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48年,南北朝鮮分裂。北朝鮮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而南朝鮮也就是如今的韓國則選擇了資本主義制度。一個統一的國家走向分裂,奇怪的是當時的朝鮮政局是有能力保持國家的統一的。在這裡我們有必要了解下朝鮮分裂的時代背景。

二戰前,雅爾塔體系成立,標誌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對世界的支配。二戰結束後,雅爾塔體成為當時國際政治格局的主要內容。當共同的敵人的法西斯被制服後,兩個世界大國便不得不走向對立。畢竟,兩個超級大國在國家制度,意識形態領域完全不同。因此美蘇爭霸在所難免。

在此背景下,很多國家被迫在美國與蘇聯之間做出抉擇,要麼選擇資本主義,要麼擁抱社會主義。又因為美蘇雙方在各方面的不分伯仲,一個統一的朝鮮不得不在蘇聯與美國的插手下走向分裂。但即便是當時,雙方還是想統一對方。在這種統一思想的催促下,北朝鮮領導人在示意蘇聯後,決定南下進軍,準備一統朝鮮。結果北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短短几周,勝果累累。慌了神的南朝鮮這時緊急向美國求救,希望美國能夠派兵反擊北朝鮮,甚至幫助自己一統朝鮮。

作為自己扶持的南朝鮮,美國沒有理由不施以援手,而且還可以以此為跳板,在政治地緣版圖上對新中國施加重要影響力。於是美國以人權為幌子,召開聯合國大會,組建由十六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橫跨大西洋,登陸朝鮮,參與戰爭。

結果可想而知,北朝鮮連續潰敗,而此時的蘇聯老大哥卻遲遲不出手相救。不知怎麼辦的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只能向中國求救。考慮到中國和北朝鮮都是社會主義陣營的,而且北朝鮮被滅對自己會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中國決定出兵援救。就此,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在隨後的戰役中取得勝利。

但奇怪的是,手握原子彈的美國在接連敗退後為什麼不使用它。要知道二戰後期,美國就僅僅使用了兩顆原子彈迫使負隅頑抗的日本天皇不得不宣佈投降,加速了二戰結束。在當時,中國的原子彈還沒造出來,如果美國投了一顆原子彈,中國可是沒有絲毫的反抗能力。

在這裡,有三點原因迫使美國不敢使用原子彈。

1.政治上的考量。

這場戰爭,我們不能僅僅從軍事上的勝負來理解。毛澤東同志闡述過軍事與政治的關係,他認為任何的軍事的行動都是政治考量的延續。例如聯合國軍參戰和中國決定援救,都是從政治利益方向考慮的。因此,“冷戰”背景下的抗美援朝戰爭,其實是為得到政治利益的軍事行動。

這場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十六聯合國軍可是打著人權的口號,參戰的理由就是“避免任何一個民主的國家受到侵害,無論在地球的哪個角落,都與美國有關”。因此,有著這種“世界警察”意識的美國一旦投下原子彈,那麼就會在國際輿論上處於劣勢與被動。

2.害怕被以牙還牙。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不管是北朝鮮還是中國都是社會主義陣營的重要國家。美國介入後,蘇聯也不是不想出兵援救,奈何當時的蘇聯有於心而無餘力。所以得知中國參戰後,蘇聯在物資上還是援助了不少。更何況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和蘇聯還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因此在“冷戰”的背景下,這些因素不得不讓美國忌憚三分。

如果美國投下了原子彈,那麼不僅撕破了蘇聯的臉,更可能將表面上和和氣氣的“冷戰”引向全球另一大規模的熱戰。到時候同樣手握原子彈的蘇聯很可能以牙還牙,在美國本土投下原子彈。這種事如果發生了,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3.世界人民的民意

當時的世界人民剛從二戰的泥潭中掙扎出來,來之不易的和平讓世界人民倍加珍惜,因此世界潮流就是反戰與發展。即使是被美國忽悠過去的盟友,也不想再打下去。更何況當時,絕大多數的國家百廢待興,亟需重振本國經濟。

一旦美國投下原子彈,那麼很可能爆發新一輪的戰爭。因此,他們極力反對美國投下原子彈,只想早點結束戰爭,把國家發展戰略重心放在經濟發展上。

總結:抗美援朝戰爭最終以中國的勝利結束,這捍衛了中國的利益,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回想這勝利是多麼不容易,一方面中國在軍事力量的對比上遠遠不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美國是很可能投下原子彈的。

因此,我們不僅要感謝老一輩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大犧牲精神,更要珍惜先輩爭取來的和平。如今的世界依舊不太平,但是中國很安定

22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撐不住了?印軍後勤供給吃緊,開始迫切尋求進行第九輪軍事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