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擁有飛機、坦克和大炮等現代化武器,攻勢強大,中國人民志願軍武器裝備落後,卻笑到了最後,成為了最終的贏家。
除卻中國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優良作風和鋼鐵般的意志外,其實,還得益於志願軍有一套獨有的殺敵利器——坑道工事。正是成功地利用了坑道工事,構築以坑道為骨幹的支撐點式防禦體系,不僅成功地頂住了“聯合國軍”的強大攻勢,有效地儲存自己的有生力量,而且還極大地消耗了敵人的攻擊力量。
為此,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在給美國總統的報告中,曾沮喪地寫到:我們現在用這種方法,20年也打不到鴨綠江邊,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世界上的“頭等陸軍”。
布萊德雷
其實,朝鮮戰爭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當時,美軍一個團的火力甚至要強於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個軍的火力,再加上“聯合國軍”的1500架戰鬥機和數十艘戰艦,所帶來的絕對制空權和絕對制海權,都讓志願軍在陣地防禦中面臨著諸多的困難。
1951年6月,朝鮮戰爭進入到了第二階段。此時,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實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在“聯合國軍”密集的炮兵、坦克和航空兵火力的猛烈轟擊下,部隊出現了很大的傷亡。
在1951年的秋季防禦戰役中,志願軍戰士們為了防炮、防飛機炸彈,先後在山上挖了一些“貓耳洞”。後來,為了擴大防禦面積,戰士們又在現有“貓耳洞”的基礎上,繼續往下、往旁邊深挖,將單獨的“貓耳洞”連線起來,形成了一個“U”形小坑道。
沒想到,這種馬蹄形的小坑道非常實用,當“聯合國軍”的大口徑火炮肆虐時,戰士們就躲進去隱蔽,傷亡極小;炮火覆蓋過後,戰士們又鑽出坑道,與衝上來的敵人短兵相接,予敵以大量殺傷。
這便是坑道工事的雛形。
當年10月,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下達命令,要求將這種坑道式的防禦方法在全軍進行推廣,並且發出明確指示,要求坑道工事必須做到七防:即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和防寒。
於是,志願軍所有參戰部隊在前沿陣地掀起了挖洞的熱潮,一時間,萬人攢動,場面頗為壯觀。
在隨後進行的戰鬥中,志願軍的坑道工事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以坑道工事為骨幹,同各種野戰工事相結合,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傷亡。與此同時,志願軍的作戰指導思想也發生了重大轉變。
1952年春,志願軍第十五軍奉命接替第二十六軍防務,在朝鮮中線的平(康)、金(化)、淮(陽)地區,約30公里寬的正面戰場上擔任防禦作戰任務。
交接防務之前,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和參謀長張蘊鈺帶領軍部和全軍排以上幹部,共計1100多人,來到二十六軍防區交流學習。
透過學習,秦基偉適時地提出了新的戰法:“要堅守陣地,把敵人擋在防線以外打,就要從工事上做足文章。要改造陣地工事,進行大規模的築城作業,建設以坑道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以保障防禦作戰的勝利。”
隨後,第十五軍向全軍下達了“緊急動員起來,突擊築城,準備粉碎敵人進攻”的命令,一邊抵抗敵人的進攻,一邊緊鑼密鼓地構築工事。
4月26日至5月1日,志願軍司令部召開了各軍參謀長會議,要求各部隊構築坑道必須與各種野戰工事相結合,必須與防禦兵力相適應,必須有作戰和生活設施,使之更符合戰術要求,成為能防、能攻、能機動、能生活的完整體系。
會後,志願軍司令部規定了坑道工事的規格標準:1、每個陣地均要有坑道,一般每條坑道長數十米,有兩個以上出口;2、洞內寬1.2米、高1.7米;3、坑道頂厚一般都在30米左右。
按照志願軍司令部的命令,各部隊一邊積極備戰,一邊積極加緊施工。至5月底,志願軍正面第一道防禦陣地坑道工事基本完成:整個志願軍共挖掘坑道7789條,總長198.7公里;修築掩體75萬個,露天及隱蔽式塹壕3420餘公里。
這個時期,朝鮮人民軍也沒有閒著,也在積極效仿志願軍,全民挖坑道:共計挖掘坑道1730條,總長88.3公里;修築掩體3萬餘個,塹壕260餘公里。
坑道工事內既有戰鬥設施,也有生活設施,如廁所、廚房、水池等,一應俱全。
當年6月,志願軍開始在中和、沙裡院、伊川和淮陽一線構築第二道防禦地帶,在橫貫朝鮮半島250公里長的整個戰線上,形成了一個縱深為20~30公里、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陣地防禦體系,形成了一條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
在整個陣地戰期間,志願軍憑藉堅固的坑道工事,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1952年5月31日,南朝鮮第六師第十九團以兩個連的兵力,向志願軍的一處陣地發起了猛烈地攻擊,堅守在陣地上的志願軍僅有一個排,敵眾我寡。然而,經過8個小時的激戰,在敵人20餘門火炮的猛烈轟擊下,我軍陣地巍然不動,戰士們利用坑道工事,打退了南朝鮮軍隊的一波猛似一波的進攻,殲敵一個半連,共計150餘人。
在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中,“聯合國軍隊”以6萬餘人的兵力,使用了大量飛機、大炮和坦克,向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兩個小陣地——狙擊兵嶺 (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五聖山),傾瀉了190餘萬發炮彈,鏖戰43天,在付出了25000餘人傷亡的代價後,灰溜溜地撤退了。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在給美國總統的報告中寫到:志願軍太強大了,我們20年也打不到鴨綠江邊,中國是世界上的“頭等陸軍”,不得不佩服。
可千萬別小看了這些坑道工事,在1951年夏、秋季防禦作戰時,“聯合國軍”平均發射40~60發炮彈便可殺傷志願軍一人,而到了1952年,“聯合國軍”要平均發射660發炮彈才能殺傷志願軍一人。
據統計,至朝鮮戰爭結束,志願軍構築的大小坑道總長為1250多公里,挖掘塹壕和交通壕6250公里,開挖土石方6000萬立方米,如以一立方米排列,則能繞地球一週半,成為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