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首發自:《世界知識》總第1787期

11月10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再次簽訂停火協議,隨後俄羅斯開始向納卡地區部署維和部隊。此前的10月,亞阿兩國在有關國家斡旋下先後三次達成停火協議,但停火協議生效後,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協議發動攻擊。今年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因納卡問題爆發新一輪衝突。納卡地區位於亞塞拜然西南部,居民多為亞美尼亞族人。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曾因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戰爭。1994年,雙方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兩國一直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武裝衝突時有發生。此次衝突是近年來少有的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爆發的直接武裝鬥爭,因此在衝突中各方使用的現代武器和戰術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和重視。

2020年11月10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再次簽署停火協議。雙方在納卡衝突中均使用了坦克、裝甲車、無人機等武器。

巡飛彈和武裝無人機亮相

在本輪衝突中,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均動用了包括坦克、裝甲車、重型火炮、遠端火箭炮乃至戰術彈道導彈在內的重型武器。總體看來,亞美尼亞在地面作戰中表現不差,而阿方則空中作戰優勢明顯。亞塞拜然投入了數量眾多、不同型號的無人機和巡飛彈,在前線地帶實施了一系列精確打擊行動,取得了顯著戰果,為己方贏得了很大的戰場優勢。亞塞拜然國防部發布的影片顯示,不但亞方大量裝甲車輛、火炮、汽車、步兵陣地等遭到了無人機的高精度打擊,而且包括數套“飛毛腿”戰役戰術導彈發射裝置、“龍捲風”遠端火箭炮,以及S-300防空系統發射車和多部防空雷達在內的眾多高技術兵器也成為了阿軍無人機的犧牲品。據不完全統計,衝突中亞塞拜然軍隊對亞美尼亞軍隊的攻擊75%以上是由無人機完成的,各類無人機使用的數量、頻次和強度創歷年之最。

在亞塞拜然軍隊使用的無人機中,表現最突出的是土耳其製造的旗手TB-2無人機。鑑於土耳其對亞塞拜然的支援,因此有分析認為這些無人機是由土耳其軍隊操縱的。該機為中型察打一體無人機,2014年首飛,2015年列裝,曾在敘利亞、利比亞經受實戰考驗,表現不俗。TB-2無人機巡航速度13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7620米,載荷能力55~155千克。TB-2無人機使用的是一種被稱為MAM-L的微型鐳射制導智慧彈藥系統(一次可攜帶四枚彈頭),這種彈藥由土耳其羅克特桑公司生產,採用一個重22公斤的彈頭,有四種不同型號的彈頭可供使用,據報道在納卡戰爭中採用的是殺傷性子母彈。

同時,亞塞拜然軍隊還裝備了相當數量的以色列無人機/巡飛彈系統,其中以“哈羅普”巡飛彈最具代表性。“哈羅普”於2009年亮相,也被稱為“哈比-2”,在“哈比”反輻射無人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研製,其實質是一種“自殺式無人機”,能自主對無線電輻射實現目標追蹤,適用於壓制防空系統的反輻射作戰。“哈羅普”有一個內建在機身中的重23公斤的彈頭,可以在戰區上空巡飛大約六小時,續航里程約為1000公里。“哈羅普”採用隱形機身設計,具有很低的熱訊號特徵,其光滑發亮的機身也使得肉眼定位和識別變得困難,因此能夠比較容易對敵方空中防線實施滲透。而且這種無人機還具有光電制導功能,可以用來對付非輻射目標或處於關機狀態的雷達和導彈防禦系統。另外,以色列還向亞塞拜然提供了大量其它型號的無人機和巡飛彈。如由以色列埃爾位元系統公司製造的“空中打擊者”無人機,其體量比“哈羅普”小很多,可以攜帶五公斤的彈頭在空中巡飛約兩小時,此前亞美尼亞已聲稱擊落了一些此款無人機。

在這場衝突中儘管亞方有著比較完備的防空體系,也確實有相當多的無人機被擊落,但亞美尼亞在“無人化打擊”中還是損失不小。可以說此次衝突中巡飛彈和武裝無人機已經證明了自身的價值,未來各方對於無人機與反無人機技術的研發將出現一個新的高潮。

“戰爭直播”時代來臨

納卡衝突爆發以來,雙方除了在戰場上真刀實槍戰鬥外,在資訊戰領域也是互不相讓。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透過剪輯短影片的方式向外釋出戰鬥場景,一時間這些慘烈的畫面充斥網際網路,讓不少人驚呼“戰爭直播”時代來臨。此次雙方為了爭奪對戰爭的敘事權可謂不遺餘力。一方面,阿方不斷髮布的無人機打擊影片讓亞軍方以及俄製武器裝備在全世介面前顯得脆弱不堪。另一方面,對方的反擊也同樣犀利。近日,俄羅斯媒體發表題為《亞塞拜然的自殺式無人機似乎在卡拉巴赫衝突中取勝》的文章,指出阿方在公佈的戰績影片中存在“造假”的行為。文章認為,透過仔細分析阿方無人機的攻擊影像,會發現很多被無人機炸燬的目標其實在此前已被其它武器擊中。在9月底公佈的“哈羅普”摧毀亞方“驅蚊劑”電子戰系統的影片顯示,相關車輛在被無人機打擊前就已經被全部燒燬了,通用密封車廂只剩一個骨架,駕駛室門已經脫落,窗戶碎裂,頂部艙門不見蹤影。俄方認為,“驅蚊劑”毀於火炮射擊之下,“哈羅普”摧毀的其實是“驅蚊劑”的殘骸,由此推測阿方的無人機並沒有想象中的所向披靡。

亞美尼亞在總體上處於劣勢,但也會不時取得一些戰術上的小勝利,雖然這樣的戰果對於大局影響有限,但是經過仔細包裝後也能激勵士氣。11月4日,亞塞拜然將一支特種部隊派往舒沙地區,試圖繞後襲擊亞軍防線,但在舒沙地區以北三公里左右的山區落入了亞軍埋伏圈。當時亞軍早已設下的重機槍火力點突然開火,直接擊毀了阿軍車輛的輪胎和引擎,隨後亞軍士兵從兩側向車隊發動了進攻,用火箭發射器直接炸翻了阿軍反地雷伏擊車。據悉,這場戰鬥中有超過20名阿軍特種兵被俘或戰死,而亞軍傷亡僅不到五人,並繳獲了一批先進的武器裝備和無線電通訊裝置。戰後,亞方第一時間公佈了相關戰果和大量的現場照片,其中阿軍車被燒燬以及翻倒在地的樣子讓所有人知道即使戰局不利,但輕視亞軍依然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另外自衝突爆發以來,雙方都把對方對於平民的傷害作為報道的重點,在竭力撇清自身的同時,都試圖將對方綁在人道主義的“十字架”上,從而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國際同情。

綜合看來,此次納卡衝突中的資訊戰表明,社交媒體正以全新的姿態進入戰場,並伴隨著資訊科技進一步發展,在戰爭程序中發揮更大作用。爭奪網路新媒體輿論主動權對於各方都將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1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縫縫補補又三年”!烏克蘭:新版T-64坦克2大改進,效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