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飛通過殲10成長為能同老大哥沈飛較勁的對手,使中國首次擁有了戰鬥機研製的竟爭條件。航空工業需要生機勃勃的競爭機制來形成良性迴圈,這是大國的必然選擇。英法及瑞典,雖然有幸佔得先機,但它們一家獨大沒有充分競爭的機制,使其航空科技的發展缺乏後勁,所以在三代機向四代機過渡的階段,這幾個國家紛紛落伍,到了四代機階段,真正擁有戰機研發竟爭機制者,僅剩中美兩家,這從根本上講是國家實力的自然選擇。
萬事開頭難,正是因為殲10開了個好頭,殲20才不再只是一個夢
殲20一夜之間讓國人找回了自信
雪鵠是沈飛第一次完全自行設計的戰鬥機,也是第一種在設計階段就採用三翼面的戰鬥機,其它三翼面如老蘇35和殲15等都是半路出家。三翼面佈局因鴨翼與尾翼可以同時操縱,故其舵面不需要很大的偏轉就可以進行復雜的機動,疊加的操縱效果還使這種佈局的戰鬥機的過失速機動潛力很大。但與這些微不足道的優點相比,三翼面的缺陷一抓一大把,相比雙翼面它的阻力和重量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蘇33空重比蘇27增大10%,三翼面佈局功不可沒。因此,雪鵠的氣動非但不能對孱弱的動力有所彌補,反而使其雪上加霜。
雪鵠與殲20對比圖,這才是真正的戰轟級別
而且三翼面佈局使四代機在複雜程度上雪上加霜,與雙轉子發動機變成三轉子一樣,僅僅加了一個變數,就會憑空增加至少多一倍的組合及相互關係,看似加了一滴水,實際是壓死駱駝的那一根稻草。俄羅斯在新蘇35上也摒棄了三翼面佈局就是一個強烈的訊號,表明這種設計是不符合未來方向的。
雪鵠採用類似F22的加萊特進氣道,又叫雙斜切進氣道,如果殲8的進氣道可以近似的看作一個截面是長方形的筒子,分別從上下和左右把這個筒子斜著切一刀,就成了加萊特進氣道的視覺效果,這使得厚度不小的進氣道所有脣口都不垂直於雷達波反射方向。
殲11的的進氣道可以看作是隻切了一刀的加萊特進氣道。
四代機的4個S中,最主要的隱形能力,殲20是完全達標乃至超出的,雪鵠也就是蘇57的水平,機動性更是隻有殲轟7的水平,沒有強勁動力的加持,其三翼面的過失速機動也只是理論上的。儘管如此,正是有了雪鵠才使後來的殲31如此迅速,使中國的四代機不光從技術上而且從研發體制上跟上了美國的步伐。下一步,希望中國在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方面也形成競爭機制,畢竟僅靠一時的激情絕非長久之計,建立科學合理的競爭機制才是奔向星辰大海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