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6K,戰神轟炸機
轟-6轟炸機從50年代開始已經在空軍服役了幾十年,其改進型號頗多,如今的轟-6K、轟-6N等早已脫胎換骨,可以說除了氣動佈局外基本是一款全新的飛機。但是當被被問及:“你們已經不用圖-16了吧”還是讓人感到很揪心,那麼圖-16是如何進入我軍,搖身一變成為轟-6的呢?
圖-2轟炸機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我們的轟炸機主要還是從蘇聯手裡引進的圖-2這類老式螺旋槳飛機,但這類螺旋槳轟炸機無論航速還是載彈量都比不上噴氣式轟炸機,而且五十年代也剛好是全世界噴氣式轟炸機熱潮興起的時候。別的國家都在搞我們肯定也不能落後,於是我們決定再從蘇聯引進一款噴氣式轟炸機。
圖-16曾飛躍美航母
說幹就幹,蘇聯方面表示同意中國進行圖-16(也就是轟-6)噴氣轟炸機的生產。第二年聶帥親自去了一趟莫斯科專門詳談從蘇聯引進武器的事,當年蘇聯方面就送來了兩架圖-16以供拆解分析。
圖-16
拿到兩架樣機之後,馬上就開始了生產轟炸機的前期準備工作。當時國內的哈爾濱飛機廠有進行轟-5轟炸機的生產經驗,所以一架圖-16被送到這裡進行細緻的拆解研究,另一架則被送到西安飛機廠進行零部件規格的分析,兩個飛機廠的技術人員由此開始日夜兼程地為圖-16的生產工作努力。
圖-16
1958年,國內一眾技術人員該拆解的拆解了該研究的也研究了。為了儘早開始國內圖-16的生產工作,周總理再次聯絡蘇聯方面,之後兩國正式簽訂了圖-16的生產協議。蘇聯很快把圖-16的整套圖紙送到我們手裡。不過中蘇關係隨後就開始破裂,撤走了所有的對華援助。
轟-6
蘇聯專家一夜之間全部撤走,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放棄。沒有蘇聯幫助我們就自己搞,大家都憋著一口氣,沒人教我們看圖紙我們就自己研究。就這樣1959年末我們自己生產組裝的第一架圖-16終於完成了首飛,都在中國人自己的飛機肯定不能繼續叫外國名字,於是我們給它取了一個親切的新名字——轟-6,而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並逐漸被人們所熟知。
生產線
儘管如此,我國噴氣轟炸機的生產還是面臨著受制於人的問題。雖然擁有了轟-6的生產能力但我們還是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重要部件依舊要從蘇聯進口。日後萬一火燒屁股了還得看人臉色顯然是不行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開始了轟-6的仿製之路,可是仿製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當時中蘇關係已經破裂沒有蘇聯的技術支援,我們的底子又薄經濟也不是很景氣,可謂困難重重,走的每一步都很艱難。但國人骨子裡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否則也不可能從戰火紛飛的幾十年裡走出來。在技術骨幹的帶領下一大幫技術人員硬生生把轟-6身上覆雜的技術全部吃透。
渦噴發動機
七年的光景一晃而過,1966年第一架中國血統的轟-6原型機生產成功;1968年裝備國產渦噴8的轟-6成功首飛。兩年後,國產化的轟-6正式進入批次生產階段。自此,轟-6(圖-16)正式在中國落地生根。
量產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