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晉造十七式是閻錫山民國17年(1928)在C96的基礎上獨創的一款 .45ACP口徑的毛瑟手槍,國內俗稱大眼盒子炮,這款世界上獨一無二口徑的毛瑟手槍,由於其稀有、獨特、和唯一性而受到各國藏家的青睞和追捧,也是名列世界二戰名槍榜僅有的一款中國產手槍。晉造十七式當年主要是裝備晉綏軍的,平型關戰鬥中,在閻錫山的二戰區配合作戰的林彪115師據說也有配備,還有就是晉綏軍61軍軍長李服膺也是被閻錫山的警衛營用晉十七大眼盒子炮斃掉的。

在舊中國廣泛裝備的大量毛瑟式手槍中,民國17年式毛瑟手槍是最為特別的一種。這不僅是因為它是一隻由地方軍閥的兵工廠仿製並大量生產的毛瑟手槍,而且是因為它獨特的口徑:.45英寸。也就是11.43毫米。

相比當時中國流行的其他口徑毛瑟的9毫米和7.63毫米,民國17年式毛瑟是不折不扣的“大口徑手槍”。討論民國17年式手槍的歷史,就不得不涉及它的擁有者:“山西王”閻錫山。閻錫山於1912年得到山西的控制權後,就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軍事工業。這個畢業於日本正規軍校的軍閥心裡非常清楚:有槍有炮,才有實力;而造槍造炮,才是有實力的根本。他的軍工廠始建於1912年,最初叫山西機械局(這是典型的清末軍工廠命名方式)。後來為了響應民國政府的號召,於1928年改名為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現有的資料顯示,在1930年,這個地方軍工企業擁有3800臺各式機械和1.5萬固定職工,可以生產包括大口徑迫擊炮,75毫米火炮再內的所有輕武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閻錫山的設想實現了。

民國17年式手槍山西軍工產品的一個特色就是:口徑和中央軍裝備的絕對不一樣。這是閻錫山出於防止中央軍滲透進山西而設計的,至於發揮了多大作用,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不過這個政策的直接結果就是:山系的衝鋒槍使用的是.45口徑,而不是當時在中國流行的9毫米口徑。這也最終導致了.45口徑的民國17年式毛瑟手槍的誕生。

山西最初生產.45口徑的槍械是在1920年。閻錫山在很早就認識到了單兵自動武器的重要性,並於1920年底責成山西機械局仿製在當時還算新式的湯姆森M1921式衝鋒槍。由於其時山西多土匪,經常威脅到山系的鐵路運輸,而這一運輸方式是山西獲得外省資源的主要途徑。所以最初仿製的衝鋒槍基本都裝備給了火車護衛部隊。衝鋒槍的火力優勢(因為土匪訓練無素,所以不能發揮步槍的射程優勢)令閻錫山的部隊在交火中大佔好處。但是隨之卻產生了一個問題:護衛部隊使用的湯姆森式衝鋒槍和毛瑟手槍的子彈不能通用(當時山西用的毛瑟手槍是7.63毫米)。閻錫山為此在機械局進行懸賞,尋找解決方案。而山西機械局的解決方式就是將毛瑟手槍進行放大設計,使之可以使用.45口徑子彈。1929年,新的.45口徑毛瑟手槍正式投產,命名為“民國17年式手槍”。

民國17年式毛瑟手槍的具體產量難以估算,因為抗戰後的分散生產導致了記錄上的混亂。但是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其裝備範圍還是相當廣的。不僅閻錫山的晉軍大量裝備,西北軍和八路軍也有不少的使用。如林彪的115師在山西抗戰期間,就曾經接收過不少17式手槍。士兵們管它叫“大盒子炮”。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胡塞武裝防空武器發威!再次擊落F-15戰機,不敗之“鷹”名聲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