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B-26轟炸機是二戰時期美國研製的一款中型轟炸機,總計生產了5000多架。雖然B-26轟炸機的前期表現不佳,發生了多起墜機事故,甚至被稱為“鰥夫製造者”。但是在二戰後期的戰場上,B-26發揮出了應有的水平,成功挽回了聲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B-26轟炸機還參加過中途島之戰。儘管沒有取得太大戰果,自身也差點全軍覆沒,但B-26所表現出的極大勇氣,讓它成為了中途島之戰中的真正“死士”。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B-26轟炸機的基本情況,以及它參加中途島之戰的前因後果。

B-26轟炸機誕生之初存在機翼問題

B-26轟炸機的研製過程

1939年3月11日,美國陸軍航空隊發出了第39-640號通函,尋找一款雙引擎轟炸機,具體要求是:搭載5名乘員、最高時速323英里(520公里/小時)、航程1800英里(2900公里)、空重19250磅(8730千克)、總重26625磅(12075千克)、飛行高度26440英尺(8050米)、裝備4門機槍。7月份,馬丁公司提交了由工程師Peyton M. Magruder負責設計的179型方案,並最終入選。1939年8月9日,馬丁公司獲得201架飛機的訂單,1940年9月又獲得930架訂單。1940年11月29日,B-26轟炸機的原型機首飛。

B-26轟炸機的機頭內也有機組成員

B-26轟炸機的基本效能

B-26轟炸機的長度為17.8米,翼展21.65米,機高6.55米,機翼面積61.1平方米,空重約11噸,最大飛行重量約 17噸。B-26轟炸機搭載兩臺R-2800-43發動機,單臺最大功率2200馬力。它的最大飛行速度為46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358公里/小時,作戰半徑1850公里。B-26轟炸機攜帶3000磅炸彈時的航程為1000英里,消耗燃料962加侖。儘管B-26的流線型機身顯得十分完美,但是較短的機翼卻埋下了安全隱患。在服役初期,B-26轟炸機事故不斷,曾經在30天的時間內發生了15次墜機事故,被飛行員冠以“寡婦製造者”的綽號。後來經過重新設計,B-26轟炸機的機翼從65英尺增加到了71英尺,機翼面積從602平方英尺擴大為659平方英尺,才解決了機翼問題。

B-26轟炸機編隊

B-26轟炸機飛抵中途島

B-26轟炸機服役後,最早被派往了太平洋戰場,部署到了珍珠港和澳洲等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中途島的地位變得日益重要。為了加強島上的航空力量,從1941年底到1942年初,陸續有不同型號的飛機前往中途島集結。1942年春,美國獲取情報得知日軍即將進攻中途島,於是派出了更多的飛機前往支援。1942年5月底,中途島海戰爆發前夕,美國陸軍航空兵的4架經過改裝可掛載魚雷的B-26轟炸機也飛往中途島。在此之前,B-26轟炸機從未使用過魚雷,機組成員也是第一次見到魚雷。在飛往中途島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由於4架B-26轟炸機的羅盤校對都不正確,因此朝不同方向分散開來,幸好有一架PBY水上巡邏機導航,才將它們順利地帶到了中途島。

B-26轟炸機的機組成員

到達中途島的4架B-26轟炸機屬於兩個不同中隊,其中2架B-26B型轟炸機屬於第69轟炸機中隊,另外兩架B-26屬於第18偵察中隊。由於B-26轟炸機從來沒有進行過魚雷攻擊,因此機組成員在島上經受了緊張訓練,由海軍飛行員為他們講解魚雷技術和攻擊方法。不過對於B-26轟炸機來說,投擲炸彈才是它們的強項,發射魚雷絕不是一個好差事。B-26轟炸機的機組成員也知道,在廣闊的大海上使用魚雷攻擊日軍艦隻,無異於是飛蛾撲火,因為B-26的體型較大,自衛武器弱,機動能力差,很容易成為日軍防空火炮和艦載戰鬥機的活靶子。然而大戰在即,即便沒有成功的把握,也不能臨陣脫逃,4架B-26轟炸機還是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B-26轟炸機的參戰過程

1942年6月4日凌晨,從中途島上起飛的PBY水上巡邏機發現了日軍航母艦隊,以及大批朝中途島方向飛行的日軍戰機。於是中途島上拉響了警報,島上所有能夠飛行的飛機全部出動。4架B-26轟炸機也接到了起飛命令,在早上6點10分左右先後飛離跑道,此時敵機距離中途島只有不到50海里了。B-26轟炸機朝著日軍航母的方向飛行,很快就發現了海面上的目標。在日軍航母上空,4架B-26轟炸機編成了環狀佇列,然後進行長距離的平直飛行,以尋找發射魚雷的最佳時機。此時為航母護航的日軍零式戰機,紛紛朝著B-26轟炸機飛馳而來,對著B-26瘋狂掃射,而B-26基本無法自衛,只能朝著航母繼續飛行。

表現B-26轟炸機參加中途島之戰的繪畫作品

B-26轟炸機並不是孤軍作戰,和它們一起飛抵日軍航母的還有6架TBF魚雷轟炸機。但是經過一番激烈廝殺,6架TBF魚雷轟炸機被擊落了5架,只有1架投下魚雷後幸運逃離戰場。4架B-26轟炸機也損失慘重,1架B-26還沒有來得及朝日軍航母發射魚雷,就被敵方戰機擊落。另外3架B-26雖然突破了日軍防線,但是卻沒有準確發射出魚雷。這4架B-26轟炸機的魚雷發射裝置都是後期加裝的,飛行員也是首次使用魚雷,根本沒有熟練掌握髮射魚雷的技巧,因此在中途島上空的激戰中,他們甚至並不知道是否已經將魚雷發射了出去。據戰後的資訊顯示,3架B-26轟炸機上的魚雷早在距離日軍航母幾百碼的地方就被扔了出去,“赤城”號航母躲開了2枚魚雷,“飛龍”號航母上的機關炮打爆了1枚。一架B-26轟炸機在投擲完魚雷後,從“赤城”號航母上方掠過,並使用機槍對航母甲板進行了掃射。另一架受傷的B-26直接朝著“赤城”號航母撞了過去,但並沒有擊中航母,而是衝進了大海里。最終只有2架千瘡百孔的B-26轟炸機勉強飛回了中途島,其中一架在迫降時機身被摔成幾塊,但好在機組成員並無大礙。

B-26轟炸機在中途島之戰中的表現十分英勇

B-26轟炸機的“死士”精神

在中途島海戰爆發後,4架B-26轟炸機在第一時間就加入了對日軍航母的作戰,雖然發射出去的魚雷並沒有擊中任何日艦,但是它們和其他美軍戰機的攻擊,還是對日軍航母艦隊造成了一定傷害,影響了日軍指揮官的判斷,對日軍飛機下達了“換彈”指令,這為美軍的下一輪攻擊提供了有利時機。和中途島上起飛的F2A戰鬥機、SB2U-3俯衝轟炸機以及TBF魚雷轟炸機不同,B-26轟炸機並不是專門的海戰飛機,只是經過了簡易改裝,具備了發射魚雷的條件。首次使用魚雷的4架B-26轟炸機,可以說是毫無勝利的把握,甚至可能會有去無回。然而機組成員還是駕駛B-26,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對日軍航母的攻擊,甚至有一架B-26轟炸機被擊傷後直接飛向了日軍“赤城”號航母,希望與之同歸於盡,將“死士”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B-26轟炸機可謂是中途島之戰中的真正“死士”

現在再次回顧中途島之戰,可以發現這是影響太平洋戰爭走勢的關鍵一戰,也是美軍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中途島之戰美軍勝利的原因遠不止一個,但一定少不了“死士”精神。中途島原本並不是這4架B-26轟炸機的戰場,但它們還是飛向了日軍航母。據統計,損失的2架B-26轟炸機上共載有14名機組成員,他們全部不幸失蹤。美國一位作家曾這樣寫道:少數頑強的戰士,以最貧乏的資源,經常以可怕的自我犧牲,對抗著壓倒優勢的敵人,改變了太平洋戰爭的方向。所以筆者認為,B-26轟炸機及其機組成員可謂是中途島之戰中的真正“死士”。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蘇聯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