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1月17日,是中國導彈專家、衛星發射專家張其彬誕辰84週年。上午9時30分,坐落在河源客家文化公園內的張其彬銅像前,源城區光明學校百餘名師生排列整齊,共同緬懷這位“大漠壯士,航天翹楚”。

張其彬,河源客家人,中國導彈專家、衛星發射專家,中國兩彈一星功臣。曾先後49次參加和組織指揮東風二號甲、東風三號首次發射試驗,東風二號甲定型試驗,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中國第一顆定點試驗通訊衛星東方紅二號和東方紅三號挖潛增程試驗等,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獲嘉獎11次。在原子彈、導彈結合實驗中被譽為“七勇士”之一。

1935年,張其彬出生於廣東省河源縣黃村鎮(現東源縣黃村鎮)三洞村。高中畢業時,剛好海軍提前招兵,學校選送體檢,他被選上了。1957年,入伍兩年後,張其彬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導彈工程系自動控制專業。由此,部隊衛張其彬開啟了一道讀書報國之門。

張其彬在發射中心

1964年,張其彬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分配至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他坐上基地的專列,於夜裡祕密到達實驗基地。當時酒泉航天基地剛剛建立,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全靠從外邊運進,而國家又剛剛度過了3年饑饉,先前去的科研人員每天都是隻能吃窩窩頭。到基地後,張其彬負責臨時發射基地的建設、試驗技術協調、編制測試發射程式即操作規程。

按計劃,兩彈的發射日期定在了1966年10月27日。為防止意外事件,當時蘭新鐵路停運,數百萬群眾緊急轉疏散。10月26日21時,地面準備工作完成,按要求,基地所有人員全部撤出。而地下室負責發射控制的,只留下了7個人:政委高震亞、參謀長王世成、技術助理張其彬、技師董連捷和劉啟泉,操作手徐虹、中隊長顏振清。

當時的兩彈結合發射塔,距離他們七人所在的地下控制室大約100米,深度4米。地下室面積總共十幾平方米,一旦出現意外,誰也不能保證能活命。於是,張其彬在日記本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勉勵自己:活著,為黨的事業而戰鬥;死了,為黨的事業而獻身!“兩彈”結合發射試驗成功後,他們被譽為“七勇士”,又稱“敢死隊”。

10月27日8時59分,參謀長下達命令:一分鐘準備,開始倒計時!上午9點按時發射。地下室裡,七勇士各有分工,聚精會神地眼睛緊盯著儀器。一片靜寂中,只聽表在嘀嗒嘀嗒地響,心在怦怦怦地跳……五、四、三、二、一,——發射!一陣火焰噴射,導彈攜原子彈呼嘯著騰空而去,轉瞬間消失在浩渺無垠的天幕。

2014年11月3日,河源市政協主辦《大漠壯士 航天翹楚——河源籍中國導彈專家、衛星發射專家張其彬歷史圖片展

從1966年兩彈結合實驗至今,48年過去,張其彬參與了共和國49次不同型別的發射工作,其中包括1970年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研製,1984年第一顆通訊衛星研製以及1985年戰略導彈研製。直至16年後的1982年,髮妻田紹華才第一次從電視上得知,丈夫張其彬原來一直從事航天事業。2014年11月1日下午,張其彬,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逝世,享年79歲。

最新評論
  • 1 #

    中國一大半以上人才科學家將軍都是客家人 客家人的驕傲

  • 2 #

    致敬幕後英雄,客家人學習的榜樣,客家人的驕傲!!!

  • 3 #

    我們鎮上的,見過他本人,在黃村電影院。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二戰英國最尷尬的事情,坦克故鄉卻找不到合適的底盤安裝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