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何為重型戰鬥機?

重型戰鬥機是指戰鬥機中體型較大、航程較遠、載彈量較高的戰鬥機。重型戰鬥機是重要戰機的平臺,美、俄兩國就基於三代重殲F-15、蘇-27(殲-11)衍生出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戰鬥轟炸機F-15E、蘇-30(殲-16)。重型戰鬥機是天空的王者,大國空軍都將重型戰鬥機視作空軍戰力的基石,小國空軍選購輕型戰鬥機往往是囊中羞澀。

中國產三代重型、輕型戰鬥機,一個自用、一個出口

無論是《壯志凌雲》低空通場的F-14,還是勇士飛行表演隊的蘇-27,只有你對重型戰鬥機有了真實、全面的認識,才能感受到航空發動機蘊含的巨大能量,併為人類的創造力而驚歎。還是老規矩,武器有多大,比比才知道,上圖!

戰鬥民族也要十來個人才能推動空載、帶輪的蘇-35

如果非要列舉資料,重型戰鬥機是指空重13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噸的雙發戰鬥機;機身長度在20米上下,翼展13-15米。輕型戰鬥機往往空重不足8噸,最大起飛重量不超過18噸,體形也小的多。三代機中,典型的重型戰鬥機如F-15、蘇-27(殲-11);四代機中,典型的如F-22、殲-20。

三代機後,輕型戰鬥機越發稀少,即使有,也是小國專供款,如瑞典JAS-39,空重6.62噸,最大起飛重量14噸;中巴聯合生產的“梟龍”FC-1戰鬥機(圖2)也是一款典型的輕型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2.7噸。介於重型與輕型之間的是中型戰鬥機,典型代表包括歐洲雙子星--颱風與陣風,單發的F-16與殲-10(空重8.84噸,最大起飛重量18.6噸)已超過輕型戰鬥機的範疇,向中型靠攏了。

中型機中偏輕的殲-10已十分高大 重型機座艙蓋開啟足有2層樓高

重型戰鬥機PK輕型戰鬥機,狗鬥並非一邊倒

千萬不要以為輕型戰鬥機一定矮人一頭,如果雷達、電子裝置先進,搭配適當的戰術,完全可以以小博大,在視距外先發制人,中泰空軍對抗演練就是最好的例子。近些年,中國空軍多次走出國門,與友好國家展開聯合訓練,空中模擬對抗是訓練的重頭戲。據2016年5月英國《空軍月刊》報道,2015年中國空軍派出2架伊爾-76MD運輸機、6架戰鬥機(2架超齡的蘇-27SK、2架蘇-27UBK、2架殲-11)赴泰參加“鷹擊-2015”聯合演練,泰國空軍不出意外地雪藏了F-16,使用JAS-39“鷹獅”迎戰殲-11。

殲-11重型戰鬥機 JAS-39“鷹獅”輕型戰鬥機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雙發重型戰鬥機殲-11在一個回合就輸了個0:4;反倒是在近距離格鬥環節,殲-11優勢明顯,挽回顏面。理論上,輕型機更加輕盈、靈活,狗鬥面對重型戰鬥機勝率更高,但事實並非如此。作為一款鴨式佈局的輕型戰鬥機,JAS-39“鷹獅”空戰翼載荷僅有283千克/平方米,同樣以機動性見長的F-16,翼載荷為431千克/平方米,可見其機動性確實出色。殲-11雖然體型大不少,但憑藉優良的氣動佈局搭配2臺AL-31F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機動性自然不在話下,其穩盤效能甚至超過殲-10,可謂重而不笨。

近戰格鬥結果充分說明:即使輕型戰鬥機理論上更為靈活,與重型戰鬥機短兵相接絕非穩操勝券。令殲-11慘敗的回合正是中遠距空戰,殲-11服役後,雖有小幅升級,但整體還停留在早期三代戰機水平,雷達、電子裝置方面與三代半的JAS-39C/D確實存在一定差距,這種差距是代差,是服役時間上的差距,而非重型與輕型平臺的差距。通常情況下,好馬配好鞍,能玩的起重型戰鬥機的國家,一定不會選裝低檔雷達、電子裝置。如果豪車都買了,哪還會為省點錢買個乞丐版(配置)?

蘇霍伊拳頭產品 蘇-35身姿已逼近百座級客機

重型戰鬥機,大塊頭有大智慧

更大的的腦殼意味著更大的腦容量,也蘊含著更多智慧。長細比是飛機高速阻力的敏感指標,長細比越大,高速阻力越小。與大型戰鬥機相比,輕型、中型戰鬥機在機身長度變小(發動機所需推力更小、體積也更小)的情況下,為維持同等長細比,機身與機頭尺寸同比例縮小,直接影響雷達天線大小與TR(收發)元件數量,進而影響雷達效能。

有網友統計,陣風(中型)戰鬥機的RBE2/AA雷達,TR元件只有803個;典型重型戰鬥機F-22,其AN/APG-77雷達,TR元件足有1956個,是前者的2.4倍,這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兩者雷達的差距。此外,與輕型戰鬥機相比,重型戰鬥機內部空間更大,便於佈置機載裝置,對重量敏感性也低一些,改進潛力更大。

中型機與重型機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颱風與陣風個頭差不多

重型戰鬥機,大塊頭有大能量

二戰後期,戰鬥機進入噴氣時代,但受制於當時的發動機技術,第一代亞音速戰鬥機多為輕型戰鬥機,如F-86,空重4.58噸,最大起飛重量不足8噸(7.36噸)。隨著二代機問世,戰鬥機進入超音速時代,飛機動力越發強勁,個頭也日趨膨脹。以兩大陣營經典二代機F-4與米格-25為例,戰鬥機空重已升至13.76噸(F-4E)與15噸,最大起飛重量也飆至28噸與37.5噸。

米格21至米格31 進入二代機後 輕型機已無法滿足時代需要

米格-25,高空、高速戰鬥機,是討論蘇聯戰鬥機繞不過去的檻,提起米格-25有太多話題。定位於“黑鳥剋星”的米格-25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爬升時間等方面創下20多項世界紀錄,其中6項至今仍未被打破;米格-25是地球上僅有的3種闖過“熱障(2.5馬赫)”的有人駕駛飛機之一。另外兩種也與米格-25有直接關係:一是假想敵SR-71“黑鳥”偵察機,二是近親米格-31。

過於追求高空、高速效能,讓米格-25並不適合作為戰鬥機,1200架米格-25中,60%是偵查型。雖然餘下的戰鬥型米格-25數量較少,卻很為米高揚設計局長臉,比起總是被虐的米格-29,米格-25先是在陣仗上唬住了對手,直到別連科叛逃事件;其次,米格-25戰績可圈可點,長年戰鬥在海灣一線,1991年1月的海灣戰爭中,更是用R-40空空導彈,教育了小弟“大黃蜂”如何做人(二代消滅三代),然後絕塵而去,讓附近的A-6“入侵者”編隊驚出一身冷汗。

米格-25更換碩大的發動機

米格-25由鎳基合金鋼打造,是一架由140萬個焊點焊接起來的“不鏽鋼”戰機。這樣做,簡單粗暴地解決了高速飛行帶來的高溫問題,卻帶來了鋼製機身過重的新麻煩。為增強機動能力,米格-25採用了雙發雙垂尾佈局,兩個碩大的垂尾悄然間影響了後一代重型戰鬥機的設計,雙發雙垂尾成為三代重殲的基本佈局。為驅動碩大、沉重的機身,米格-25安裝了2臺碩大的R-15B-300渦噴發動機,儘管中低空機動性不好,卻給軍迷提供了方便,蹲在米格-25尾噴管拍照成為老毛子軍迷的保留節目。

鑽進米格-25尾噴管中拍照成為俄軍迷保留節目

曾幾何時,(海)空軍戰鬥序列中,機型分為大型轟炸機、輕型轟炸機、截擊機、戰鬥機、攻擊機等,現在多用途戰鬥機一統江湖,“超級大黃蜂”與“陣風”艦載機也獨佔甲板,類似A-6、A-7這樣的攻擊機逐漸消失,輕型轟炸機徹底消亡。下一篇,小編將為您呈現,重型戰鬥機作為重要的作戰平臺,如何擔負起“炸彈卡車”重任。(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作者:軍研吳小胖)

最新評論
  • 1 #

    輕型戰機機動性好這個愚蠢觀念真不知怎麼流傳出來的重型戰機翼載小推力大,同代的重型戰機穩盤瞬盤都遠超輕型,如同f15永遠吊打f16,su27吊打米格28一樣。

  • 2 #

    動不動就殲20 殲20到底長什麼樣的

  • 3 #

    空重超過13噸,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1噸的F35到底屬於什麼重型還是中型機?

  • 4 #

    還有蘇聯的圖128型。超過46噸

  • 5 #

    感覺就是一個發動機和兩個發動機的區別!

  • 6 #

    好是好,用起來也貴啊,打仗就是燒錢啊,錢多如美國不是也有16麼

  • 7 #

    重型戰鬥機是三十噸→五十噸級的戰鬥機。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85%的崗位空餘缺招,北部戰區招聘軍隊文職考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