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長期以來,俄海軍一直是比較重視登陸作戰的。在偉大衛國戰爭期間,先後有上百萬的紅海軍水兵上陸作為地面部隊投入戰鬥。此外蘇聯海軍還多次單獨或者協同陸軍實施了規模不等的登陸作戰,在保衛塞瓦斯托波爾、克里木半島以及後期的反攻中均有不錯的表現。

戰後在重建海軍的過程中,蘇聯將建造登陸艦艇放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先後建造就數以百計的各型登陸艦艇,在70年代更是研製了"伊萬·羅戈夫"級大型登陸艦,該級登陸艦的標準排水量11500噸,滿載排水量14000噸,最高航速可達19節,續航力為7500海里。該艦的裝載能力比起蘇軍之前的任一級都要強的多,該級艦可一次性運載50輛坦克、或者80輛裝甲車、或120輛卡車,此外在艦內的塢艙還可搭載6艘登陸艇或3艘氣墊登陸艇,機庫可容納4架卡-29直升機。但該級只建造了3艘,冷戰就結束了。隨後該級艦的建造就此擱淺。

隨著俄經濟的逐步恢復以及俄海軍遠海活動的增加,從2004年開始,就不斷傳出俄海軍欲建造新型登陸艦的新聞。俄媒在當年的12月28日就披露俄海軍打算在加裡寧格勒州的造船廠生產新型的11711系列登陸艦,新系列登陸艦被命名為"伊萬·格列恩"級。該級登陸艦最大的賣點就是以所謂"非接觸性方法"實施登陸。大家熟悉的登陸艦艇一般都是通過艦艏的跳板來登陸的,但這種登陸方法對灘頭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如果灘頭的沒有一定的傾斜度,那麼就無法使用跳板登陸了。據稱"伊萬•格列恩"級使用了新式的登陸方法,也就是使用可伸縮的搭板,這種方法在俄希登陸艦艇上被廣泛推廣,藉助伸縮搭板,人員、車輛和物資都可從橋上登陸到沒有碼頭設施的岸上。

然而該艦的出生卻異常的艱難,由於俄羅斯已經有十五年沒造過大型艦艇了,相關造船廠的團隊人員流失很大,而且許多配套裝置遲遲不能到位,直到2012年5月,首艦才下水,主要技術資料為艦長120米,寬16.5米,吃水3.6米,滿載排水量約5000噸,最大航速18節,續航力為3500海里,可搭載300名海軍陸戰隊員,並運載13輛坦克或36輛裝甲輸送車。比起之前的"伊萬·羅戈夫"級整整小了一號。原本該級艦預計要和從法國訂購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一同入役,但此後由於法國取消了交易,因此該艦的進一步建造計劃就變得相當雞肋了,在經歷了一番磨難後,2018年6月該艦正式服役。

該級的第二艘"彼得•莫爾古諾夫"號的建造工作同樣是拖拖拉拉,2015年6月11日開始開工建造,原計劃2017年夏天下水,但實際上推遲到2018年5月才下水,而2019年入役的計劃,但是就目前看,可能要至少推遲到明年。

而就在前幾天,塔斯社突然報道俄海軍將於2020年開建的首批2艘通用型登陸艦的訊息。據稱該級新型登陸艦排水量為2.5萬噸,排水量之大遠超過之前的預計,長約220米,可運送2個營約900名海軍陸戰隊,搭載20多架重型直升機,並擁有可搭載登陸艇的塢艙。該艦預計將於明年5月在位於黑海的刻赤海灣造船廠開工建造。由於該級艦的很多資料很接近"西北風"級,因此有專家認為該級艦的建造是為了填補"西北風"級不能入役的缺口。

紅海軍巔峰時期的"伊萬•羅戈夫"級大型登陸艦

"伊萬•羅戈夫"級的伸縮式搭板有別於普通登陸艦艇的跳板

俄媒披露的11711型登陸艦的想象圖

"伊萬•格列恩"號正在建造中

入役的"伊萬•格列恩"號登陸艦

法制"西北風"號兩棲攻擊艦,俄海軍之前訂購了2艘,但是最後合同告吹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胡塞武裝闖禍了,強行扣下韓國商船,韓戰艦滿載200人快速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