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其實驅逐艦不像戰鬥機那樣有清楚的代數劃分規則,即便是戰鬥機也有4次和5次劃分的區別,驅逐艦的劃分就更加複雜且沒有明顯的界限。這是因為驅逐艦的發展相比戰鬥機更慢,至今出現過的驅逐艦種類遠遠沒有戰鬥機多,而且任何大型軍艦都可以通過改裝升級,做到跨代次進化,艦體效能參差不齊,根本無法清晰地劃分等級。

比如日本的4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經過改裝之後竟成了高速戰列艦;中國進口的4艘現代級驅逐艦經過大改之後也可以躋身為三代艦的行列。筆者認為作為最第3代驅逐艦應該具備被多用途作戰能力和隱身化特色,當然這只是對先進驅逐艦的籠統概括並不是被廣泛接受的標準,目前各國已經服役的驅逐艦中符合三代艦標準的並不多。

歐洲的45型、地平線級是毫無疑問的3代驅逐艦,兩者都有極其隱身的艦體設計,裸露在甲板上的艦載裝置也都有隱身的考慮;而小國丹麥的伊萬·休特菲爾德級效能和設計上滿足三代驅逐艦要求,它擁有美製的mk-41垂直髮射裝置和隱身外形,基本具備了多工能力,但是終究是一款護衛艦;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從一開始就滿足3代艦的標準,技術升級到今天增加了遠端對地攻擊能力和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

日本的秋月級、南韓的世宗大王、中國的052、055等驅逐艦都屬於3代艦的行列,這些新下水的戰艦都擁有發射多種導彈打擊空中、海上、水下、陸地目標的能力,是真正意義上的多工驅逐艦。而日本已經服役使用多年的金剛級驅逐艦和阿利伯克級一樣,都是最早的3代艦之一,至於僅僅裝備了簡單防空導彈、更側重於反潛作戰的朝霧級勉強跨進3代艦的門檻,但也不具備隱身效能,算不上真正的3代艦。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東風4遠端彈道導彈,站好最後一班崗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