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自從16-18世紀打敗西班牙、荷蘭海軍後,英國皇家海軍就成了首屈一指的帶頭大哥,在此後一百多年裡穩坐頭把交椅,將帝國的觸角伸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不過歐洲大陸上另一個老牌帝國法國也不甘落後,一直覬覦著老大的位置。但是光從水面上搞是不行的,畢竟英國海軍的地位是實打實打出來的,鼎盛時戰列艦數量相當於第2到第5名國家的總和,一時間難以超越。

1914年英國喬治五世國王閱兵時的盛況

所以當19世紀初期潛艇嶄露頭角時,與不屑一頓的英國貴族老爺不同,法國人投入了極大興趣。他們希望藉助新武器從水下顛覆英國的優勢,與美、俄、瑞典等國一起成為潛艇的創始人。

1797年,美國發明家羅伯特·富爾頓在法國海軍資助下建造了“鸚鵡螺”號潛艇。1863年4月,法國軍官西蒙·布林熱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完全由機械動力驅動的“潛水員”號潛艇,長36米,比之前出現的任何潛艇都要大。

“潛水員”號

“潛水員”號被法國建設委員會授予Q00編號,成為法國潛艇事業的開端。從此法國潛艇都以Q+數字編號排序,一直延續到現在已經建造了280多艘。

Q00號之後便是Q1“電鰻”(Gymnote)號,世界上第一批全電動潛艇之一,也是第一艘配備魚雷的潛艇。

全電動潛艇“電鰻”號

“電鰻”號由著名設計師古斯塔夫·澤德和亞瑟·克雷布斯共同設計,1888年9月24日下水,採用鋼製單殼體艇身,兩側有3對水平舵。克雷布斯還為它裝備了第一臺海軍潛望鏡和第一臺海軍電羅經。

“電鰻”號全長17.8米,排水量33噸,裝備1臺55馬力電動機和2枚14英寸(355毫米)魚雷。

隨後法國又建造了Q2“古斯塔夫•澤德”號、Q3“海象”號、Q4“獨角鯨”號,在前兩艘潛艇基礎上放大摸索。

Q2“古斯塔夫•澤德”號

從1901年Q5號開始,法國建造了第一級“美人魚”級潛艇,從此走上快車道,到一戰結束時共建造21級潛艇和一些實驗型號。與此同時美國海軍也剛剛買下“霍蘭6號”潛艇,成立了第一支潛艇部隊。

Q4“獨角鯨”號

1、“美人魚”級(Sirène-class)

美人魚級共建造4艘,都在1901年開工。全長32.5米,寬3.9米,水下排水量213噸。裝備1臺100馬力三脹往復式蒸汽機和2臺電動機,水面航速9.75節,水下航速5.8節,續航力930千米/7節,可搭載13名官兵。武器是4枚450毫米(17.7英寸)魚雷,裝在4個傑維茨基吊架裡。

Q5“美人魚”號

這是一種外部魚雷發射系統,由波蘭工程師斯蒂芬·傑維茨基發明,在法國、俄國早期潛艇上經常出現。吊架由一個金屬框架組成,內裝魚雷,透過旋轉、移動金屬框架到所需發射角度,將魚雷發射出去。

俄國潛艇上的傑維茨基吊架

2、“精靈”級(Farfadet-class)

當時的潛艇創意繁多,製造簡單,所以美人魚級潛艇建造同時,4艘精靈級潛艇也開工了。首艇“精靈”號(1901.5.17)僅比“美人魚”號晚了13天。

Q7“精靈”號

精靈級潛艇全長41.3米,寬2.9米,水下排水量202噸,比美人魚級更細長,排水量略小。僅裝備1臺185馬力電動機,水面航速6.1節,水下航速4.3節,續航力213千米/5節,可搭載16名官兵。武器同美人魚級一樣,也是4枚裝在傑維茨基吊架裡的450毫米魚雷。

不過精靈級上首次裝備了可變螺距螺旋槳,不需要電動機逆轉就可以倒車。

3、“海象”級(Morse- class)

Q3“海象”號

這是與Q3“海象”號(1897年開工)相同的潛艇,1901年又多建了2艘,於是成為單獨一級。

潛艇長36.5米,寬2.7米,水下排水量149噸,單殼體結構,由青銅合金製成,比全鋼艇體更輕便。裝備2臺電動機,水面航速7.25節,水下航速5.5節,續航力170千米/4.3節,可搭載13名官兵。武器系統只有1枚450毫米魚雷。

4、“水神”級(Naïade- class)

水神級也稱珍珠級,由加斯頓·羅曼佐蒂設計,首次裝備汽油發動機

Q20“金槍魚”號

全長23.7米,寬2.6米,水下排水量74.8噸,是一艘小潛艇。有1臺57馬力汽油發動機和1臺95馬力電動機,水面航速7.2節,水下航速6節,續航力370千米/5節,可搭載12名官兵。武器為2枚傑維茨基吊架裡的450毫米魚雷。

水神級、海象級都是羅曼佐蒂設計的。水神級體型更小,但機動性良好,武器也夠用,海軍覺得很不錯,所以建造數量多達20艘。從20世紀初期開始建造,一直服役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5、“白鷺”級(Aigrette- class)

白鷺級是一級帶有實驗性質的潛艇,由著名潛艇設計師馬克西姆·勞博夫設計,1903年開工,只建造了2艘。

白鷺級

全長35.9米,寬4.04米,水下排水量257噸。首次裝備1臺150馬力柴油發動機和1臺130馬力電動機,避免了汽油發動機的種種缺陷,比美國潛艇裝備柴油機的時間提前了4年,比英國提前了2年。

潛艇水面航速9.3節,水下航速6.2節,續航力2400千米/8節,可搭載14名官兵。武器為4枚450毫米魚雷,分別放置在傑維茨基吊架和外接掛架上。

6、祖母綠級(Émeraude-class)

1906年開工,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共建造6艘。一艘觸雷沉沒,一艘擱淺被俘,其餘在戰後退役。

Q44“藍寶石”號

潛艇全長44.9米,寬3.9米,水下排水量427噸。裝備2臺296馬力柴油發動機和2臺150馬力電動機,雙軸雙槳。水面航速11.3節,水下航速8.7節,續航力3700千米/7.3節,可搭載25名官兵。

這次魚雷沒有外接,而是和其他國家一樣存放在艇中。4具魚雷發射管前2後2,攜帶6枚450毫米魚雷,火力提升不少。

7、賽絲級(Circé- class)

也是馬克西姆•勞博夫設計的,與白鷺級是姊妹,1905年開工,共2艘。

Q47賽絲號

全長47.13米,寬4.9米,水下排水量498噸,體型放大,功率提升。裝備2臺德國“曼恩”牌311馬力柴油發動機和2臺180馬力電動機,雙軸雙槳。水面航速11.9節,水下航速7.3節,續航力3700千米/7.3節,可搭載22名官兵。

武器裝備又部分迴歸了老傳統,6枚450毫米魚雷中有4枚存放在魚雷發射管中,2前2後,其餘2枚則外接在傑維茨基吊架中。

1911年法軍曾準備為其加裝1門37毫米甲板炮,後因種種原因未能實施。

8、黃蜂級(Guêpe-class)

該級潛艇由法國海軍部長卡米爾·佩利坦親自主持設計,1906年開工,計劃建造10艘。後來卡米爾•佩利坦下臺,官運即艦運,最後只建了2艘就被繼任者取消。

黃蜂級全長20.5米,寬2.1米,水上排水量44噸。裝備1臺施耐德柴油發動機,單軸單槳。水面航速10.5節,水下航速9節,續航力237千米/10.5節,可搭載7名官兵和2枚魚雷。

這麼小的體型不符合潛艇發展趨勢,用途又單一,只能在港口防禦,難怪繼任者會取消它。也找不到相關照片。

9、雨月級(Pluviôse-class )

“雨月”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歷法,相當於公曆 1月20日-2月 18日,採用此月份命名估計是想紀念什麼重要節日吧。

Q59“葡月”號

這級潛艇效能不錯,在一戰巡邏和封鎖任務中都有上佳表現,1908年開工,共建造18艘。

全長51.1米,寬5米,水下排水量533噸。動力系統不知怎麼搞的,又改回到2臺350馬力蒸汽機和2臺225馬力電動機,反映了法國工程師對功率、速度和可靠性的不斷嘗試妥協。

法國潛艇水面航速提升一直不快,同時代的英國D級潛艇都跑到14節了,德國U5型13.4節,美國D級潛艇也有13節了,法國潛艇才剛剛爬到12節。一看就沒有遠洋作戰的雄心,總想在家門口搞事。遠不如德國人後發先至,在潛艇速度、續航上迅速提高,給英國人帶來巨大災難。

10、霧月級(Brumaire-class)

又一級以法國大革命曆法命名的潛艇,建造數量多達16艘。1911年開工,參加過一戰,有3艘在戰爭中沉沒,其餘一直服役到1930年代。

停泊在瑟堡港口的霧月級潛艇

全長52.2米,寬5.42米,水下排水量551噸。動力又變成柴油機,裝備2臺420馬力柴油機和2臺325馬力電動機,雙軸雙槳。水面航速13節,水下航速8.8節,續航力3100千米/10節,可搭載29名官兵。

武器為8枚450毫米魚雷,分置在艇艏魚雷發射管(1枚)、雙聯裝傑維茨基吊架(2枚),普通傑維茨基吊架(1枚)和指揮塔旁邊的2個外部支架上(2枚),還有2枚儲備。

這種武器系統設計亂七八遭,就像法國車那樣反人性,不知道魚雷兵該如何發射它們,難道這就是法國式優雅的代價?何況也不優雅。

法國人研究潛艇很早,是開創者之一,對潛艇用途的設想也很好,但反覆變換的動力系統和武器設計,讓人覺得其發展規劃很混亂。不像美國、德國那樣小步快跑循序漸進,也不像英國那樣分門別類目的清晰。法國人設計了很多型號,卻看不出明顯提升,還經常倒退回去,所以潛艇道路走得漫長曲折。受篇幅所限,我們將在下一章中繼續講述法國潛艇那些奇葩的設計,敬請關注。

9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還沒開打就大量減員:印軍終於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