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武直10目前全亞洲第一種專業的自研武裝直升機,因為航空工業本就是高精尖,在搞好戰機方面,還要抽空搞直升機,這是需要下血本的。中國產軍用直升機在通過引起法國、俄系直升機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先進經驗,最終也走上了獨立自主開發的道路。
目前中國產武裝直升機有武直10和武直19兩個型號,之所以要同時服役兩種武直,目前通常說法當然是輕重搭配,武直19可作為偵查"僚機"使用,畢竟日本的OH1搭配AH64,美國的OH58D搭配AH64,這都是很常見輕重搭配案例。但是在這背後,其實也暗藏了不少"故事",足見中國產直升機研發的艱難,值得大家銘記。
武直10是在2012年11月宣佈服役的,但是其首飛的時間很早,在2003年就首飛了,這中間相隔了9-10年時間,大家都知道中國產裝備從測試到服役速度都不會太慢,一艘航母從建造到服役才用7年,那麼一個武直10緣何等待10年之久呢?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這是因為中國產直升機當年缺乏大功率的渦軸發動機,外購又被封鎖,以至於試飛的時候就差點發生墜機,其高原使用效能也非常不好,這才導致一拖再拖。這種情況直到中國產渦軸16研製成功後才有所改觀,這也是為什麼2007年曝光的武直10測試機型和2010年曝光的在發動機噴嘴上有明顯改動,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陸航急需一款成熟可靠的武裝直升機增強其反坦克作戰能力,畢竟靠各種直9改進型和米系確實不夠用了。這時候直19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因為其本身設計是以直9和H410為基礎,加之國內已經將海豚的技術完全吃透,在技術上毫無難度。而且直19本身重量只有4噸,這樣對渦軸發動機的要求就沒有直10高,也保證了其可以順利的服役,我們可以發現直19的首飛時間是2010年,而服役是在2011年,中間僅僅相隔一年,這就足以顯示直19成熟技術的巨大優勢了。
可以說直19的服役既是一種實際需求,也是一種迫不得已而為之的情況,畢竟武直10當時處於等發動機的狀態,但是一款新型發動機的研製早在10多年可能就已經開始,現在急也不可能馬上就有,活人不能讓尿憋死,直19先服役先開展訓練是完全合理的。
當然這背後的"故事"還不僅於此,當前中國產軍用直升機的開發主要依託是一研兩飛的模式,一研就是直升機研究院,兩飛就是哈飛和昌飛。直10是昌飛的產品,直19則是哈飛的作品,之前我們多次提到過百花齊放好過閉門造車,如果單純只採購直10,那麼必然導致另一個工廠在武直製造經驗上會掉隊一大步,這對以後新一代直升機的開發是不利的,對中國產直升機產業也是不利的,所以不管如何同時採購兩個廠家的產品,對中國產直升機行業整體上是一個大的支援。而在美國和俄羅斯的軍備發展也是如此,例如俄羅斯既有米系也有卡系,而美國的直升機也有波音、貝爾和西科斯基等相互競爭。
而且考慮到我們的陸軍規模,陸航直升機是有極大需求的,以美國為例,2017年陸軍擁有5427架直升機,就算我們按照三分之一計算,也要裝備1800架直升機,那麼同時服役直10和直19就即可以彌補數量上的不足,又可以完善戰術的靈活度,可謂是一舉兩得。
最後在說點俗的,按AH64阿帕奇採購價1.8億RMB計算,中國產武直10採購價格大概在1億RMB左右,如果全採購武直10那陸軍還真有點吃不消,畢竟現代機械化部隊野戰防空、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自行火炮樣樣不是重灌備,那樣不是燒錢的主,這種輕重搭配在降低裝備成本上也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