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戰爭與和平是在人類的歷史上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人類的發展史也是一部輝煌壯麗的戰爭史。隨著每一次戰爭的碰撞,不斷的刺激著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的交流與發展,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隨著歲月的滌盪,一些原來極具有戰略價值的軍事要塞逐步蛻化他們的軍事職能,轉而成為見證人類文明與工業發展水平,戰爭與和平演變的現實載體,比如巍峨的軍事要塞——城堡,誰能想象到現在這些風景宜人的城堡,曾經是流血廝殺的戰場。作為那個時代最佳的防守設施,有盾必然激化了矛的進化,城堡的誕生自然刺激了攻城武器的發展。

多瑙河及布達城堡區, 始建於1247年是為了抵禦蒙古人入侵而修建的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歐洲軍事要塞,現在已經是遊人如織的著名景點

在城堡的迅猛發展下,傳統的攻城武器已經無法很好地適應戰爭需要。在城堡發展迅速的公元1000年左右,在世界的另一端的神祕的中國大地上誕生了世界上第一門身管火炮,之後隨著元朝時的對外交流,使中國的火炮技術傳播到了西方。在西方的城堡時代的要塞思想的指導下,西方大量的修築了與城堡一脈相承的軍事要塞。火炮傳播至西方後主要的設計思想之一就是攻堅,也就是打擊要塞內部的敵人。因為火炮的發展與火炮製作工藝水平、彈藥學、化學、物理學等科學技術的發展等息息相關,所以經過了幾個世紀的發展,終於在十八、九世紀進入了火炮蓬勃發展的時期。

超口徑火炮的誕生

《海權論》作者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在他的理論指導下開啟了大艦巨炮時代

在19世紀末,美國海軍學院院長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出版了著名的軍事名著《海權論》,自此揭開了人類歷史上大艦巨炮的時代。隨著蒸汽機、螺旋槳、船體設計為代表的造船技術日益成熟,火炮設計技術經歷了數個世紀的積澱,也到了技術井噴時期。在時代大背景的影響下,追逐大威力,超遠射程的火炮設計成為主流。在1906年英國海軍"無畏"級戰列艦搭載在10門305mm艦炮服役震驚了世界,這艘戰艦的整體戰術指標遠超同時期其他國的戰列艦,猶如一劑強心劑,極大地刺激了世界各國對於海軍戰列艦以及戰列艦火炮口徑的發展,而這標誌著世界正式進入了大艦巨炮的時代。

無畏艦吊裝艦炮,通過艦炮與炮身下的人員的對比不難體會到這艦炮的體型之大

在大艦巨炮的思維影響下,世界各軍事強國的艦炮口徑發展一個比一個大,但是這都是艦炮。傳統火炮的口徑一般在20mm到200mm之間,火炮的口徑直接與火炮的體型是成正比的,超口徑火炮指的是超過200mm口徑的火炮,同時意味這這些火炮的體型往往特別巨大(這一點由戰列艦的炮塔便可以看出),而且火炮越大所需要的加工設計能力與工業製造能力也就越發苛刻,所以可以設計製造超口徑火炮的國家都是軍事製造業和工業生產能力很先進的國家,在歷史上研製過超口徑火炮的國家,諸如英國、德國、美國、前蘇聯等國。

暴怒號戰列艦18寸艦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在德軍的指揮部內正在商討關於如何空襲巴黎的方案,這時候一名軍官突然提議使用火炮轟擊巴黎,這可是在一個沒有火箭彈和火箭增程彈的年代,提出這個設想無異於天方夜譚,但是這樣一個天方夜譚的想法卻被德國軍方接受採納,並且委託克虜伯工廠的羅伯森工程師設計。經過一年多的研製,最終在1917年研製成功,該炮僅炮身長度就達到了36米,全重達到375噸,口徑達到210mm。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使炮彈的藥室在炮膛內充分燃燒而獲得充足的動力,進而獲得超遠的射程,該炮的炮身是使用了3根210mm口徑的炮身拼接後插入350mm的艦炮中改造的。在1917年的第一次射擊實驗中,該炮打出了128千米的超遠距離,同時,炮彈還飛行至30千米的平流層,成為了進入平流層的第一款人造物體。

巴黎大炮歷史圖片

該炮誕生後令德軍,為之振奮,為了取悅當時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特地將大炮命名為威廉大炮。之後便將大炮運往德法邊境,對巴黎開始了長達數月的轟擊,期間一發炮彈命中了巴黎市中心的教堂,當即造成了91名群眾死亡,數百人受傷,對巴黎當局及法國社會造成了極大的恐嚇。因為該炮在對巴黎的炮擊中出名,所以後來人們更多地將他稱為巴黎大炮。雖然巴黎大炮的威力與射程非常感人,但是依舊未能挽回德國戰敗的頹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大炮立即被摧毀,各種資料也被焚燬。直至1988年在火炮設計師們的努力下,對於巴黎大炮進行了重製,在各項的指標不變的情況下進行試射時巴黎大炮再次創下了180千米射程的新紀錄。

超口徑火炮的發展

從一戰巴黎大炮的華麗現身以後,世界各國對於超口徑火炮的發展可謂達到一個頂峰,但是其中還是要算德國最為痴情。

超口徑火炮射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被《凡爾賽條約》所限制禁止發展重型武器,但是德國卻利用發展海軍武器的藉口悄悄研發了一系列的超大口徑火炮。其中就有著名的"元首的玩具——古斯塔夫"列車炮,卡爾臼炮,K5列車炮等等。在這些火炮中幾乎每一型武器都是一個經典的存在,下面一起來領略一下。

K5列車炮射擊

K5列車炮是由德國著名火炮設計製作工廠克虜伯工廠設計的火炮,該炮的全重達到218噸,全長達到32米,高達4米,口徑達到了282毫米,使用76倍口徑火炮,除此以外還加裝了精確射擊火控系統。該炮在使用重達243千克的炮彈時射程可以達到驚人的60千米,因為該炮的裝填機構設計為半自動裝彈模式,所以每小時可以發射15發炮彈。相較於巴黎大炮,雖然沒它打的遠,但是比它打的快啊。

K5列車炮彈筒與德國士兵體型對比,就可以猜猜這麼大的炮彈會造成多大的殺傷力

K5列車炮服役後,先後生產了25門,參與了東西線戰場,可謂東轟蘇聯,西打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戰時倘若有足量的K5列車炮在場,那二戰的歷史可能都因此改寫。

卡爾臼炮

卡爾臼炮口徑達到600毫米,每發炮彈重達2.2噸。外形特徵極其明顯,那就是長得像豬鼻子,"鼻孔"大,"鼻身"短。與其他的超口徑火炮不同,它是一門自行臼炮,相對於其他臼炮,就顯得他的機動性"超強"。該炮一共生產了6門,參與了塞瓦斯托波爾攻堅戰,鎮壓華沙起義等戰役。在塞瓦斯托波爾攻堅戰中,以摧枯拉朽之勢摧毀了大部分蘇軍的軍事要塞,但是在對抗蘇軍高爾基1號碉堡時受阻於其強悍的防禦(高爾基1號碉堡有厚達300毫米的鋼板覆蓋,碉堡底下也有3層永久性的防禦工事,另外在該碉堡內有300mm重炮),被逼無奈,德軍調來了著名的"古斯塔夫"列車炮前來清場。

古斯塔夫列車炮

"古斯塔夫"列車炮的誕生於著名的馬奇諾防線相關,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摧毀法國的馬奇諾防線,但是在戰爭開始後,德國裝甲部隊繞過馬奇諾防線對法國實施了突襲。所以"古斯塔夫"最終也沒有與馬奇諾防線產生一場較量。但是在後來的塞瓦斯托波爾攻堅戰中得以驚豔亮相。

古斯塔夫列車炮射擊

在塞瓦斯托波爾前線,為了保護"古斯塔夫"火炮的射擊,一共有一個四千多人的炮"班"為其服務,而"炮長"的軍銜為少將。在"古斯塔夫"火炮的陣地附近,德軍確保了其絕對的制空權,為了保證火炮不受空中威脅還特地部署了兩支防空部隊為其警戒。這麼大陣仗最後也確實取得了令人驚豔的成績。在1942年6月,"古斯塔夫"共發射了48枚重達7噸炮彈,徹底摧毀了塞瓦斯托波爾,這裡劃重點,是摧毀了塞瓦斯托波爾,而不是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末路

在"古斯塔夫""k5""卡爾臼炮"這些超口徑火炮的射擊陣地不難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需要淨空,需要完全掌握制空權,雖然這些火炮效能真的很優秀,但是在第二世界大戰中,隨著導彈技術,轟炸機,戰鬥機等武器裝備的發展,制空權也成為了戰爭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之一,這一點在"古斯塔夫"列車炮上體現得尤為重要,不掌握絕對的制空權,體格巨大的超口徑重炮就成了固定的靶子,所以這些鋼鐵巨獸在二戰結束後迅速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了教科書上的圖片或者作為一些特殊試驗的試驗儀器來使用。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蘇聯"Zheleznyakov"號淺水重炮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