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上文說到,關於海軍052後續型使用的艦載相控陣雷達問題,國內科研單位討論時產生了2種不同方案,一種是航天系統的C波段方案,另一種是電子工業系統的S波段方案。有競爭總是好的,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有利於優化方案。

三,波段之爭

航天部二院第二十三研究所的C波段方案,是結合海紅旗9導彈的制導需求、當時國內材料、製造工藝、上艦要求等條件提出的,紅旗9導彈也是航天系統研製的,這一點有優勢。

電子工業部第十四所認為:航天系統研究跟蹤雷達有一套,但對艦載雷達要求的多功能多目標要求沒有經驗,C波段方案的設計存在明顯錯誤,在海上連200千米的搜尋距離都達不到。十四所初步提出的方案是參考了美國的AN/SPY-1雷達,S波段相控陣主陣面加上一個較小的C波段的紅旗9信標應答陣面。

因此,海軍裝備部又組織了兩次研討會。經過兩次論證,海軍裝備部也傾向於十四所的方案。畢竟十四所是國內唯一的曾經成功研製出多功能多目標相控陣雷達的單位,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

四,太年輕太幼稚

按常理,既然海裝也認同十四所的方案,就應該抓緊落實,爭取早日上艦測試。海軍曾希望,如果專案一切順利將在3-5年後就能上艦。但事情的發展並不是一線科研人員所能決定的。這種大型專案必然涉及到大量的科研經費,所以各家都在拼命爭取。

面對壓力與挑戰,海軍裝備部要求十四所進行全面的總體設計和詳細論證,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裡突破關鍵技術。為此,1991年10月,十四所抽調人員放下手上其他的課題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艦載相控陣雷達的總體方案修改和論證,利用計算機對雷達的各種可能的工作模式和各項指標要求進行計算和模擬模擬,找出最合理的方案。

1992年3月,十四所正式成立了S波段艦載相控陣試驗雷達的設計隊伍,任命了系統設計師(兼電訊主持師)、結構主持師、工藝主持師、可靠性主持師、標準化主持師和檔案員、情報員。

五,多方求教

為了確保方案設計正確,十四所多次到海裝部,聽取艦載相控陣專案組的意見和建議。雙方坦誠交流,海裝也認同S波段方案,同時考慮到未來海戰需求,雷達搜尋覆蓋距離還是大於300千米比較合理。海裝要求十四所儘快拿出詳細方案,準備再次論證,爭取早日把專案爭取下來。

雷達在海上的工作環境遠比陸地環境複雜,四個面陣都要保證在仰角0-90度,方位+/-120度,艦艇+/-20度搖擺的情況下完成多目標截獲與跟蹤,以及對紅旗9導彈的制導等特殊工作模式,只要任何一點疏漏,對艦艇而言就是致命的。可以說,當時十四所專案組的計算和模擬已經進入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狀態。

另外,十四所的專家還請教其他設計所對方案進行優化,例如中船總公司724所就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艦艇的工作引數和設計建議。

5月,在全體專案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十四所拿出了一個完整的艦載相控陣雷達系統方案。所裡先組織了評審, 除本單位專家外,還邀請了724所,南航等院校的專家一起對方案作了稽核,並請大家對方案提出寶貴意見。

6月,專案組到北京參加評審。8、9兩日,專案組作了方案彙報。因為提高了原先設定的搜尋覆蓋距離和跟蹤距離,同時兼顧紅旗9的要求,陣面的有源單元數由原來的3456個單元增加到了4768個單元,因此對陣面的重量、散熱、可靠性、可維護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家們除了對雷達自身的各項功能指標外,還對雷達的可實現性做了認真的評審。最後,認為十四所的方案是先進的,也是可行的。

10日,專案組接到海裝通知,稽核專家最後一致同意將評審結果上報高層,待批准後通知各有關部委院所,進一步配合十四所的艦載雷達的研發工作。

(未完、待續)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羅馬之地上空翱翔的雄鷹,在羅馬尼亞空軍中服役的颶風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