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二戰空戰中,“非洲之星”馬爾塞尤雖然不是戰果最為耀眼的明星,但一定是最能惹來話題的空戰王牌之一。無論外貌,空中戰術,和他本人的桀驁不馴,甚至包括他的不幸墜機,都足以為空戰愛好者津津樂道。幾乎可以說,在1941年末到1942年9月,北非的天空就是馬爾塞尤的個人秀場。

當然,這並不是說皇家空軍就無人能夠抗衡馬爾塞尤,就在事故之前4天,小馬哥就遭遇過一場類似於“紫禁之巔”的華麗對決。1942年9月26日下午,馬爾塞尤所在的2戰鬥機聯隊掩護一隊斯圖卡轟炸哈馬姆。遭遇英軍的噴火5B攔截。此日報呈戰果3架,據稱馬爾塞尤曾經和一個技術很嫻熟的英國噴火瘋狂機動,幾次差點被擊落。

那麼這位“葉孤城”究竟是誰呢?

一、“神話”的造就

抱歉,查無實據。在戰後公佈的雙方逐日作戰記錄中。這一場空戰並不存在。這只不過是德國空軍包裝“空中騎士”的一種光榮傳統。眾所周知,納粹一直致力於宣傳人種論,而最好的宣揚“雅利安人種”超凡脫俗的證據是什麼。

正是把殘酷至極的戰場變成秀場。宣揚“雅利安人種”以一當十,當百的風姿,奇蹟一樣的戰果。為了體現“超人”的不同。甚至不能宣傳是小隊乃至中隊協力作戰的英雄集體,一切的聚光燈必須集中在一個個個體,一個個“超人”的身上。

而由於各種原因,螺旋槳飛機時代的空戰的戰果判斷,限於技術水平,總是有一些水分的。這正好給了納粹宣傳機構大吹法螺的機會,創造一個個不亞於他們日本同行的“奇蹟”。這種某日空戰裡面多幾架不存在的敵機凌空爆炸的事情。根本就是灑灑水而已。

無論是空中還是地面,無論是法國戰役還是巴巴羅薩,這樣一個接一個的“奇蹟”振奮了軍心士氣。也刺激了納粹頭頭腦腦們的野心。不過,戰報上的“奇蹟”無助於現實的改變。此時在北非,馬爾塞尤和他的小夥伴們面臨的是越來越多的困難。

1942年,英美盟軍在北非的空中力量,無論是在數量,飛機效能,還是飛行員素質上都有了極大的進步。以前的馬爾塞尤可以輕鬆的獵殺颶風戰鬥機,在噴火-5B出現之後,雙方戰機效能基本持平,原來砍瓜切菜的愜意沒有了,還要時不時小心對方反咬一口。

另一群菜雞P-40戰鬥機雖然效能不如,但是越發老練的飛行員也能借助在低空的優勢糾纏,捕獵的難度提高了。更不用說數量上的劣勢,原本無往而不勝的“空軍嬌子”吃癟實乃常事。吃虧吃得太多,自然不可能每天都拿出體現“雅利安人種優越”的戰果。而且空軍掩護不利,地面的同僚們就要吃炸彈,對空軍的不滿也就越來越多。

現在的局面很讓人苦惱,一方面面對後方吹牛需求的威逼,一方面是同僚的責難,空軍嬌子們不可能拿出令同僚滿意的效果來應對,就有了其他的辦法。

二、“名著”的誕生

本身,戰果注水這種事情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作為二戰德國空軍的領導者,一戰王牌赫爾曼·戈林也並不避諱,自己在一戰最後飛行階段有編造戰果的行為。上行下效的德國空軍嬌子們也就跟著進了一步,編造空戰報告。

而北非戰場由於機場數量限制,長期只能派駐一個聯隊,甚至是大隊級輪流駐守。在長期一地輪戰,大家都是本系統內同僚再熟悉不過的情況下,編個報告簡直是心領神會的事情。

應對上級宣傳需要,給個誇大數字就行,可是應對陸軍、義大利空軍和其它友軍單位的責難和期望,就不那麼容易了。

怎麼解釋你在空中大殺四方,結果什麼都沒攔住的情況?那自然需要一點文學功底,對方也有超級高手出場,雙方紫禁之巔激烈交鋒,然後導致未能達成目標。在阿拉曼戰役之前幾個月,這種文筆華麗到可以當“名著”看的報告都已經成了常態了。

馬爾塞尤還是太年輕,他事故喪生的時候也不過是個上尉,剛剛晉升中隊長,哪裡知道大隊長,聯隊長,乃至後方這些破事。沉迷打火雞遊戲的年輕王牌可能都想象不到,在他奮戰的同時,27聯隊的軍官和其他飛行員互相包庇矇混戰果。由於業務不熟練遭到了空軍司令部調查,最後因為當事人之一駕機自殺而草草收場。

北非戰場的這個毛病甚至具有傳染性,1942年9月,第27聯隊連續損失了,施泰因豪森、施塔爾施密特、馬爾塞尤三位超級王牌,戰鬥力一瀉千里。在1942年年底不得不把糜爛的北非局勢交給戰友,灰溜溜的跑掉了。

而在1943年進駐北非的第二殲擊機聯隊也面臨著,祖國的期望,戰友的期望。可王牌數量更多,星光更為璀璨的第二聯隊面對的是越來越多的英美盟軍飛機,持續的空襲,以及低空保護轟炸機越來越得心應手的P38飛蛇編隊。

轟炸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嚴重,習慣於中高空遊獵的王牌們越來越束手無策。於是包括德軍第七王牌,埃裡希·魯道弗(宣稱擊落222架)在內,也開始祭出了文學手段,編造戰果。

埃裡希·魯道弗宣稱在北非最滿意的一場戰鬥是在1943年2月9日,利用偏轉角射擊戰術打破8架P40組成的呂夫貝里環形陣,追平了馬爾塞尤在1942年9月1日創造的一戰八殺的空戰記錄。

在戰報中,無論是戰法還是擊墜數字跟馬爾塞尤創造的奇蹟如出一轍。只不過對照戰後雙方作戰記錄,區別就出現了。

馬爾塞尤宣稱擊落8架P40,僚機擊落1架。27聯隊當日宣稱擊落9架,盟軍承認損失6架P40。

魯道弗宣稱擊落6架P40,2架P38。2聯隊當日宣稱擊落15架,盟軍承認損失為3架隸屬於自由法國的P40,沒有P38損失。

馬爾塞尤的記錄衝突還能認為是空中觀察的正常誤差。

而魯道弗這次戰鬥,無論從擊墜數,擊墜型號來看誤差都大得離譜,在空中觀察總不能把單發的P40和雙發的P38戰鬥機認錯吧。

恐怕這一天的戰報,完全是第二聯隊集體對馬爾塞尤舊作的“致敬”性摘抄。如果此時馬爾塞尤還活著,是應該對這位大他兩歲的上級的抄戰報行為表示理解呢,還是乾脆揍他呢?

三、“超人”因疲憊而隕落

宣傳機構在戰爭中誇大一點數值的行為有利於軍心士氣。但是像納粹這樣日復一日的造神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只能是破壞戰鬥力的養成。空戰終究是一個集體作戰,飛行員的平均水平提高的意義,遠比幾個超人類騎士在空戰中砍瓜切菜的意義大。

在二戰中,蘇聯空軍的王牌飛行員,利用團輪換回後方修整期間,擔任新兵教員並補習軍官教育,接著晉升直到轉地面指揮崗位。美國甚至明確規定了飛行員一旦達到某個擊落數字,就拖回去當教員。而像布萊克斯勒這樣機槍卡殼都不返航的好戰刺頭,甚至被下了禁飛令。

而德國空軍重視王牌的同時,對一般飛行員的水準養成不重視,就幾乎把航空隊變成了由專職切菜的騎士和專職喊666的扈從們組成的騎士團。馬爾塞尤當中隊長之後,實際上整個中隊快10架飛機都是圍繞保護他存在的。

整個27聯隊,就是德國空軍“王牌依賴症”的典型存在。在到非洲前的表現只能用一般來形容,戰爭期間它的兩個大隊沒有取得任何戰果,雖然和它所處的位置也有一定關係。

法國戰役的成績單還算可以,不列顛空戰的水準就和同僚拉開了距離。第26殲擊機聯隊每損失一架獲得5.1架戰果,第54聯隊每損失一架戰機獲得5.5架戰果。而27聯隊每損失一架的戰果是2.4,拉開了一倍的差距。

1941至1942年是第27殲擊機聯隊最輝煌的時代,除了短暫的東線之旅外,北非就成了它主戰場,交戰雙方的裝備均不如海峽前線。在這裡,非洲之星大放光彩,鋒芒蓋過了聯隊的其他所有飛行員。看JG 27在北非的歷史,大部分人都是盯著看小馬哥的表現。然而當英國人頂住隆美爾非洲軍團的突進,美國人又加入戰局後,JG27就逐漸支撐不住了。

1942年9月成為了最黑的一個月,三位超級王牌的喪生導致核心戰鬥力的徹底崩潰。這三個人的戰績佔據了27聯隊第1大隊在北非總戰績的一半。核心一去,剩下幹慣了“陪襯”的幾十位飛行員自然抵擋不住。整個聯隊很不光彩的離開了北非戰場。

離開了成名地非洲,後面第27殲擊聯隊的戰史就已經毫無意義,43年以後的大隊以上級指揮官名單難以尋覓知名好手。不高的平均飛行員水準帶來惡性迴圈,44年下半年只能用一個大大的“慘”字來形容,此後的歷史不值一提。

而王牌們本身也被這種體制戕害。他們的戰績導致宣傳機構要天天聽他們的好訊息,高強度的出擊導致他們無法把自己的經驗帶回航校普及給所有新手飛行員。一般飛行員的水平不足,導致王牌們需要更多的精力顧及僚機,加劇了高頻次出擊造就的疲憊。

越出擊,戰友就越菜,就越疲憊,戰友被擊落換上來的新手更差,自己就更要負擔出擊任務導致更加疲憊,更不用說王牌戰機上那一連串的標誌本身就吸引火力。一連串的惡性迴圈。

在宣傳中他們是“超人”又不代表他們真的自帶不會疲憊的體制。

德軍頭號王牌哈特曼,出擊1404次,迫降14次。

第七王牌埃裡希·魯道弗,出擊超過1000架次,被擊落過16次,其中跳傘9次。

而“非洲之星”馬爾塞尤,一天出擊兩三次是家常便飯,因為瘧疾、黃疸、阿米巴痢疾和腸胃炎躺在醫院裡面也是家常便飯。被北非黃沙折騰的座機比他更難堅持,斷絕了他回去完成婚約的機會。

結語

與其說讓馬爾塞尤喪生的是那次機械故障,不如說,是納粹宣傳對“超人”的需要和吹捧,讓他走上了絕路。這一種族主義毒瘤不僅給被侵略國家造成了巨大傷痛,也戕害了德國自己的年輕人。

參考文獻:

《地中海航空戰》

《福克沃爾夫在北非》

《帝國騎士:第三帝國最高戰功勳章獲得者全傳》

最新評論
  • 1 #

    這些王牌的戰績見對方都承認並表示尊敬,你到這裡來說人家注水?

  • 2 #

    都是戰爭宣傳的需要,美國海軍陸戰隊“巴斯隆軍士”就不是宣傳的需要?相對來說德國空軍的戰績還是比較真實的

  • 3 #

    有道理……看來造星運動不光是盟軍的專利……德國也這麼幹過……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僅剩一艘航母遭到美軍嘲笑:100公里外就看到濃煙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