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軍逐漸逼近日本本土,美軍開始考慮如何攻克日本本土。畢竟無論海軍取得了多少勝利,最後一英尺都要由陸軍的小夥子們贏得勝利。但是對於如何攻克日本,則需要美軍做出詳細的計劃。而這個從1943年就開始制訂,被稱為沒落行動的計劃,就是美軍對付日本的終極解決方案。
一、改變的軸線隨著1943年2月,美軍攻克瓜達爾卡納爾島後,戰爭的形式開始日漸好轉,美軍開始考慮己方的下一步行動。以陸軍將領麥克阿瑟和海軍將領哈爾西為主,力主對拉包爾發動進攻,試圖一鼓作氣敲掉日軍的拉包爾基地。
但是海軍部長歐內斯特·金則提出了不同建議,力主更改進攻軸線,將目標始終鎖定在日本本土上,並尋求突破日本的第一道防禦島鏈,攻克其核心馬紹爾群島。
最終歐內斯特·金的建議得到了支援,而最終爆發的就是1943年11月20日爆發的塔拉瓦戰役。不過在塔拉瓦戰役展開前,美軍已經開始謀劃,如何攻陷日本本土。
此時對於擊敗日本,美軍高層已經不再懷疑,畢竟雙方的海軍實力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同時美軍已經牢牢把握住了主動權,勝利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
所以在1943年7月開始,美軍就開始研究如何能夠攻克日本。而計劃的考慮重點是傷亡和時間。以小傷亡擊潰日本是一個考慮核心,因為經歷了1942-1943年初的戰鬥後,美軍充分認識到了日軍的瘋狂,一旦攻入日本本土,那麼美軍極可能遭到日軍瘋狂的反撲,傷亡可能直線上升。所以如何避免這種傷亡就成了優先選擇,畢竟如果得到的是一場慘勝,那麼就毫無意義了。
另一方面則是時間,儘管美英聯合計劃組為此提出了一個《就戰勝日本之評估與計劃》,認為應該對日本的進攻不應該早於1947年或是1948年。但是參謀長聯席會議則認為,如果過度延長戰爭時間,那麼對於同盟國的士氣是巨大的打擊,所以不能這樣操作。於是魁北克會議上,聯合司令部明確規定,日本應該在納粹德國投降後的一年內投降。
但是話是這麼說了,可如何擊敗日本則成了問題。海軍主張採取封鎖策略,斷絕日本與佔領區的海上交通,並且奪取日本週圍島嶼和空軍基地,以此為據點空襲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有條件投降。
但美國陸軍認為這種辦法只會無休止的延長戰爭時間,所以提出發動大規模的突入式進攻,讓陸軍的小夥子們切入日本腹地,從而擊敗日本。最終陸軍的計劃取得了上風,得到了美軍高層的認可。但因為此時戰線距離日軍本土尚遠,所以計劃就還在研討階段。
二、沒落行動時間到了1945年初,此時美軍已經逼近了日本本土,兵鋒所向直至日本的最後一道屏障——沖繩。此時一旦沖繩被美軍攻陷,那麼日本本土就會完全暴露在美軍的兵鋒下。此時盟軍開始全力策劃,如何攻佔日本本土。畢竟沖繩後的目標就是日本本土,而根據長久以來戰爭的經驗,美軍對於攻克日本還是有把握的。
當然不同於歐洲戰區,因為太平洋戰區沒有設立戰區總司令,因此到了1945年,西南太平洋地區的盟軍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和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尼米茲,誰來擔任進攻日本本土的總指揮就成了一個嚴肅的軍種政治問題。
最後美國海軍對美國陸軍做出了讓步,表示必要時,可以由麥克阿瑟全權指揮。畢竟橫掃日本這種事,還是得美國陸軍的小夥子們來幹。至於他們的指揮者當然是美國陸軍第一演員麥克阿瑟了。
攻擊日本的計劃最終在1945年4月被徹底敲定,命名為沒落行動。因為攻擊日本必然是一個登陸戰,所以選擇登陸地點很重要。然而不幸的是,作為一個海洋國家,日本可供登陸的地點卻不多,這是因為自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既定國策就是把自己圍成一個鐵桶,防止被別人進攻本土。
因此日本幾乎將所有可以登陸的地點都變成了要塞和工事,而正面強攻港口的死傷必然嚴重。但考慮到沙灘數量太少,所以說尋找可供登陸的點就成了大問題。
從地理上看日本列島幾乎沒什麼適合登陸的沙灘,這使作戰計劃的制定十分困難,僅有的兩塊可登陸地點就是九州南部和本州島關東平原南部的沙灘。因此盟軍提出了兩階段作戰計劃,首先以奧林匹克行動攻佔南九州,確保空軍基地,隨後由九州為小王冠行動提供空中支援。
所謂奧林匹克行動,意在進攻日本四島中的九州島。日期定為1945年11月1日,盟國海軍將前所未有的聚集到一起,為登陸部隊提供海空支援。總計包括24艘航空母艦,24艘戰列艦與巡洋艦以及40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美軍將有14個師參加登陸作戰。
通過使用沖繩作為前進基地,作戰目標是完全控制九州南部地區。這個地區將在隨後的戰役中作集結地之用。預計兵力對比為3名美軍士兵打一個日軍士兵,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擊敗九州的日本守軍。
但本次奧林匹克行動,僅僅在九州南部止步。換句話說奧林匹克行動本身,只是為了隨後的攻擊行動提供一個前進基地和支援基地。真正的殺招是隨後的小王冠行動,該行動預計在1946年3月1日執行。行動規模將超過諾曼底登陸,成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
預計會有28個師直接參與登陸作戰。美國第1軍團將從房總半島的九十九里濱展開登陸;第8軍團的進攻地點則是位於相模灣的平冢市。2個軍團登陸後分別北上,最終在東京會師。
三、沒落行動的難點與解決不過儘管沒落行動非常的恢弘大氣,可是它也有一些問題,來自兵力的問題是第一位的。因為在一開始的規劃裡,並沒有包含讓盟國軍隊參加戰鬥,一切的戰鬥都將由美國人自己完成。
然而美軍很快發現一個悲哀的現實,那就是隨著歐洲戰場的結束,部隊開始復員,這導致許多部隊中經驗最豐富的官兵離開,整體戰鬥力遭到削弱。即便將這些部隊調來,也用處不大,所以只能選擇讓其它盟國的陸軍參與才行。
另外盟軍在沖繩後的,對進攻時的空中和地面威脅進行了重新的評估。空中的主要威脅來自日本的自殺飛機,在沖繩戰役中日本自殺飛機給美軍造成的威脅是平均一架造成美軍兩死兩傷。
而九州的情況更糟糕,在沖繩,為了攻擊水面艦艇,日軍飛機必須面對盟軍的防空炮火,在開放海域長距離飛行。而在九州,它們只需飛過陸地後,飛越很短的水上距離即可抵達目標。
同時地面威脅上也十分嚴重,期初盟軍認為九州方向至多在1945年11月時才能增加到35萬。然而這一樂觀評估至7月初就被打破了,因為日軍已經增兵至了60萬,且裝備十分精良。美國方面立刻對九州的情況進行了再評估,最後發現截至到11月份可能出現,日軍和美軍兵力對比一比一的情況,顯然,這對於進攻是十分不利的。
而且除去這種來自日軍的威脅,來自日本平民的威脅也是很嚴重的。美軍認為在日本本土的威脅不僅僅會來自“瘋狂的日本軍人”,“狂熱的日本國民”也會是美軍遇到的巨大威脅。
這一點並不是空穴來風,在沖繩戰役中美軍見識過了日軍用綁了炸藥的平民來暗算美軍的本事,他們毫不懷疑日軍又會這樣做。此時日本已經組織了為數達2800萬人的“國民義勇隊”,包括任何身體健康的15到60歲男子及17到40歲的女子。可以想象一旦展開攻擊,進攻部隊會承受的傷亡會遠遠超過早期對戰役的預估。
而作為對日本的迴應,美軍制訂了多個方案來反制這些威脅,比如旨在摧毀日軍自殺飛機的“大藍毯計劃”——用更多的戰鬥機替換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機,配合B17改裝的航空雷達預警機來獵殺自殺飛機。並且派出佯攻艦隊,偽裝成運輸船隊,引誘日軍自殺飛機,再以佯攻艦隊凶猛的防空火力將其擊潰。
而考慮日軍的地面威脅,美軍決定必要時暫緩復員,同時從歐洲等地抽調兵力,並准許盟國部隊參戰,同時應該邀請蘇聯出兵也一併參戰。考慮九州的情況,美軍甚至考慮過加強原子彈的產量,在攻擊九州時,投擲不少於七枚原子彈轟擊日軍。
當然所有部隊都被告知,至少48小時候後才能進入受打擊區域,但考慮當時缺乏對核塵埃的了解,這一種做法很可能造成己方損失慘重。
結語可以說,沒落行動是二戰計劃中,規模最大的計劃。遠遠會超過諾曼底登陸,一旦實施的話,其結果註定是日本毀滅,因為日本根本無力抵抗美軍。當然美軍自身也要付出慘重的傷亡,畢竟那也是上千萬抵抗人員,沒有損失是不可能的。好在最後日本早早投降,戰爭也就這樣結束了。日本依靠投降的辦法,逃過了自己滅亡的命運。
參考文獻:《戰爭、經濟和社會,1939—1945年》
《太平洋戰爭》
《大東亞戰爭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