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2012年感動中國·林俊德頒獎詞》
1945年夏季,二戰勝負基本已定。為了讓日本投降,美國使用了原子彈。世界人民第一次直觀地看到了原子彈的威力。作為世界上殺傷力最強的武器之一,原子彈、氫彈這些核武器,就是一個國家的底氣。有了原子彈,在外交方面,其他國家才會更重視自己國家的意見。
所以毛主席才會說,沒有原子彈人家就會說你不算數。所以中國必須要有自己的核武器,才能立足於世界之林,不被外強欺辱。可是那個年代的中國一窮二白,沒有足夠的技術和人才,要造原子彈談何容易。
但中國人民從來不會被困難打倒,即便是沒有技術,以錢三強、錢學森等為代表的核武專家,突破外國層層技術封鎖,讓中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核武器。今天,咱們要說的林俊德老先生,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核武事業,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還在工作。再華麗的詞藻,也無法描繪出林老先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甘於奉獻自己一生的壯志!
林俊德出生於1938年,那個時候中國正處於戰亂年代,社會經濟崩潰,人民生活窮苦。可是國家依然沒有放棄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家庭窮苦的林俊德,依靠政府給的助學金,完成了自己中學到大學的學業。為了能夠回報祖國,林俊德立志做一個有用的人才。1960年林俊德大學畢業,分配工作後被國家派遣去進修兩年,才正式進入工作崗位。
1963年,林俊德接到了國家給予他的第一個考驗,要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帶領小組把記錄核爆衝擊的儀器製造出來。這個自記儀要用來記錄中國第一次原子彈試驗時所產生的衝擊波資料。這對於年僅25歲的林俊德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畢竟那個時候中國技術落後,實驗室的工作條件又很差。但是這些都沒有讓林俊德退縮,他帶領團隊按時完成工作。
林俊德的小組順利完成自記儀的製造工作,並且於1964年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試驗工作。羅布泊沙漠深處,雷霆萬鈞般的聲音響起,一朵壯觀的蘑菇雲冉冉升起,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而林俊德研製出來的儀器,也第一時間把原子彈爆炸的資料記錄下來。1967年,中國又成功引爆了第一顆氫彈。林俊德帶領自己的團隊,在爆炸點附近徒步行走幾十公里,把所有核爆資料採集回來,圓滿完成任務。
核爆資料的採集,或許不如直接參與核武器製作那樣雄壯。但是林俊德從1964年開始到1996年,參與了45次核試驗,無一缺席。一次次的核爆資料記錄,為中國的核試驗安全以及核工程設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資料模型和理論基礎。
1996年中國暫停核試驗之後,林俊德把記錄核爆炸衝擊波的測量技術,應用在其他方面,比如兵檢、地震、餘震探測、國防裝置研製等。尤其是在2001年,已經是中國院士的林俊德,帶隊研製某重大科研實驗裝備。這個裝備關乎到中國的國防建設,當時各方面的意見都有分歧,最後還是林俊德帶隊攻堅,克服重重困難,取得技術性的關鍵突破,成功把裝備研製出來。
可是2012年5月初,卻傳來一個讓人痛心的訊息。林俊德老先生罹患癌症,並且是晚期。5月24日病情惡化,林俊德得知自己只剩下最後幾天的時間,他拒絕手術,並且要求搬到普通病房繼續工作。
2012年5月31日,已經病危的林俊德,在護士的攙扶下又坐回辦公桌前,開啟自己的電腦檢視資料。他決定要把自己的最後一次心跳獻給祖國,抓住生命的尾巴完成最後一次衝鋒,把研究資料上交國家。當天晚上20時,林俊德離世,終年74歲。
後記林俊德離世之前,早就有已經在筆記本上寫好了自己的後事。他交代子女把自己的骨灰埋在馬蘭。馬蘭,坐落著中國核實驗基地,是林俊德工作過的地方。這個地方見證了中國原子彈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歷史程序。也見證了林俊德等核試驗工作者的努力。中國為什麼能在國內一窮二白,國外層層封鎖的境地發展起來。就是因為有像林俊德一樣,為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參考資料:《2012年感動中國獲獎人物頒獎詞及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