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96年,在震驚全球的解放軍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演習中,中國空軍裝備的雙發重型戰鬥機蘇-27第一次正式公開亮相。在1992年來到中國之後的近30年裡,蘇-27及其中國產化型號早已經“生根開花”,成為了中國重型戰鬥機研發的一個最重要的平臺——沒有之一。

近日,國防軍事頻道在慶祝人民空軍成立70週年特別節目《講武堂》中,通過空軍專家現場講解的方式,罕見的披露了蘇-27戰鬥機的引進對人民空軍建設產生了哪些重要意義。

空軍專家“現身說法”,非常有利於澄清很多傳聞

空軍專家高虹首先介紹了蘇-27這款重型戰鬥機本身具有的技術特點,作為我軍第一個型號的三代機,其採用了翼身融合設計,具有載油量大、航程遠、機動性強、多用途等特點。空軍專家王明亮稱,蘇-27的引進代表我們開始走“重型化”的路線,其實也反映出對整個空戰規律更新的一種認識,由於重型機具有載彈量大、航程遠等特點,在空戰中往往更具有優勢,這就改變了中國空軍在主戰飛機上長期堅守的“輕型化路線”,堪稱是“戰略思想”的升級。

空軍專家高虹還稱,蘇-27飛機在中國空軍裝備建設史上,它是改變我們思維觀念的一個機型。比如在維護保障上,之前已經固化在二代機的基礎上,而蘇-27引進之後,就學會了從經驗保障轉向科學保障,從經驗飛行轉向科學飛行。高虹用殲-8白天型和蘇-27的油箱之不同做了一個舉例說明:殲-8白天型的油箱油量的判斷,之前都是地面維護人員用手指來估測的,由於維護人員胖瘦不同,這種“兩指寬”的估算方式除了不精確之外,還會帶來一些飛行事故。而蘇-27的油箱有兩條刻線,為了能看清刻線,油箱還有一個照明的小燈。高虹表示,這種看似簡單的設計,開啟了一個我們的思維,這就是精細化保障,所以我們後續的所有飛機,保障過程中都採用了這種量化管理。

這種看似簡單的設計,開啟了一個我們的思維

空軍專家王明亮認為,蘇-27的引進,給中國空軍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就是“人”,不光是裝備變,人也在變。比如在使用先進的通訊系統和資料鏈的時候,一開始很多飛行員不習慣:喜歡喊話,聽著親切,聽著指揮員的聲音覺得踏實。

從空軍專家的這些描述,我們可以看的,蘇-27對於中國空軍的意義,遠不是獲得了一款現代化主戰裝備那麼簡單。蘇-27的引進,使中國空軍在全軍發展戰略中地位產生了巨大變化,使得中國戰鬥機發展的步伐再次跟上了世界先進裝備的水平,同時也推動了其他中國產作戰飛機的改進完善和新機型的發展。而正是基於這些特點,蘇-27在遙遠的東方開始演繹出了一段不朽的傳奇。

除了武器裝備本身,人和思維的變化更具有意義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10美元鈔票背後的中途島海戰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