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為捍衛祖國邊境領土安全,痛擊來犯的越軍,我邊防部隊被迫進行了自衛還擊戰鬥。在經過第一、第二階段的戰鬥,越軍節節潰敗,3月5號,我邊防部隊進入回撤階段,在回撤過程中各部隊交替掩護清掃殘敵,進一步擴大戰果。3月16號,全體回撤進展順利,戰果頗豐,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第50軍150師448團。
該部在回撤至扣屯以西那嘎地區時遭遇越軍伏擊,2營和前來救援的1連和8連損失慘重,542人被打散,其中219人落入敵手,丟失400多支槍支。此次失利是對越作戰期間遭受的最大的損失。
事情發生後,軍區立即展開調查分析,後認為造成失利的原因不止一個,問題頗多,其中最關鍵還是因為指揮上的失誤,那當時指揮448團的是誰?
戰鬥打響後,150師作為廣西方向的預備隊,在3月6號進入高平扣屯地區,按照之前的部署,150師配屬41軍參與作戰。隨後41軍下達任務,要其在一週內在朗登、瑪班一帶清掃殘敵、搜剿物資,還有查詢並處理上次121師在該地作戰時失散者和部分烈士軀體。
50軍為確保任務成功,派出了三位副軍職幹部組建工作組加強指揮。上一級對下一級加強指揮的做法在當時很普遍,但這個工作組卻在40軍和150師間增加了一個環節,即150師的一些重大部署都需經過該工作組,而主導者就是副軍長(姓關名豁明),在整個過程中他犯下三個錯誤。
首先回撤路線選擇錯誤,在3月11號下午,41軍前指本來調整了150師的任務,但在路線選擇上,師長劉同聲和關意見不同,師長覺得任務基本完成,只要沿著大路安全返回就行,但關卻覺得部隊清掃殘敵和物資力度不夠,於是就讓448團沿著那嘎、505號高低、春綢一帶小路繼續清掃。
此前121師曾在這條路線執行穿插任務,沿途道路崎嶇地勢複雜,121師為此吃了點虧。因而150師自上而下都不願意執行。
其次,在遭遇阻擊後掉以輕心,不聽勸阻。12號上午,448團2營作為先頭部隊率先抵達那嘎南側,隨後被佔據地形優勢的越軍以火力壓制住,情況危急。在被壓制後,448團連續幾次向師部反映情況,要求改變原先的回撤路線,師長決定轉為防禦,撤回2營,但是以關為首的三人工作組覺得情況並不嚴重,否決了師長的計劃。
下午4點50分,工作組直接越級指揮副師長,讓448團繼續前進,不準後退必須完成既定任務。
接著,未能及時準備上報情況導致失去最後一線生機。在448團被壓制並已經出現人員失散的情況後,關先後兩次阻止師長上報41軍具體情況。第一次是在12號下午,關說不要出現一點小狀況就上報,接著是13號下午,在師指轉移至安樂後,師長決定上報人員失散情況,同時請求回撤日期推遲一天,但關又阻止了。
13號晚上,41軍以電報詢問150師回撤情況如何,關才讓150師發了一份十分含糊的說明,在審稿的時候,關還特地將報告中的“失散”一詞去掉了。隨後41軍前指發報追問具體原因,關沒徵得師長同意,又報告部隊可在今日就回撤,不明所以的軍前指同意了14號回撤,這也導致失去最後的機會。
這一系列的錯誤指揮導致448團損失慘重,事後,經過調查研究,成都軍區對工作組作出處理,關撤職,另外兩位降職調離和警告處分。在抗戰初期關參加八路軍,解放戰爭時期和抗美援朝時期擔任要職,1955年被授予上校銜,1968年被調至50軍,此後一路高升至副軍長。
他也算戰功赫赫,但在對越反擊戰時“摔了一跟頭”,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可謂是前功盡棄。當然最可悲的還是448團1連和8連的戰士們,因為指揮上的錯誤而被蒙上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