誰與敵人同在?不論何時,戰爭雙方都有著正義的說辭和理由,但是戰場上拼殺的戰士可能有著相同的信仰,相同的祖先,他們都有家庭、親人、朋友,他們都是血肉之軀。戰爭給他們帶來的除了最後少數幸運者的榮歸故里、名垂史冊,更多的確是馬革裹屍、家庭破碎。歷史上諸多大規模的戰爭不僅都造成大量生命的隕滅,還摧毀了大量歷史遺蹟、公共建設,更留下根深蒂固難以消除的民族仇恨,使得人類文明發展停滯乃至倒退。即使戰爭造就了諸多像諾曼底戰役這樣戰略史詩,但是和平與安寧才是人心所向、立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