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42年6月的日美海軍之間的這場激烈衝突,以盟軍的勝利而令世人矚目。
1942年5月,日本正在醞釀有關中途島的攻擊計劃。自從去年12月在珍珠港對美軍發動突襲以來,日軍襲擊了太平洋和遠東的盟軍目標,奪取了緬甸、荷屬東印度群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關島和甦醒島。
日本海軍在山本五十六上將的領導下,對太平洋中部兩個小島以及中途環礁的具有戰略意義的美國海空軍基地進行了大規模攻擊。山本五十六認為,如果中途島的攻擊計劃成功,將摧毀美國艦隊,並贏得對盟軍的太平洋戰爭。
事情並沒有這樣。
相反,是日本人在1942年6月4日措手不及,美國人繼續在太平洋戰區取得了重大勝利。以下是關於中途島之戰的五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雷達給美軍帶來了巨大的優勢。
通過潛望鏡拍攝的一艘魚雷型日本驅逐艦
美國海軍艦隊除了擁有海軍上校切斯特·尼米茲提前提供了關於日本進攻計劃的預警這項優勢之外,還從另一項關鍵技術進步中受益:雷達。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於1938年開發出了第一個雷達系統原型,並將早期的雷達系統安裝在航母和其他船隻上。
在中途島,美國的三艘航母和一些支援艦都從雷達中受益,雷達使他們能夠遠端偵察正在接近的日本飛機,從而更好地為襲擊做好準備。相比之下,日軍艦隻完全依靠人的監視,美國的俯衝轟炸機直到到達攻擊位置之後才能被發現。
航空母艦發揮了重要作用。偶然地,當時機隊中的三架美國航空母艦都沒有1941年12月7日在珍珠港。所有人都在演習中出海,毫髮無損地逃脫了。
1942年5月,在南太平洋發生了第一次大型航母戰時,沒有雷達的缺陷再次困擾了日本人。盟軍擊退日軍入侵新幾內亞的莫爾斯比港的珊瑚海戰役,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海戰:雙方所參戰的船隻從未直接見過對方或向對方開火。
中途島戰役確認航母已成為二戰中的重要海軍艦艇,取代了以前為人熟知的戰列艦。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將三艘美國航母部署到太平洋中部,這其中就有" 企業號"和" 大黃蜂"號,它們曾參與1942年4月詹姆斯·杜利特爾上校在東京的突襲行動,另外一艘就是在珊瑚海戰役中遭到破壞的約克鎮號航母,它們共同在中途島為日本人設下了陷阱。
同時,山本五十六的兩艘最現代的航母翔鶴號和瑞鶴號在較早的戰鬥中被破壞,無法在中途島使用。
戰鬥前一週,一艘美國航母進行了緊急維修。約克鎮號航空母艦亮相珍珠港船塢正準備前往中途島。
1942年5月27日,約克鎮號(USS Yorktown)在穿越太平洋3,000英里後,進入珍珠港(Pearl Harbor)。在珊瑚海戰役中,一枚551磅重的日本炸彈擊中了約克鎮的木製駕駛艙,在船內爆炸。1400多名維修人員全天候工作,用鋼板修補了約克鎮號破損的船體,以便為中途島戰鬥做好準備。
在珍珠港海軍造船廠待了僅僅48小時後,約克鎮號航母行駛325英里外的中途島,加入到黃蜂號和企業號航母的打擊群,約克鎮號航母的加入被稱作改變戰鬥走向的"神來之筆"。約克鎮號航母的到來讓日本措手不及,他們原本以為它已經在珊瑚海中沉沒了。
1942年6月7日,日本轟炸機和潛艇擊中了約克鎮號,但它並沒有立即沉沒,並且在盟軍的中途島勝利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1998年,由海底探險家羅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率領的團隊最終將約克鎮(Yorktown)定位在太平洋表面約16650英尺處,該團隊因發現另一個沉船而聞名:泰坦尼克號。
好萊塢著名導演拍攝到了中途島戰役的鏡頭。出現在約翰·福特導演的紀錄片《中途之戰》(1942年)中途之戰期間的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可能是"企業"號航母。
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以其精彩的西部電影和與約翰·韋恩(John Wayne)的長期合作而聞名,他還是美國海軍預備隊的軍官,並受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海軍制作紀錄片。
根據現在已解密的檔案顯示,在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的要求下,導演約翰·福特在戰鬥中駐紮在中途島,炸彈爆炸的衝擊波使他受了傷。美國海軍陸戰隊為福特提供了急救,但他"直到完成攝影任務後才離開車站。"
中途島的戰鬥畫面,特別是美國B-17(空中堡壘)的影像出現在紀錄片《中途之戰》中,它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在戰爭的剩下時間裡,福特繼續領導戰略服務辦公室(OSS)的照相部門,這個辦公室是CIA的前身。
中途島戰役是一個轉折點,但可能不是因為你所認為的原因。多年來,中途島戰役因為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的主導權出現重大轉移,已經取得了神話般的地位。之所以會這樣,大部分是因為中途島戰役對日本武裝力量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日軍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近300架飛機和多達3000名人員,其中包括日本最有經驗的飛行員。
事實上,正如歷史學家埃文·莫德斯利(Evan Mawdsley)所指出的那樣,日本的艦隊在中途島戰鬥之後反彈得相對較快:山本五十六保留了他的兩個最現代化的航母翔鶴號和瑞鶴號,以及四艘較小的航母,這些航母沒有隨同Kido Butai航母戰鬥群到達中途島。美國在中途島也遭受了破壞性的損失,到1942年10月的聖克魯斯群島之戰時,日本已能夠組建一支比美國人更強大的艦隊。
然而,中途島戰役確實標誌著太平洋上的主導權從日本人轉移到美國人的手裡。正如山本五十六所擔心的那樣,中途島戰役沒能達到預定的作戰意圖,而美國人的實力卻在增加。
隨著戰爭的繼續,日本已經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替換損失的航空母艦,但美國造船廠於1943年開始推出新的航空母艦。正是在這種此消彼長的實力對比中,盟軍最終在1945年贏得了太平洋戰爭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