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軍用衛星已經能夠在關鍵性區域實現了半小時到45分鐘的資料重新整理率。結合大型電子偵察艦、遠端電子偵察機、超遠端岸基雷達和空中預警機的網路偵察,中國可以在半小時之內獲取偵察目標的資訊資料。
根據中國遠端導彈武器要求的移動目標指示重新整理率,在導彈發射之前,偵察、目標指示、彈道規劃等任務需要保持45分鐘至半小時的目標重新整理率,甚至接近實時的資料更新。目前,中國已建成全球偵察衛星網路,包括16顆在軌高效能智慧成像衛星。它已經完成了全面聯網,並在3到4小時之內可以實現了世界任何地方新目標的持續資料獲得。
未來反衛星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是利用太空機器人捕獲敵方衛星,也就是說,不用一槍一彈直接捕獲對方的衛星。理論上,外軍可以利用這一空間機器人捕獲中國衛星,再將這些衛星送入其他軌道,甚至拆除失效。而且,這種機器人可以反覆使用,比一次性的導彈攻擊更具威脅性。理論上,在1天之內,這樣的空間機器人基本上可以對北斗或格洛納斯系統構成毀滅性打擊。
所謂的在軌捕獲技術,是指受控衛星、航天器等向目標衛星的空間軌道運動。並在地面輔助操控和自主控制下,在測距感測器、視覺感測器和資料運算處理器等控制系統的相互作用下,最終在給定的誤差範圍之內接近目標飛行器並捕獲敵方衛星的過程。
該技術是基於非合作目標對接捕獲技術的。這一技術可以利用太空對接抓捕機器人捕獲目標衛星,然後將目標衛星與其軌道分離,或者通過在軌服務技術等操作,延長老舊衛星使用壽命,從而完成故障衛星的搶險維修,延長目標衛星的使用壽命,以創造更多的使用價值。此外,對於損壞或失效的衛星,也可以將其拖離軌道,起到軌道垃圾處理的作用。這一技術在軍事上有引人關注的用途。
目前,西方國家已力爭在航天領域佔據關鍵的軍事、科技戰略地位。這些國家正在大力開發利用在軌機器人去捕獲的對方無人航天器。國外衛星捕獲技術研究典型的方案有:美國三機械手+可更換執行機構方案、德國單臂+膨脹杆方案、歐洲CX型OLEV方案、智慧膨脹杆+閉鎖機構方案、歐空局飛網方案等,該系統在軍事上的應用將相當廣泛。美軍這次開發的系統屬於太空雙臂機器人。該機器人最突出的特點是具有很靈活的在軌捕獲能力。全球掀起太空捕捉機器人熱潮,可短期摧毀全部衛星,中國已有成果。
隨著空間捕獲技術的急速發展,未來部署能夠捕獲對方衛星的實用機器人已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這不是危言聳聽,全世界的衛星都將處於巨大的危險性中。這是外軍正在研究的是一種全新的、精確的反衛星方式。中國目前有有太空捕捉機器人的相關成果,西北工大新研製的繩系機器人已處於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