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二戰中日本的“神風特攻隊”可以說大家是十分熟悉,開著飛機硬撞美國戰艦的神風隊員堪稱日本最具威脅性的武器之一,但是要說二戰中日本的“特攻兵器”是不是隻有神風,那您可能就想錯了,日本人充分開動了想象力,他們的特攻兵器可遠不止一個神風。
日本特攻武器的發展始於小型特種攻擊潛艇的研發。早在上世紀30年代末,受義大利和德國發展小型特種攻擊潛艇的啟發,日本軍方就開始發展小型特種攻擊潛艇。
第一艘成功的是“A型特種攻擊潛艇”。(日本方面成為甲型特攻)A型特種攻擊潛艇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它與普通潛艇沒有本質區別。然而,通過仔細區分,可以看出一些差異。
A型特種攻擊潛艇以電池為動力,向電動機提供動力,驅動螺旋槳推動潛艇航行。由於電池容量有限,續航時間很短。而且,A型特種攻擊潛艇的電池本身不能充電,攻擊武器只有兩枚魚雷。
這說明它是一種“一次性攻擊”武器,作戰半徑很短。A型特種攻擊潛艇的基本資料如下:水下位移為46噸,機組成員數量為2(都是送死的炮灰,以腦子缺根筋的為優先選項),總長度為23.9米,全寬為1.8米,動力裝置為600馬力電機,水上最大速度為2.3節,水下最大速度為19節,水上最大航程為80節,水下的最大航程是20節,武器是兩枚450毫米魚雷。建造的總數為62艘。
許多武器愛好者都知道,在日本攻打珍珠港事件中,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和艦載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不過,在這次行動中,日本海軍的小型特種攻擊潛艇也投入使用。當時山本親自制定的“Z計劃”中,規定27艘潛艇組成先遣隊,提前出發。
其中5艘是特攻隊從I-16到I-24的航母,每艘都攜帶一艘特攻潛艇,準備在攻擊前釋放特攻潛艇,然後,特攻潛艇祕密潛入港口,在轟炸機轟炸的混亂中從水中發射魚雷。1941年11月18日搞了又一次“海空襲擊”,五艘特種攻擊潛艇航母從吳軍港出發。經過半個月的航行,12月6日晚,5艘潛艇航母駛向珍珠港以西6海里處漂浮。珍珠港幾乎看不見。十名特攻隊員寫下遺書,喝下英雄酒,最後祈禱。
夏威夷時間12月7日凌晨3點30分,5艘特種攻擊潛艇離開航母。小型特種攻擊潛艇成功突破兩個反潛網,通過珍珠港灣最窄處潛入港口,先後遭遇美國海軍“禿鷹”號掃海艦、“沃德”號驅逐艦、“赫爾姆”號驅逐艦。特種攻擊潛艇在遭到美國艦艇炮擊後相繼沉沒,“美國艦艇損失幾乎為零”。但日軍誇耀特攻潛艇的“戰果”,將戰死的9名特攻隊員提升到2級,並授予“昭和軍神”榮譽稱號。
日軍除製造特種攻擊機外,還研製了イ、ケ、ふ等特種攻擊武器。其中,イ武器是無線電制導炸彈,裡面沒有人類駕駛員。有輕型轟炸機使用型和重型轟炸機使用型兩種,可以由輕型轟炸機和重型轟炸機投擲。這種射電導彈是由“telu-1”火箭發動機驅動的,可以精確地打擊敵艦。實際上,イ武器是基本上和現在的導彈差不多,其外形更像一架小型飛機。
日軍在研製空襲專用武器的同時,在比基尼島軍事行動的“捷一號”計劃中也明確要求士兵採取自殺式的“人身攻擊”戰術。
其中最突出的單兵特種攻擊武器,即反坦克特種攻擊武器,被日本稱為“戰車突刺”。這種“刺爆地雷”有一個破甲彈頭,彈頭系在一根1.5米長的木棍上,頂端有三個刺。在攻擊過程中,特勤人員可以祕密快速接近敵人坦克,用尖刺抵住坦克裝甲板並引爆,正面攻擊時可以將裝甲折斷150毫米。爆炸發生後,特攻隊員和敵方坦克一同死亡。這種“突刺爆炸地雷”1945年初用於實戰,僅摧毀了美軍的幾輛M4“謝爾曼”中型坦克,收效甚微。
雖然日本研發了這麼多慘無人道的武器,但是仍舊不能阻止他們的敗亡,可以說戰爭中日本的失敗不是無謂的送死就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