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初,第一次戰役結束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軍暫作調整後,兵分兩路繼續北進,陳重兵保衛朝鮮臨時駐地江界,志願軍總司令部為了遏制敵軍的兇猛攻勢,急調國內的第九兵團司令宋時輪上將入朝,擔任拱衛東線作戰的任務。
宋時輪出國參戰後,為了達成戰役的突然性,採用迂迴切斷、包圍分殲的戰法,率領衣著單薄的志願軍晝伏夜行,強忍飢寒交迫在積雪深厚的山林中偽裝行軍,終克服千難萬險,大膽迂迴包抄,將美軍分割包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
宋時輪
於11月27日,敵我雙方在零下30度的生理極限環境中展開為期20天的激戰,該次戰役中,志願軍憑藉生死無畏和鋼鐵意志全殲美軍一個整團,擊退美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一戰克復三八線以北的大部地區。
12月24日,美軍殘部在7艘航母的掩護下,走海路脫離戰場,標誌著敵軍在朝鮮東北部的戰線全面失守,不僅徹底粉碎了麥克阿瑟企圖聖誕節前武力統一半島全境的作戰意圖,也扭轉了朝鮮戰場的戰局。
不過,雖然長津湖一戰以我軍全勝宣告結束,但為何軍長張仁初中將卻被勒令寫檢查反省,師長吳大林還被撤職反省,差點被槍斃呢?
首先,因為第九兵團是在東南沿海作戰時突然收到命令出國參戰的,並沒有準確的預判戰場形勢,所以並未在第一時間配備禦寒冬裝,加之戰場局勢緊急,後勤補給存在滯納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大部分戰士只能身著單衣頂風冒雪,在零下30度以下的極限環境中作戰,所以全兵團在該次戰役中,戰鬥傷亡達到了19202人,凍死和凍傷人數超過3萬餘人,非戰鬥性減員將近三分之一,嚴重凍傷者更高達22%。
《三八線》
其次,因為第九兵團出國參戰的時間較晚,加之語言不通和作戰密度緊湊等客觀原因,所以並未能像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那樣,具備相當完善的情報滲透工作優勢,對敵軍動向一知半解,因而在血戰長津湖時,導致我軍根本收取不到任何有價值的情報。
反而敵軍陣營中的韓軍,因為和朝鮮族語言相通,所以在群眾中安插了很多臥底探子,導致我軍的大量機密情報遭到洩露。
而且因為志願軍入朝是異國作戰,當地的朝鮮人民一開始根本不瞭解志願軍,也不想過多與我軍接觸,當志願軍陷入絕境時,大部分群眾都選擇袖手旁觀,甚至還有一小部分人選擇幫助敵軍對志願軍進行迫害,就更加重了我軍的戰線壓力。
最後,因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中首戰告捷,所以第九兵團在奉命北上出國參戰時,大部分將士們都覺得美軍也沒啥了不起的,認為此戰必勝,很快就能凱旋迴國,所以很多人在備戰時,還專門拿上了慶功酒,情緒消極,更像是出國旅遊的。
彭德懷發現了這些士兵的輕敵情緒,第一時間發出警告,要求他們一定要穩紮穩打,必須拿出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打游擊戰的警惕性,但卻依然有人不當回事。
尤其是26軍,多次地形偵查敷衍了事,還在作戰報告上將美軍的坦克當成房子,導致戰士們不僅要在冰天雪地裡完成艱難的急行軍和作戰任務,還要因情報誤導抵達錯誤的作戰崗位,直面敵軍的炮火,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傷亡代價。
雖然長津湖之戰,我軍在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均不佔優勢的前提下,予敵重大傷亡,但在戰役後期美軍在撤退時,第九兵團26軍主力始終沒有及時趕到並投入戰鬥,導致敵軍兩支主力師並未承受太大阻擊壓力,順利南撤回東海岸的咸興市。
所以在戰鬥剛剛結束,兵團司令宋時輪就當場拿下了26軍主力的位置,並痛批軍長張仁初的消極怠戰情緒,甚至一度要撤銷該軍番號。
張仁初為此還專門寫出萬字檢查來反省自己的失職,師長吳大林因前期情報偵查工作不細緻、戰中消極怠戰、戰後部隊穿插不到位,為全軍帶來巨大損失和代價,差點被宋時輪槍斃,最後在多位同僚和上司的求情下,才背上了撤職處分,遣送回國停職反省。
張仁初
1952年9月,宋時輪奉命整軍回國,一行至鴨綠江邊,宋時輪要求司機停車,迎著寒風,面向長津湖方向矗立良久,最後深深鞠躬,待抬起頭來時,將軍已經淚流滿面,悲痛欲絕,難以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