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二戰中的美國沒有什麼重型坦克,如果遭遇到重型坦克,他們所需要的就是為自己呼叫來一輛驅逐戰車,用其強大的反坦克火力擊毀那些難纏的敵軍坦克。但德軍的虎式等重型坦克實在不是普通的驅逐戰車所能對抗的,為了對抗這些漢斯家的鋼鐵巨獸,美國開發了自己的“獵虎者”——M36驅逐戰車。

一、美國無奈的新車計劃

二戰中期,也就是1942年末,美國情報人員得到了一份來自蘇聯的絕密情報,情報顯示戰場上已經出現了一種可怕的德國重型戰車,這些戰車身披重甲,而且有強大的88毫米高射炮,顯然不是現在的盟軍能對付的。蘇聯已經在列寧格勒周邊地區遭遇了一次,損失慘重,是犧牲了兩輛T34做誘餌,將對方引入伏擊圈後,才用152榴彈炮幹掉了一輛。

美國的情報人員們看到這份絕密情報時都快嚇死了,他們可是知道自己國家的坦克是多麼的不堪一擊。M4謝爾曼坦克或許有一萬種優點,但它卻有且只有兩個致命缺點——第一,坦克火力弱,幾乎是打不過任何看到的敵方主力坦克。

第二,裝甲防禦弱,車內空間是有了,但防護力就太差了。別說去對付這個可能的德國重型坦克了,就是遇到四號坦克,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個問題呢。

被嚇到的美國情報人員趕緊把情報送到了美國軍械局,美國軍械局也是看著這份資料直嘬牙花子,幾乎在場的每個人都在痛罵麥克納爾中將。

當初就是這個炮兵出身的混蛋表示“坦克的作用應該是支援步兵,如果遇到敵人的坦克,應該立刻呼叫炮兵!”於是在這位老兄的操作下,原本應該上長倍徑75炮的M4坦克,統統換上了短倍徑的75MM小水管。

就這還不夠,這傢伙還去折騰驅逐戰車了。於是浪費而無用的M10驅逐戰車。這種反應速度慢的玩意,還都是歸炮兵的,這就導致了美軍要找他們還需要和炮兵協調。

而這些驅逐戰車營的混蛋也不懂坦克戰,戰鬥時各種瞎搞。氣的美國陸軍官兵紛紛詛咒麥克納爾,希望他早日被德軍炸死(他後來是死了,但不是被德軍,而是被美軍自己炸死)。然而現在先不說別的,把眼前的事情搪塞過去才是第一位的。於是乎新車的研發也就上了正軌。因為麥克納爾挖的大坑,所以新車的開發,還是得去搞驅逐戰車。

二、大管子驅逐戰車

之所以還要研發驅逐戰車,倒不是美國不想研發重型坦克,實在是被麥克納爾坑的太慘了。這位老兄不僅是名頭大,官位也不小。他當時是美軍總司令部作戰訓練部參謀長,又擔任過指揮與參謀學院院長,到了1942年還是美國陸軍地面部隊司令。

這麼一個人說話誰敢不聽?於是驅逐戰車就還得研發下去,就算是你再不喜歡,你也得去搞。你若是不搞,那老頭不撥款啊。

在一個也是沒辦法,因為如果不用驅逐戰車的框架,而是重新設計一款坦克,那麼所花費的時間未免太多,為了方便也只能如此。所以美軍的選擇很簡單,在M10驅逐戰車的基礎上魔改,提升火炮威力。這種方式過於偷懶,但也不是不行,畢竟是個應急產物。

於是美國的研發人員在M10A1底盤上裝了一門90毫米M3 L/53反坦克炮。這實際上是美國90毫米M1高射炮的變種,和德國88毫米高射炮一樣,上打天下打地的。美國人選擇這個,其實也是有些偷懶了。

不過炮塔撞上去之後,這車又有點晃悠了。原因是在M10A1的炮塔裡塞一個90毫米反坦克炮倒是塞進去了,但是炮塔內部空間塞入大口徑火炮後人員動線過於狹窄,且車輛的重心配置也得重新評估。

最後美軍還是為90毫米炮設計了一座新炮塔,以便於解決車內空間問題和空心配置問題。

最終誕生的驅逐戰車,其戰鬥全重28.4噸,車長7.465米,車體長5.972米,車寬3.048米。裝甲上和M10、M4一樣,並不是十分優秀的設計。

而炮塔為旋轉式敞開炮塔,雖然缺乏防護,但觀測能力更好,而且炮塔是液壓驅動,十五秒即可轉動一圈,再加上可以在2000米距離上打穿黑豹坦克側後裝甲,在1000米內能擊穿虎式的90毫米M3反坦克炮的主炮。這款M36驅逐戰車確實威風凜凜。

而其力裝置為V型8缸水冷汽油機,最大功 M36坦克殲擊車發動機率450馬力。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行動部分採用平衡式懸掛裝置,每側有6個負重輪,兩個為一組,上支履帶有3個託帶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炮車的最大速度為41.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249千米,最大爬坡度31度,涉水深度為0.9米。

最終這款驅逐戰車就被美國陸軍正式採納,並命名為了M36驅逐戰車。那麼美國陸軍擁有了這等豪車之後,是不是可以痛宰那些漢斯動物園了呢?(德國坦克因為全是動物做綽號,所以俗稱德國動物園)

三、姍姍來遲的“傑克遜”

然而很不幸的是,這款被覬覦厚望的驅逐戰車,沒能準時的幫上被德德國動物們錘爆了的美軍裝甲部隊。在美軍第一次遭遇虎式坦克的時候,可憐的M36還在試驗場裡接受測試,而美軍則在北非被錘的死去活來的。

在1943年的凱塞琳山口戰役裡,德軍虎式坦克滾滾向前,而美軍的M4坦克被德軍打了個抱頭鼠竄,75毫米小水管根本奈何不了這種龐然大物。

無論M4坦克多麼努力的向虎式坦克發射炮彈,得到的結果也只有眼看著自己的炮彈被虎式的裝甲彈開。隨後美國的M10驅逐戰車和M18驅逐戰車急匆匆趕到,試圖阻止虎式坦克的前進,但得到結果也只是被虎式坦克碾過去罷了。

可以說,北非戰場上出現的虎式坦克,完全驗證了蘇聯情報工作的準確,德國的虎式坦克確實勢不可擋啊。

整個1943年一年裡,虎式坦克就如同一個噩夢一樣籠罩著美軍,只要天上沒有飛舞著己方的飛機,那麼無論戰場大環境多麼的有利,小範圍內一定會被德軍虎式坦克屠殺一通。

從此之後美軍就患上了虎式坦克恐懼症,睡個覺都會被虎式坦克嚇醒,然後開始咒罵虎式坦克。而M36呢?很不幸,1943年一整年它都在美國本土的試驗場裡接受測試和小範圍“修補式”改進。一句話,根本不可能到戰場上來幫美軍抵擋這些可怕的德國“老虎”。

直到1944年9月初,第一批40輛M36驅逐戰車在1944年9月出廠,但是它們被留在國內做為教練車去了。第二批次以後的才開始給前線部隊換裝,但首批換裝單位多半在義大利戰場和德軍交火,而那裡沒有幾輛虎式坦克。至於法國的美軍得等到1944年11月,才能得到這種驅逐戰車。至1944年底已經有7個驅逐戰車營完成換裝,而到二戰結束前大部分驅逐戰車營都已完成換裝。

儘管M36驅逐戰車投入到西線過晚,但是它仍舊有不俗的表現,M36配備後得到前線官兵的一致擁戴,因為90毫米炮可以有效地在遠距離擊殺各種德軍動物。

在義大利戰場甚至有M36驅逐戰車在4200米上擊毀黑豹坦克的紀錄——當然,這是碰運氣,指不定是打到對方什麼薄弱位置上去了。所以在實戰中,鮮少有M36驅逐戰車會打超過一千米距離的玩意。

而在1944年11月17日,美軍第二裝甲師第67裝甲團的第1、2營在普芬多夫遭到德軍三十輛坦克的進攻,其中不乏德軍的裝甲動物,可謂是“非虎即豹”。

不過儘管它如此優秀,但還是有很多缺點,其中最大的缺點就是產量太低。1944年12月才只有236輛,裝備數量提高得等到1945年春天之後了,這時候才達到了1000輛以上,而這時候戰爭已經快結束了。另一個問題,就是這個M36驅逐戰車都是敞開式炮塔,車組乘員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德國人燒成烤肉。為了安全期間,車組乘員們只能自己焊接艙蓋,嚴防燃燒瓶襲擊。

結語

當然了,這點小問題完全不妨礙M36驅逐戰車成為盟軍士兵中最好的驅逐戰車。英國士兵就為它取了一個綽號叫做“傑克遜”,為了紀念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最好的南軍將領——“石牆”傑克遜。

他們認為M36驅逐戰車就和傑克遜一樣堅韌和頑強,所到之處皆是勝利。作為一款在戰爭中姍姍來遲的驅逐戰車,能得到如此稱號,已然是不易了。

參考文獻:《二戰尖端武器鑑賞指南》

《陸戰之王:全球坦克》

《二戰美國坦克發展史》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500毫米口徑,1發夷平一棟18層大樓,專家感嘆:這是最適合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