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由於地區局勢的變化,全新的環境要求中國在裝備上也要有全新的變化,以前一直在發動機上被拖後腿的運20終於換成國產“心臟”,這不僅提升了運20的實際效能,同時也減少了燃油消耗。對中國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訊息,但與此同時,也有印度媒體酸了,認為中國還是藏得太深了。

據瞭解,相比較民航工業來說,軍用發動機對於推力和續航要更加重視,防護以及乘坐舒適度方面必然要大打折扣,因此其技術含量相對而言其實在某些方面還是低於民航客機的。但很顯然,國產發動機用於運20已經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被外國發動機所限制尷尬局面,中國也因為運20的出現而成為了全球第三個能自主研製設計和生產製造大型飛機的國家,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問題,中國運輸機的數量還是太少了,甚至這方面的運輸上比起印度還差了些,但隨著國產發動機的裝配,超越只是時間問題,連印度媒體都不禁感嘆中國的實力藏的太深了。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必須清楚的是,雖然現在軍事戰爭很大程度上都是遠端作戰,但由於區域範圍被迅速擴大,因此運輸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作戰效率的基礎因素之一。儘管中國的交通運輸網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已經得到了飛速提升,基本可以稱得上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了,然而考慮到速度成本以及安全問題,運輸機顯然相對而言還是最有優勢的,之前印度方面在高原地區部署大量的裝備和士兵時,便採用了從美國購買的大量 C-130“超級大力神”以及C-17“環球霸王”,中國在這方面由於長期受到限制發展,起步也相對晚了很多。

不過很顯然,隨著發動機國產化並裝備運20的好訊息傳出,中國自此以後便可以像軍艦“下餃子”一般的將飛機放上天空。當然,如果想真正全面和徹底的完成國產化和自主研製生產的計劃,中國空軍所需要的時間需要很久,中國相對而言後勁較足,目前來說只是缺少基礎,還需要相當大量的時間來慢慢磨合,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一個好訊息顯然還不夠,中國還需要在更多的方面進一步突破。

對於曾經的中國來說,軍事裝備某種意義上確實需要受制於人,這是全球產業鏈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不過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前提下,越來越多的技術開始向著中國轉移,加上我國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核心技術正在逐步成為我國追趕甚至實現超越的基礎。對於一個在經濟上擁有越來越重要地位的國家,相應的軍事實力目前來看是必須的,只有在軍事上能夠不受制於人,經濟上才有長遠和穩定發展的根基。

目前中國雖然在很多方面已經擁有了晉升前列的實力,但顯然這還不夠,民用發動機和航空系統等關鍵部件以及裝置依然還被限制著,想要不受制於人,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金進行技術經驗積累,一蹴而就顯然是很困難的,但只要能夠維持社會穩定和按部就班地發展,憑藉中國現有的社會基礎,未來的實力必然會更上一層樓。

同時必須要注意的是,中國軍事實力發展本身並不是為了對外表示強硬甚至是侵略性。過快的發展速度和過強的技術實力很大程度上都會導致外部一些曾經的霸權主義勢力過於激進,這是其稍顯不成熟的政治治理能力說所決定的,因此,何時“韜光養晦”何時“鋒芒畢露”都是需要拿捏的,而保證核心技術的不受制於人就是做到這點的基礎。

20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中太平洋海戰(24):傍晚海空激戰,日本小澤艦隊4艘航母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