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於烏克蘭哈爾科夫的馬雷舍夫工廠,是烏克蘭境內規模最大的軍工企業,其所涉及的產品包括坦克、裝甲車、柴油機車以及其他重型機械。該廠最為自豪的還是生產坦克。早在1927年底,馬雷舍夫工廠就開始組建坦克研發小組,僅僅兩年後就推出了T-12快速雙炮塔坦克,改型後成為T-24坦克,然後開始大量產出。自此之後,馬雷舍夫工廠成為了蘇聯繼列寧格勒之後第二個坦克製造基地,地位不言而喻。
回首馬雷舍夫工廠整個蘇聯時期的歷史,可謂是相當的壯麗,其先後製造過T-34、T-80以及T-84等蘇聯主戰坦克。可就是這麼一家在蘇聯時期年產量能達到900輛的超級坦克製造廠,在過去的十年間僅僅生產了一輛坦克,效率是蘇聯時期的九千分之一。據報道,近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對哈爾科夫地區進行視察,主要訪問了該地的馬雷舍夫工廠。當他了解到馬雷舍夫工廠的真實情況後大動肝火,直接批評管理層和國防部。這次澤連斯基了解到的情況是:生產效率極度低下,並且不把生產工人當人看。據悉,該廠工人平均每個月的薪水只有一千塊人民幣左右。
馬雷舍夫工廠緣何從曾經的超級兵工廠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主要原因無非兩點,一是蘇聯解體的影響,二是烏克蘭自身原因。隨著蘇聯的解體,烏克蘭至少分得了蘇聯軍事工業的30%。據說當時光烏克蘭國內的軍工企業就有將近3600個,還有三四百萬軍工從業者。以烏克蘭在蘇聯剛分家時候得到的那些遺產來看,其整體軍事實力在整個歐洲恐怕也是數一數二的。但由於蘇聯解體的影響和烏克蘭政府後期的運營,蘇聯留給烏克蘭的這些軍事遺產現在已經被敗的差不多了。
有人會問,為什麼烏克蘭政府不扶植,其實烏政府也是有心無力。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與俄羅斯一樣成為寡頭經濟盛行的國家,政府根本就顧及不到這些工廠的死活。另外,沒有大量的訂單,坦克工廠自然是沒有辦法生存的。不管怎麼說,曾經的國寶級工廠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還是讓人扼腕嘆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