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印度在軍事方面自主研發的能力實在不敢恭維,自主研製的戰鬥機在試飛過程中就出現問題了,好不容易能夠研製出了一款比較像樣的軍事裝備,結果核心技術卻掌握在其他國家手裡,打造的航空母艦核心裝置又被竊取了,只能說印度真的太慘了,就連被稱為陸戰之王的坦克,也逃脫不被印度折磨的命運,這款阿瓊主戰坦克是印度自行研發和製造的第三代坦克,坦克總體佈置採用常規方案,樣車以均質裝甲板製成,看著中規中矩的,但是這款坦克其實也是漏洞百出。

即使採用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榴彈、破甲彈、碎甲彈和發煙彈初速較高,穿甲彈的穿甲效能較好,但是因為印度政府制訂“阿瓊”計劃的盲目樂觀和無視本國工業基礎,直接導致研製失敗,從表面上看,印度國防企業應當擁有很強的實力,但實際情況是,受技術過時、研發過程繁瑣和裝備政策偶然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擾,多年來,印度武器裝備採購主要依賴進口,其武器裝備進口額在總採購額中的比例超過70%,也就是說印度在一些國外轉讓的技術還沒吃透,就匆匆用在新坦克上。

而且零件都是來自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這就造成“阿瓊”進口零件佔全車成本比例不斷升高,“阿瓊”坦克除了裝甲與車載計算機系統外,其他的關鍵部件如發動機、傳動系統、懸掛系統、觀瞄系統、雙向穩定器甚至機槍等都要進口,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部件往往“水土不服”,整合非常困難,“阿瓊”原型車自制部件的比例為百分之七十三,但在實際生產時,進口部件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實際上淪為“萬國”坦克。

美國作為工業強國,在研製M1主戰坦克時也並非一帆風順,甚至火炮要從德國引進,印度要想發展先進的第三代坦克,並實現主要部件中國產化,只能從基礎工業開始一項項填補空白,況且印度制定的技術指標很高,能達到這些指標的部件往往是核心機密,不太可能轉讓,這種眼高手低的狀態註定了“阿瓊”的失敗結局,現代武器裝備是國家工業基礎和科技水準的結晶,現代武器裝備要有效發揮作用,主要不是靠單項優勢。

而是需要整個工業科技特別是軍工系統的綜合配套能力,這就需要國家和政府必須對武器裝備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從整體上搞好武器裝備的規劃,而印度戰鬥車輛研究院作為總體研製單位管理、規劃與整合的能力十分薄弱,在制訂總體方案時各設計單位之間就缺乏溝通和協調,此外,出於擇優選用和降低成本的考慮,印度經常刻意追求元件來源多樣化,然而其低下的管理水平導致研製或採購的各種部件難以匹配,所以印度像樣的自主研製的軍事裝備確實沒有幾個。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殲10C改型亮相國際航展,出口未見訂單,預警機外銷暴露背後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