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從1947年到1991年,以美國過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冷戰",期間發生瞭如朝鮮戰爭,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等區域性代理戰爭,還進行了軍備、科技、外交等一系列競爭。
但這些都沒有演變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不過,這不代表美蘇兩國沒有計劃過"三戰"。
1994年7月,西方新聞界首次向世人批露了一份前蘇聯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秘密計劃。這份計劃一直作為華約組織的最高機密性檔案而藏於蘇東各國的最高軍事機構中,知道這份計劃存在的也僅限於蘇東各國的最高領導人。
柏林牆倒塌
但1990年東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柏林牆被推倒以及隨後的前東德軍隊的解散,使得許多具有重要價值的機密檔案落到了西方國家手中。
儘管前蘇聯已經銷燬了不少機密,但西方專家用了兩年的時間,還是從約23000份檔案中勾畫出了前蘇聯進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秘密計劃的全貌。
該計劃是一份詳盡的前蘇聯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略圖。圖中除詳細註明戰略儲備、戰略程序、雙方軍事力量對比等情況外,還將整個歐洲分成了不同的戰略地區,並用黑色虛線劃出了進行核攻擊地區的界限。而且,計劃中還給出了詳細的戰爭程序:
第一天:以蘇聯為首的華約軍隊給駐西德的所有北約基地以出人意料的、致命的核打擊,同時100萬前蘇聯、東德和波蘭軍隊沿東西德邊境在12000輛坦克和25000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向前推進。 第三天:佔領西德全境,並由數十名東德行政官負責接管。 第十四天:佔領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丹麥 第三十天:華約軍隊一路進抵大西洋海岸
但是對於戰爭,僅僅有上面的計劃、有戰略地圖無異於紙上談兵。還應當有實際的戰爭準備和行動。
為了戰爭,前蘇聯計程車兵接受了各種特殊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已到了很高的水準。
按計劃,17000名士兵將在接受命令兩小時內發動正式攻擊,這大大出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意料,海軍艦隻也將在1小時內出海,而儲備的摩托化師也將在兩天之內準備接應任何部隊。
在部隊的日常生活中,軍人們85%的時間處在戰備狀態,即使週末也是如此,他們要時刻準備著在接受動員的兩小時後出發。而先頭部隊卻更要在45分鐘內就要出動。
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準備,華約還經常進行軍事演習。1980年,華約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實戰演習,規模之大,把北約所有重要軍事基地都作了攻擊目標。
他們對於戰爭中的細節也已到了驚人的程度,比如有一份詳細的方案就註明了三萬名蘇共官員接管西德的每一個步驟。此外,他們還準備了一種新的貨幣以代替現在流通的德國馬克。
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原東德最高統帥部的一個保險箱裡,西方人發現了一套陸軍元帥肩章,這副肩章將在戰爭爆發時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最高統帥身上。
同時,西方人還在地下室中發現了成千上萬的獎章,那是準備獎勵那些最先渡過萊茵河計程車兵的。他們甚至準備好了新的交通標誌來安放在被佔領的西德和比利時領土上。 一切都是眼見為實。當一位西方官員親眼見到華約為戰爭而準備的武器時,他就不會不相信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真實性了。
1990年10月3日,也就是德國統一日,一位西德官員視察將要接管的東德軍事基地,坦克、火箭筒、軍用卡車、飛機、裝甲車櫛次鱗比地擺到了他的面前。儘管已無人看管。但這些武器卻都是作了充分戰爭準備的,都有充足的燃料與彈藥。
一位前蘇聯官員就曾坦白說:"是的,我們為戰爭做好了一切準備,我們有計劃、有軍服、有裝備、有防毒面具等等,我們時刻預備戰爭的到來。"
面對華約方面如此周詳的戰爭計劃和準備,反觀北約就比較尷尬了。和平時期,北約軍事基地的效率實在太低了,他們過著小市民的生活,白天工作,晚上睡覺、週末休息,戰爭感、緊迫感在他們身上蕩然無存。
如果發生戰爭,他們至少要做兩天的準備,而華約則只需要一個小時。已婚的官兵往往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只有少數人真正呆在基地裡,不值勤的單身士兵還經常光顧當地的飯館和夜總會。而這一切在華約的軍隊里根本是不允許存在的。
從前蘇聯戰爭計劃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前蘇聯要進行的是一場閃電式的、無情的、攻擊性的核戰爭,而北約對此所作的準備如何呢?一位北約官員說:"如果華約運用核武器,北約就很難堅守住他們的防線,因為到目前為止,英國、法國、美國和德國的官員們還在懷疑華約當年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而當我們還在猶豫不決時,我們已經被消滅了"。
事實上,即使不進行核戰爭,僅就常規武器而言,華約的實力也大大超出北約。華約有53000輛坦克,而北約只有22000輛;華約有火炮36000門。而北約只有10000門,華約有裝甲車23600輛。北約只有6200輛。
此外,空中力量也很懸殊,北約5200架飛機是抵擋不住華約的8800架的。由此來看,不管是"核戰"還是"常規戰",似乎前蘇聯在"三戰"中的贏面都要更大。
但我們應該慶幸以"核戰爭"為主題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爆發。如果"三戰"真的爆發,恐怕我們要關心的就不是雙方誰勝誰負的問題了,而是全人類生存與毀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